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面收费体制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2016-01-04何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收费研究生

何旭

摘要:2014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进行改革,规定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在全新背景下,各高校纷纷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意见,出台结合本校实际的适用奖助措施。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既有的奖助体系,思考如何完善奖助体系构建。

关键词:收费;研究生;奖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010-02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对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学费收缴制度,收费标准为(不包括MBA研究生):硕士生每生每年8 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10 000元。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奖助体系。

一、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

此次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同于本科以下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处于收费与免费并存的状态,而研究生教育不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内,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形式,方能利于研究生教育发展。

本次改革,打破了我国固有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模式,不仅益于调动研究生科研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也给予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善以大力支持,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为持续改善研究生待遇提供可能,是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多元化研究生奖助体系构成

1研究生奖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名额经省教育厅核定,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生。奖励额度为一次性发放博士30 000元/生,硕士20 000元/生。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新生实行学业奖学金制度,百分百覆盖,用于奖励学业成绩良好的研究生。其中,依照学年,博士生:一年级14 000元/生,二三年级依据学业成绩,分为18 000元/生、14 800/生、10 000/生三档;硕士生:一年级: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研究生:8 000元/生,其他4 000元/生;二三年级依据学业成绩分为:12 000元/生、8 000元/生、6 000元/生三档。

(3)学校奖学金。奖励学制内二、三年级学业成绩优秀、社会服务良好、实践能力较强的先进研究生,获奖学生最高覆盖面可达二三年级研究生总数的60%以上。

(4)企业及名人设立专项奖学金。用社会捐赠所得资金设立的各项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及培养特定专业研究生。

2研究生助学金

主要指国家助学金。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原有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对全体学制内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进行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2 000元/学年,硕士生6 000元/学年,补助其基本生活支出。

3研究生助研业绩津贴、助教、助管岗位制度

助研业绩津贴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助研业绩自筹经费发放,助教、助管岗位依据教师、各科研单位、各行政单位工作量进行核定后设立,并对涉岗研究生发放工资。其中,有关助研活动的津贴经费由聘用单位或者导师从相关经费中支出;助教、助管津贴经费由学校承担。

4研究生特殊困难临时补助与国家助学贷款及相关配套政策

学校对在校学习期间遭受特殊灾害或事故而产生的临时生活困难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顺利入学。

三、全面收费体制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影响

1改革前后对学校资助体系的影响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对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均安排定额拨款,且大幅度提高拨款标准。自2014年秋季起,对于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 000元的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70%的比例、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 000元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40%的比例给予支持,学业奖学金需支出的剩余部分由学校支出。并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 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 000元的标准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如此一来,学生所缴纳的学费,除有一部分将用于学业奖学金的发放外,剩下部分全部可由学校统筹,用于对学生奖学金设立、助学补贴及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2全面改革环境下研究生收支现状

全面收费前后最突出的特点为学生缴纳的学费以何种形式体现在奖助体系中。

改革前后学制内研究生年均收支对比表(元/生·学年)

由上表可见,国家研究生投入机制改革后,依据现行的奖助体制,学生虽需缴纳一定的学费,但仅从100%覆盖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看,100%的研究生在改革后的收入是远远大于其所支出学费的,同时也高于改革前所得。而依据学校2014年学业奖学金发放数据,第一年入校硕士研究生,仅有20%的研究生按照4 000元/生发放学业奖学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在入校第一年的学业奖学金收入就足以全额缴纳当学年学费。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也加大了对“三助”及助理辅导员岗位的津贴资助力度,根据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绩给予相应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除按规定享受上述政策外,学校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加之学校各类奖学金,从多角度保障研究生就学。

四、当前奖助体系的问题及思考

(1)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尤其是对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助教、助管及助理辅导员工作,但缺乏循之可行的相关制度,因此工作虽然开展却缺少规范,亟需切实有效的实行方案及执行细则。

(2)奖学金评选方式较为传统,激励作用有待提高。与大多数高校相同,学校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对学术成果及科研能力的考察,而就目前而言,奖学金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术贡献力特别突出者可获得的如国家奖学金等,但受奖励者占研究生总人数百分比仅为个位数;二是在校期间表现较优秀即可获得,受奖励覆盖面广的学校奖学金。就近三年奖学金评比数据来看,学校研究生科研成果并未有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两极分化”的奖项设置对奖学金“激励”“资助”的作用有待提高。

(3)奖学金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学校大多数奖学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及校内事业收入,来自社会的捐资较少,而企业、名人在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奖学金中,主要针对的是理学、工学专业研究生,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激励作用较小。 依据近三年学校评奖数据,企业、名人奖学金曾设最多项数为12项,涉奖人数也仅为58人,且超过90%的奖学金都是仅仅针对理工学研究生设立。 这种“一刀切”的奖项设置不利于奖学金对研究生总体的激励。

(4)宣传力度不够,研究生对奖助体系理解不深入。研究生奖学金大多针对学制内二、三年级研究生,一定程度上要求研究生尤其是两年学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后即着手准备论文发表、课题准备等工作。尽管学校已通过学校、各学院(部)、导师等层面,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定期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研究生手册等方式进行奖助体系的宣传,但收效未达到理想水平。

五、对完善当前奖助机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丰富、完善奖助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切实有效开展奖助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健全制度,才能在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本可参、有理可循。

(2)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奖助机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奖助工作小组,对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宏观把控,并对奖助体系宣传、奖项设置、资金管理、评审方法等进行科学管理,构建多元化的奖助体系,并做好奖助政策解读、过程监督以及结果汇总工作。

(3)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评估机制。这一举措通过学生、学校各相关职能单位对奖助工作成果的反馈,获得对奖助工作的有效评价,利于奖助工作的不断改进及完善。

(4)增强导师对奖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且将其与奖助政策相结合。

(5)借鉴国外奖助体系经验。尽管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西方教育模式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外奖学金的设立为社会募捐的私人奖学金,但激发学生科研动力、奖励优秀、资助贫困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201304/151335.html.

[2]李和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和奖助学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4,(35).

[3]孙培清.国家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4]荆红.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机制的思考[J].教育教育学论坛,2014,(50).

[5]孙晓.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科教文汇,2014,(33).

[6]雷晓峰.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奖助体系改革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收费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大数据+AI收费稽核系统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自由流收费下的联网收费结算中心基础架构设计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