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斯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2016-01-05李亚玲

中国经贸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

李亚玲

【摘 要】科斯指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然而,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形态的变化、企业网络的出现、企业制度创新以及竞争方式的变化对科斯的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的动态演化中发展,随着企业外界环境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必须用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与新古典经济学模型相融合去全面地诠释,方能对变化中的现实经济做出合理的解析。

【关键词】交易成本;企业的本质;企业形态;企业网络;企业制度创新

一、引言

“企业理论”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他的后继者Oliver Williamson、Klein、Oliver Hart、Bengt Holmstrom、Jean Tirole等人則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理论。科斯认为,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企业最重要的约束变量不仅是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交易成本,企业就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产生的,企业的本质就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产生以后就形成了两种交易,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会产生成本,当内部交易的成本小于外部交易的成本时,企业就产生了。所以,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科斯因此开创了一个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工具分析企业组织的充满活力的研究新领域,建立了一个具有广泛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并很快就取得了企业理论的主导地位,对经济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企业自身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斯传统的企业——市场两分法已无法完美诠释企业的存在,该理论必须在经济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地发展,方能对发展中的企业实践做出解释和指导。

二、科斯现代企业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

1.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

传统大工业时代是典型的车间经济,产品价值分割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个的企业。企业和企业间的关系不过是市场中存在的两两相互独立的契约综合体,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只能是交易成本的替代权衡问题。因此,当我们把经济活动抽象为企业内和企业外的市场时,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是简单的,科斯主义分析框架也呈现为“企业——市场”的两分法特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只能越来越专业化于其核心业务,原来附属于企业的采购、批发部门已逐渐衍生为独立的物流与供应链集群,物流企业集群内部和制造企业之间除了物流交换形成的市场之外,还派生出了信息交换市场,市场的内容丰富并且复杂化了。企业存在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处于某一个分工序列上的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其它企业的能力,企业间因为形式多样的长期合作关系而结成的企业间网络将越来越多,并且形式日益复杂化。出现了区别于原来依靠技术纽带而形成的上下游企业一体化集群的新型产业链条,链条中新环的生成不是因工艺和要素在车间变换形态等制造业意义上的“产业革命”式的扩张,而是以车间后工序的最终产品需求为基础的“市场构造”的扩张。该链条把以前的企业集群链结起来并沿其车间终端延伸,原来的生产车间不过是链条的最低端,随着链条环节的每一次延伸,产品价值会成倍地向上增长。此时,价值分割的基本单元首先是以最终产品价值实现序列为单元的产业链,然后才是链条环节中不同位置的企业为单元的第二次价值分割。企业形态发生变化后,市场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古典模型,随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过程的加强,不再是谁生产得多谁就能获得最多的价值,而是谁掌握的信息多,谁才能在产业链的价值分割中获取最高的价值。因此,传统的“企业——市场”静态两分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现实变化,它容易导致人们只关注在生产技术和组织制度的改进方向上寻求产品价值的提升,而忽视了车间延伸链条上的高价值增殖能力。

2.现代集群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挑战

在新古典经济学里,等级制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一样是天生就存在的,经济组织除了企业和市场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组织类型了。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现实经济组织的很大一部分,既不是纯粹的企业科层组织,也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组织,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威廉姆森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一文中指出,有3个高低程度不同的交易特性,它们是:交易重复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与它们相互配合的规制结构也不会相同。经济组织若具有3个不同的交易特性组合,不同的经济绩效就会产生,各个经济组织的效率边界各不相同,市场机制会选择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即当这3个决定因素程度较低时,市场组织就是最有效率的组织;当3个变量较高时,企业等级规制结构替代市场规制结构就是有效率的组织安排;而介于这两者之间时,“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的中间经济组织形式就是最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产业集群就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中间性体制组织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企业合作制度,它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经过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形成的,相比较于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根据这些鲜明的特质,产业集群的本质可被概括为:一种介于科层组织和纯市场之间;比科层组织灵活、又比市场稳定;具有中等偏高的信用程度;具有适中的资产专用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合作又竞争;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不一定需要以契约来维持,而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作的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可以获得集群外的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中间性体制组织也被称为企业网络组织,产业集群是一种稠密性的地方企业网络。与科斯的企业理论相比较,企业网络尤其是稠密性的地方企业网络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经济活动,它承认技术依赖和市场依赖,并由此认为企业间存在资源的依赖性和互补性活动。就企业间资源依赖方面而言,当企业无力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解决能力约束问题时,企业就可以通过突破自身边界约束来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获得1+1≥2的效果。换言之,此时企业的行为不是由市场机制和企业内部要素决定,而是由企业间的关系所决定;同时,企业为了获得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就必须与其他企业交互作用,这是由企业间资源的互补依赖性所决定的。虽然并购是企业控制更多各类资源的最直接办法,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成本可能太高,也可能会极大地降低企业灵活性,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如果企业间的资源互补活动是短期和偶然的,或者通过彼此的信任就可以解决,“内部化”就没有必要,这时企业网络具有更高的效率, 这是因为相比较于“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为数众多的专业化企业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这既不会丧失彼此协作的效率,又可以获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从互补性活动方面看,企业只是从事某种与它自身能力相适应的专业化分工活动,所以它们的活动必然是相互补充和依赖的,企业间必然需要相互协调,企业网络的优势和效率就更为突出了。这此也就是产业集群独具竞争优势的根源。

3.来自企业制度创新的挑战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走到世界的前列,就不仅要在技术上能够领先,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制度的创新上走在前面,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较经典的企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在个性化的新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最大程度地让顾客满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海尔”曾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它创造的市场链创新旨在将企业发展重任与市场压力转化为员工的责任和动力,即以海尔文化为导向,将OEC管理模式作为创新的基础,在集团公司的宏观管理下,把企业内部原来各流程、工序及岗位之间行政化的业务关系变为平等的市场关系,市场中的利益调节机制随着这些关系被引入企业内部,外部市场订单也随之转变为内部市场订单,最终形成企业内部以订单为核心、各工序、岗位间自行运行的内部市场业务链。这一业务创新由于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使员工都意识到了市场竞争的无情和压力,认识到顾客满意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内部化的市场机制使员工真正成为独立经营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

4.来自企业竞争手段变化的挑战

价格竞争手段曾经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价格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来扩张市场份额,获取更多收益。现代经济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层次的上移,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了,价格竞争手段也退居其次,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层面上。“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括了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资源,企业的技术、制度、管理能力、品牌、商标、文化、商誉、形象等无一不囊括其中。这种能力使得企业具有某种异质性,从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因而具有为企业带来租金的潜力,可以保证企业持久地发展。因此,应该更加重视研究交易选择和组织安排的收益问题,而不是仅限于科斯传统的“成本节约”的框架;必须实施企业“能力体系”的再造,建立起与市场竞争和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体系,企业基于一定的能力体系,则可以产生对已有资源进行配置的“附加或放大”效应,也就是能够促使企业的资源实现高效或最佳配置。

三、科斯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展望

没有一种理论能永远完美地诠释现实,而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发展,科斯的企业理论同样如此,适应现实经济的变化,未来该理论的发展有如下启示。

1.企业组织形态变化的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形态日益复杂和多样化,这一变化使得我们要重新思考经济学关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主流认识,这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传统的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指导我们在世界经济产业链条上进行工业布局的定位,发展车间延伸链条环节以及大力发展信息市场,利用信息资源优势获取高端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网络的启示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存在说明,企业网络的出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或)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和扩大了市场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市场一经扩大又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企业发展;同时,下降的交易成本又会刺激企业增加对外销售和采购,如此又将扩大企业规模。因此,市场扩大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重要性。这一事实正好与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相反。说明企业和市场并非是唯一的替代关系,它们经常是同向发展的。此外,中间性组织的存在表明,传统的企业——市场两分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现实变化,必须更正为企业——企业网络(中间性组织)——市场的三分法,方能在一个动态的和更为广阔的视野中看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且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企业间的网络组织,从而对经济现实作出合理的解析。

3.企业制度创新的启示

“海尔”的市场链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成功是传统的“企业——市场”两分法所不能解释的。它也充分说明企业和市场不是互相替代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4.企業竞争手段变化的启示

交易成本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它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未来要突破唯成本论的框架,适应现实经济的变化寻求更加多维化的解析空间。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研究交易选择和组织安排的收益问题,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oase,R.H. 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 Vol.4.

[2]Demsetz,H.,1997,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Firm,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3]曹和平,林卫斌.企业与市场关系新释:产业链与市场构造[J].经济学动态,2004(10).

[4]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7).

[5](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测度研究进展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交易成本、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交易成本的视角: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