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2016-01-04陈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就业

陈可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具有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的工作重点。商务英语是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之一,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全球化的市场冲击,在就业时掌握一门具有实际价值的英语技能对于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何况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因此商务英语在全球化经济的引领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机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认为,在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商务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向导,重视与未来的社会发展相结合,建立一个崭新的英语教学体系。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170-02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这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下发后,高职院校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的各个学科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就业为基本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职商务英语是一门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不断完善其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职业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这也是本文重点要论述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的地位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全球化是当下经济时代的背景。为了与世界接轨,人们都在学习英语,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具有极大的关系。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是英语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就相当于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而商务英语的作用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到国际贸易的语言,当前我国亟需掌握商务英语的专业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并不具备高素养、高品质的要求,可以说这方面的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可能性,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是相互违背的。对此,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改革,将商务英语作为重点改革的对象之一,重新建立起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还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上的支援,进一步巩固商务英语的核心地位。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的价值之所以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挥,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商务英语的特点不明确,并且没有系统的实践体系供学生练习与应用,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较大,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更何况我国当前的大学生众多,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在专业能力上比别人更加优秀,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遇,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多人将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混淆在一起。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都是普通的英语,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多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以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口语练习为主[2]。但是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存在的一个重大的差别就是商务英语所培养的对象是在今后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的人才,因此,如果沿用传统的教授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达到教学的要求。当前的高职院校中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成为了商务英语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应该以实践性以及操作性作为教学中重点掌握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思路,以专业化的商务英语词汇为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为国际贸易中通常都需要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打交道,掌握了这一技能,就能够更轻松地开展商务贸易。更重要的是,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还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以及素养,这也是应该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契机下应该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上述的内容,都是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所缺少的,应该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的发展,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个人目标,为自身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教学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

三、就业导向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建立的途径

在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始终将就业放在教学任务的第一位,令学生意识到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是促进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举措。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因为只有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整体出发,发展商务英语的教学,从而满足国家亟需的商务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通常情况下,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便于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与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动手能力强、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人才。商务英语是其中较为热门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浪潮中,更加需要能够从事对外贸易的专业型人才。这一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必须掌握一门外语,而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学习商务英语正是与这一要求相适应的最佳学科,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多以商务英语为重点。从过去商务英语不受重视而逐渐转化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一门学科,由此可知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见一斑。因此,需要对商务英语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在选择专业前能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具有充分的认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专业化的英语是基本的要求,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以及听懂对方的话语;同时,个人的修养也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为这类人才主要的职业类型为报关员、对外经贸人才等,这些职业经常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因此,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才可以说是我国对外的门面,直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准,因此,更应该重视相关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够适应未来就业发展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上文中的目的,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出发,从课程的设置出发,基于商务英语职业要求,建立起与传统英语教学不同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商务英语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相契合。当前的教学体系过于重视理论性的基础,忽视实践性的操作,而高职的学生应该偏重实践性的操作,这样才能尽快适应工作中的内容。因此,应该同时兼顾学习与工作,创立起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发展。因为在对外贸易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系统而繁杂,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学习。例如在产品出口、代理、投标等环节中所需要掌握的英语,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向学生进行传授。一方面适应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兼顾起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环节,做到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领路人,因此建立起完备的教学体系,必须要从教师这一环节入手。当前,从事高职英语的教师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这样就无法向学生传授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因此,以教师专业队伍的建立为基本切入点,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该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接轨,将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只有亲身实践过,才能体会到切身的感受,才能生动地讲解给学生。高职院校应该重点推进这一项目的落实,并且成为一项长期的发展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感受积极地开发新的课题,为商务英语在今后的发展提供新的探索方向,进一步开拓未来的就业前景。其次,为了能够使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该适时地建立起激励机制,使广大的教师具有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动力,例如对通过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等[3]。最后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使之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培养教师成为“双师型”的人才,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建立起完善的商务英语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显现高职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优势。就业市场是检验商务英语教学成果的试金石,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动态,不断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琳.高职院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商界,2010,(6).

[2]易永忠.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3).

[3]刘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课程体系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就业
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