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舞“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研究

2016-01-03常俊勇胡益凡

艺术评鉴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文化内涵

常俊勇 胡益凡

摘要:“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中的“丑”,有表现勤劳、勇敢、乐观、智慧的劳动人民的“正丑”,讲究“丑行俊扮”;还有多演绎地痞流氓、烟鬼赌徒的地主、豪绅的“反丑”,讲究“丑行丑扮”。为了学习、继承、保护赣南采茶舞,就必须对其“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理解、掌握。

关键词:采茶舞蹈 社会生活 文化内涵

自晋至清代期间,中原人民为了避战乱、逃饥荒、求生存等原因,经历了五次南迁至赣、闽、粤等地区,与本土的畲、瑶等族居民融合而形成了一个风格特异而稳定的新的民系——“客家”(客家属于汉族支系之一)。

曾为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赣南,凝聚了东西南北各地区悠久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赣南采茶舞是采茶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丑为美”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主要特点之一,接下来笔者将对其主要特点之一进行深入的剖析。呈现其深层的“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一、“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的形成

“化丑为美”是正话反说,是通过外表的丑,去感受丑背后的文化内涵,即美的心灵、美的品质。赣南采茶舞中的丑角可分为,“化丑为美”的正丑和“化美为丑”的反丑。无论正丑,还是反丑,都是通过丑角扮演农村青年农民、手工匠、烟鬼赌徒、地痞流氓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展现勤劳质朴、机智勇敢、幽默滑稽、蛮横无理等等性格的人物动作,从人类学中的艺术角度来看:“丑并非丑”,不仅给人欣赏的娱乐,还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得出:“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的形成与民系性格、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一)民系性格铸造了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风格

赣南采茶舞蹈是江西赣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之一,是客家人主要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赣南采茶舞蹈的丑角形象分为两种:一是“正丑”,表现勤劳、勇敢、乐观、智慧的劳动人民,讲究“丑行俊扮”:二是“反丑”,多演绎地痞流氓、烟鬼赌徒等,讲究“丑行丑扮”。丑角形象的突出,打造了赣南采茶舞蹈独特的风格,彰显出赣南客家人面对艰辛的劳作生活时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

笔者认为:通过对各民族(民系)性格特征的认识和情感表现方式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跳好赣南采茶舞蹈,并从中体会到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刚强正直、敢于追崇理想的最独特、最具民系(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社会生活提供了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素材

赣南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客家人与外界接触甚难,便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方式(吃山:就是在山上种茶,吃水:就是在水里打鱼)。赣南地区森林覆盖面积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客家人习惯与动植物为伍,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为了满足自娱自乐以及庆祝丰收、节日的需要,客家艺人们有意、无意的模仿动物动作、情态方式,从而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独具特色的表演身段,如:“乌龟扒沙”、“雄鸡睡觉”、“狮子开口”…

社会生活不仅为舞蹈创造提供了创作素材,还影响了采茶舞蹈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形态。正如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充分的证实了生存环境为赣南采茶舞蹈的提供了物质载体,并影响赣南采茶舞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形态,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矮子步”等风格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赣南客家人审美观,从而折射出赣南采茶舞“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三)生存环境酝酿了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形成

“采茶舞蹈动作”之一的“矮子步”,最初成因是客家人上山采茶,下山运茶,女子穿行于茶丛中摘茶,男子背篓蹲行接茶,久而久之,提炼形成。赣南采茶舞蹈中,男角所表现的形象总是低于女角所表现的形象,出现了女高男低的畸形艺术形象,它看似丑陋,却夸张得体、诙谐幽默,反映了客家人的茶作,也表现出客家人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扇子花”的动作,最初形成是在制茶过程中,茶农一手炒茶,一手拿蒲扇煽风,防止茶叶过烫,保证茶叶纯真,进而艺术化为千变万化的“扇子花”。“单袖筒”的动作,最初形成是茶农炒茶之时,由于温度过高,要拿布巾不时擦汗,这一手持之物也被智慧的客家先人美化、加工、延伸成为风格独韵的“单袖筒”。

总之,没有茶山上的种茶、采茶、制茶的生存劳作环境,就没有独具风格特点的“单袖筒”、“矮子步”、“扇子花”,也就没有赣南采茶舞“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二、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表现

笔者从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形态特点、动律特点、技巧特点等方面作进一步剖析,以探讨“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一)形态特点

赣南采茶舞蹈词汇甚多,而这些舞蹈词汇大部分都是模拟动物,为了便于记忆,便以动物的形态为舞蹈词汇,如:“黄狗撒尿”、“乌龟爬沙”等舞蹈词汇。如此多的以模拟动物表演身段,推起原因,是因为在赣南茶山悠长的山路上,客家人习惯与鸟兽为伍,具有无穷乐趣的动物使枯燥乏味的茶农获得了丰富充沛的艺术创作灵感,获得灵感的茶农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探索中发现模仿动物丑的一面不仅自己感到有趣快乐,而且又可让他人快乐,减轻茶作的苦涩,因此,才有众多的以上舞蹈词汇。

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形态特点,不仅给人以表面的欣赏,从艺术的角度看,这种特点改变了客家人祖祖辈辈的审美观点,不再以“形体之美为美”,而是以风趣幽默的丑的动作为美。

(二)动律特点

在古汉语词典中,“动”,即行走,动作,离开之意。“律”,指律动,韵律等意思。赣南采茶舞的地方艺决:“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脚底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盖定三桩”、“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贼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配”、“摆动像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等艺决,加上自身跟陈宾茂老师的学习赣南采茶舞的自身体会是:两脚要轻,屈膝蹲身,抬头直腰,眼睛要有神,腰要风韵,右手持扇,左臂舞水袖,前后、上下、左右摆动,手要柔和,踩提有韵,由此得出赣南采茶舞蹈“屈蹲”、“拧摆”、“抖颤”的动律特点。

然而这些动律,不仅显示出了赣南客家人生活,还更深层次的反映了赣南客家人的文化内涵,生存在原生态的环境中,自由而大胆的对各种动植物的模拟、借代、夸张、比拟等方式,来借丑化美、化丑为美、丑中见美,表达客家人的幽默滑稽、化悲为乐、团结奋斗的优秀品质。

(三)技巧特点

纵观舞蹈的种类,每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相对有形象代表的舞蹈词汇,通过这些舞蹈词汇我们就能看出这种舞蹈属于什么民族的舞蹈。如:“牵马”、“勒马”等具有勇猛、矫健形态的舞蹈词汇,这是蒙古族的民间舞:“雄鹰展翅”、“雄鹰俯冲”等具有强健、稳重、豪放形态的舞蹈词汇,这是藏族的民间舞:“孔雀戏水”、“孔雀行走”等具有优美、轻快、灵活形态的舞蹈词汇,这是傣族的民间舞。那么,“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难到就没有独特的舞蹈词汇吗?答案是:有。如:“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便是采茶舞独特的舞蹈词汇。

笔者熟知,三大技巧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蹈的表现性,还强化其风格、烘托其情节、表现其人物性格、渲染其感情等,其地位在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中不可替代。

三、如何升华“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通过上述对赣南采茶舞形成、表现的综合诠释,进而对其“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的解读,笔者将从醉翁之意不在“丑”、“丑”向“美”的升华两个方面的剖析,形象的解读赣南采茶舞“以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一)醉翁之意不在“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陶渊明的《醉翁厅记》的句子。在这里引用过来是站在人类学的视野通过比拟的方式来审视“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戏在生活中的作用,“醉翁”正是赣南客家劳动人民,“丑”是表现的外形,并非实质。醉翁之意不在“丑”,是正话反说,是“丑”深层的含义:赣南客家人民的化丑为美、化悲为乐、团结奋斗的优秀品质,也是赣南采茶舞“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

据老艺人说,在赣南采茶舞中“丑”角是无处不见,即使是正面人物也是通过小丑扮演,来表现“丑”角的滑稽幽默、生动诙谐,如:《钓拐》中狂妄自大、自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刘二、《茶童》中胆大、心细的又捉弄主子的茶童、《老少配》中既为自己寻求妻子又为阿爹“牵线搭桥”的大宝等,既有“化丑为美”的否定性的正丑,也有“外丑见内美”、“假丑见真美”的肯定性的反丑。其实,丑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什么赣南客家人确“化丑为美”那!难道是赣南客家人审美出了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蹈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1.满足了赣南客家辛勤劳动的人民特有的心理需求,“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以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所创造出悲欢离合、滑稽幽默的喜剧剧目呈献给赣南客家人。因此。也正是这些简单易懂的剧目是客家人享受着丑中的美。2.凸显虚实结合、美丑颠覆的事实,抒发劳动人民的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调。如:“猴子洗面”、“乌龟爬沙”、“画眉跳架”等形象生动的舞蹈词汇,这些词汇是如何凸显虚实结合、美丑颠覆?我们就拿“猴子洗面”来做解释吧,“猴子洗面”是以虚拟的描写人模仿小猴的动作,实则为了娱乐观众所做出的恶搞,3.充分把赣南人民的化悲为乐、化丑为美的优秀品质呈现出来。如:“摘茶”、“卖杂货”、“钓拐”等舞蹈词汇,既描述茶农在劳作中的辛苦悲伤,通过模拟动物取得乐趣,化悲伤为快乐:又以模拟“黄狗射尿”的丑陋动作,来自娱娱人,以丑陋化优美使观众易于理解。既提升了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品位,又增添了观赏价值。

赣南采茶舞蹈“化丑为美”的文化内涵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势,赣南采茶舞蹈不仅具有欣赏娱乐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团结奋进的作用,“化丑为美”采茶舞蹈中的丑角在其中的价值也不可忽略,赣南采茶舞蹈失去了丑角,也就失去了清新自然、活泼风趣、幽默滑稽的独特风格,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客家劳作人民的草根特质和洒脱自由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醉翁之意真是不在于“丑”啊!

(二)“丑”向“美”升华

站在美学的角度,“丑”只是否定的审美形态,然而与丑相对的恐怕只有美了吧!美学之父鲍姆加登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情”的科学,舞蹈美学是一门研究舞蹈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是从哲学的层面上来对舞蹈本质规律进行研究,如何化作美的过程,下面我们以赣南采茶戏为例进一步探析丑是如何过度为美。

“形残而神全”——出自《庄子》,不仅是“化丑为美”的一种说法,更是情系客家人。“形残”是外形的丑,“神全”是美的艺术表现,在赣南采茶舞蹈中的“水蛇穿草”、“黄狗撒尿”等舞蹈词汇,看似撅臀塌腰、滑出跪地、弯腿扭胯等丑陋的造型,其精髓则是表现丑化的美,衬托客家人的生动滑稽、诙谐幽默、自我调戏的情感,正是如此,活跃于赣南民间的采茶舞蹈丑角艺术家们才可以通过形式的“丑”,来体味出另类的美感,并通过舞蹈形态来公开自己的美学观点。通过技巧表演来看,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丑”的舞蹈形象,构成一种幽默感、滑稽感和趣味感,给人留下了喜剧性的审美体验,通过语言特点来看,运用了说、唱、说唱结合的方式,创造了生动诙谐、幽默风趣、自由洒脱及具有地域特征和个性特点的语汇,表达了客家人们的乐观、向上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的剖析,不仅表现出赣南客家人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还凸显出客家人独特的审美方式,又反映了客家人的幽默滑稽、化悲为乐、团结奋斗的优秀品质。“化丑为美”的赣南采茶舞又作为赣南客家人文化的一面旗帜,成为赣南客家人认识与把握自身文化世界的艺术媒介,是在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的熏陶和影响下形成的,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文化内涵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