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内含两圆切接三角形存在性的探索
2016-01-06金竹明
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内含两圆切接三角形存在性的探索
●金竹明(洛舍镇中心学校浙江德清313218)
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内角平分线、对边上的中线、对边上的高线都互相重合,即每条边上都三线合一.因为三角形的内心是3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是3条边中垂线的交点,所以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重合,即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是同心圆.笔者在教授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新课后,在课后练习中碰到了一个习题:
若△ABC的内切圆和外接圆是2个同心圆,则△ABC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因为等边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是同心圆,所以根据直觉答案应选A.由于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其斜边的中点,不可能与三角形内部的内心重合;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也不可能与三角形的内心重合;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心与外心不能重合.因此可依次排除选项C,D,B,正确答案只能选A.这个选择题是用排除法解决了,但除等边三角形外的其他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是否都不能重合?由此,笔者展开了以下的探究之旅.
显然,任意一个确定的三角形必有唯一的内切圆和唯一的外接圆.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其外接圆的位置关系只能是内含,因此内含两圆中可能存在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既是小圆的外切三角形,又是大圆的内接三角形.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不妨定义:如果内含两圆中小圆的外切三角形又是大圆的内接三角形,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内含两圆的切接三角形,简称切接三角形.不妨规定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r,△ABC的边BC,AC,AB所对边长分别为a,b,c.
图1
1直角三角形
1.1内切圆半径
证明联结OD,OE,OF,则
OD⊥AC,OE⊥BC,OF⊥AB.
因为∠C=90°,所以四边形ODCE为矩形.又因为OD=OE=r,所以矩形ODCE为正方形,从而
CD=CE=r,
因此AD=AC-CD=b-r,BE=BC-CE=a-r.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
AF=AD=b-r,BF=BE=a-r,
从而AB=AF+BF=b-r+a-r=a+b-2r.
又因为AB=c,所以
c=a+b-2r,
故
1.2外接圆半径
2等腰三角形
2.1等边三角形
2.1.1内切圆半径
如图2,边长为a的等边△ABC的3条边BC,AB,AC分别切⊙O于点D,E,F,联结OB,OC,OD,则OB,OC分别平分∠ABC,∠ACB,从而
图2 图3
2.1.2外接圆半径
如图3,边长为a的等边△ABC内接于⊙O,联结OB,OC,则OB=OC=R.作OD⊥BC于点D,则
因为∠A=60°,所以∠BOC=120°,从而
至此可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是同心圆,且R=2r.
2.2一般等腰三角形
2.2.1内切圆半径
例2如图4,在等腰△ABC中,AB,AC,BC分别切⊙O于点D,E,F.记AB=AC=a,BC=c,求等腰△ABC的内切圆半径r.
解联结OB,OD,OF,OA,则OD⊥AB,OF⊥BC.由圆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知点A,O,F共线,从而AF⊥BC,于是
BF2+AF2=AB2,
即
从而
故
因为
所以
故
图4 图5
2.2.2外接圆半径
例3如图5,等腰△ABC内接于⊙O.记AB=AC=a,BC=c,求△ABC的外接圆半径R.
从而
在Rt△BOD中,
BD2+OD2=OB2,
即
从而
3一般三角形
3.1内切圆半径
例4如图6,△ABC的3条边切其内切圆⊙O于点D,E,F,求△ABC的内切圆半径r.
解联结OD,OE,OF,OA,OB,OC.因为点D,E,F是切点,所以OD⊥AB,OE⊥AC,OF⊥BC,且OD=OE=OF=r,从而
S△ABC=S△BOC+S△AOC+S△AOB=
于是
图6 图7
3.2外接圆半径
例5如图7,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求△ABC的外接圆半径.
解作AD⊥BC于点D,联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联结BE.因为AE是直径,所以
∠ABE=90°=∠ADC.
又因为∠E=∠C,所以
Rt△ABE∽Rt△ADC,
从而
即
从而
故
类似地,借助海伦公式,我们也能用只含a,b,c的式子表示R,但形式较复杂,不如此式简洁.
3.3任意三角形内外心之间的距离
(第4届IMO试题)
证明如图8,联结IO,延长IO,OI分别交⊙O于点E,F.联结CI,并延长CI交⊙O于点G.联结GB,IB,GO,并延长GO交⊙O于点H,联结BH.显然
R2-d2=(R+d)(R-d)=IE·IF,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
IE·IF=IG·IC,
即
R2-d2=IG·IC.
因为I是内心,所以
∠ABI=∠CBI,∠ACI=∠BCI,
从而∠GIB= ∠CBI+∠BCI=∠ABI+∠ACI=
∠ABI+∠GBA=∠GBI,
即
BG=IG.
因为GH是⊙O的直径,所以
∠GBH=∠IDC=90°.
又∠DCI=∠H,从而
Rt△IDC∽Rt△GBH,
于是
即
IC·GB=ID·GH,
亦即
IC·IG=ID·GH=r·2R=2Rr,
从而
R2-d2=2Rr,
故
图8 图9
例7如图9,已知△ABC的内切圆与外接圆为同心圆,△ABC的3条边分别切⊙O于点D,E,F,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R=2r(R=0舍去),
进而
OB=2OF.
因为OF⊥BC,所以
从而
∠OBF=30°.
因为小⊙O内切于△ABC,所以
∠ABC=2∠OBF=2×30°=60°,
同理可得
∠A=∠C=60°,
故△ABC为等边三角形.
证法2联结OD,OE,OF.因为△ABC的3条边与小⊙O相切,所以
OD⊥AB,OE⊥AC,OF⊥BC.
又因为OD=OE=OF,所以AB=BC=AC(同圆中相等的弦心距所对应的弦相等),因此△ABC为等边三角形.
至此,我们“令人信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若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是同心圆,则此三角形必为等边三角形,且R=2r.
如果再进一步思考,我们不难联想到以下2个问题:
1)是否任意半径的2个同心圆都存在切接三角形?如果必定存在,其切接三角形是否唯一?如果有条件存在,那么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其切接三角形是否唯一?
2)更一般地,内含两圆是否存在切接三角形?如果必定存在,其切接三角形是否唯一?如果有条件存在,那么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其切接三角形是否唯一?
似乎第1)个问题简单些,但笔者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将视线转到第2)个问题.如果第2)个问题能解决,那么第1)个问题自然容易解决.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内切圆和唯一的外接圆,所以内含两圆是可能存在切接三角形的,即内含两圆存在切接三角形是有条件的.估计这个条件与大圆的半径R、小圆的半径r及两圆的圆心距d有关.如何得到这个存在的条件呢?笔者思索良久,没有头绪.后来豁然开朗,考虑到会不会{“d2=}R2-2Rr”就是这个条件呢?即“切接三角形存在”是否成立.笔者进行了多次正面尝试,无功而返,于是尝试用反证法来证明.
图10
证明假设切接三角形不存在.过点I,O作⊙O的直径MN.过⊙O与MN的交点D作⊙O的切线交⊙I于点A,B,过点A,B分别作⊙O的2条切线AC,BE,交于点P,由圆及过圆外一点的圆的2条切线的轴对称性知,点P必定在MN上.
因为切接三角形不存在,所以点P必不在⊙I与MN的交点处.设PI=t,则PO=t+d,PD=t+{d+}r,ID=d+r,联结AI,则AI=R,联结CO,则{OC⊥}AP,OC=r,从而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
从而AP=AC+PC=
2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
2边再平方,得
[(t+d)2-r2][R2-(d+r)2]=r2(t+d+r)2,
即(t+d-r)[R2-(d+r)2]=r2(t+d+r),
亦即[R2- (d+r)2-r2]t=
(d+r)r2-(d-r)[R2-(d+r)2],
从而(R2-d2-2dr-2r2)t=-dR2+d3+d2r+R2r.
d2=R2-2Rr,
于是(R2-R2+2Rr-2dr-2r2)t=
-dR2+(R2-2Rr)d+(R2-2Rr)r+R2r,
因此
(2Rr-2dr-2r2)t=2R2r-2Rrd-2Rr2.
因为d+r≠R,所以
从而点P在⊙I上,即点P就在⊙I与MN的交点处,这与前文所述的“点P必定不在⊙I与MN的交点处”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切接三角形存在,即当内含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满足{d2=}R2-2Rr时,必存在切接三角形.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当d2=R2-2Rr时,切接三角形的存在性.
图11
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事实上,当内含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之间满足d2=R2-2Rr的关系时,其切接三角形必定存在,且有无数个.我们只要过大圆上任意一点作小圆的2条切线,则这2条切线与大圆的2个交点的连线必为小圆的切线(如图11).
虽然笔者暂时还不能证明“无限性”这个美妙的结论,但笔者确信她美丽地存在着.这让笔者真正领略到了数学美的“震撼”性!
数学之美,精妙绝伦,如闻韶乐,如饮甘露,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