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2016-01-05陈东焰
【摘 要】本文运用山东省199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在短期与长期内都促进了山东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经济增长;协整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人力资本和教育产生巨大贡献。
学术界深入研究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Schultz(1961)应用美国1929-1957年的数据,认为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3%。Denison(1985) 依据1929-1982年的数据计算出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约为14%。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李玲(2004)计算出教育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固定资产投资的3.3倍。邓媛、李瑞光(2009)使用云南省的数据,认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24%。
本文选取山东省199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在协整分析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经济增长和教育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政策建议。
二、计量模型
1.数据
研究样本选自《山东统计年鉴》1993年到2012年GDP和财政教育支出(ED)的时间序列。
2.序列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的ADF检验法检验单位根,结果显示序列ED、GDP二阶差分平稳。
3.协整检验
根据E-G两步法,首先建立山东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方程式:
模型(1)表明,截距项和ED分别在1%水平下显著。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判断残差的平稳性,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山东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教育在长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39.83%。
4.误差修正模型
经过检验,去掉系数不显著的变量,得到山东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截距项、DEDt和Et-1分别在1%、5%和1%水平下显著。
模型(2)表明,山东财政教育支出在短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2%。短期调整系数表明山东经济增长与长期均值的偏差中 27%得到调整。山东财政教育支出对山东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小于长期影响,说明教育投资产生的人力资本需要一定时期才能发挥作用。
5.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首先检验ED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在最优滞后期2期时,F统计值是3.88,概率是0.048,拒绝零假设。其次检验GDP不是ED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F统计值是0.43,概率是0.66,不能拒绝零假设。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山东财政教育支出在5%置信度下成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另外,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山东经济增长是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第二,由于某随机扰动项的冲击,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可能在短期内不协调。
第三,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财政教育支出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通过增加财政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在政策层面上仍然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目前,我国教育支出水平亟待提升,即使达到“教育经费4%”的目标,也只是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经济研究,1999年第2 期
[2]陈立泰,黄仕川.重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85-2006.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4期
[3]邓媛,李瑞光.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云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第4期
[4]杭永宝.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类测算及其相关分析.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5]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财经研究,2004年第8期
[6]刘志松,贾凯威.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东焰,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