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研究
2015-12-31杨权,蔡勇
杨 权,蔡 勇
(西南科技大学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0 引言
在路径跟踪中,有时需要跟踪一条与时间无关的几何路径(不带时间参数的二维几何路径),比如地上的电缆、有色亮带等等,这些都属于信标路径,需要人为事先进行实物的铺设。针对这种基于路标信息的路径跟踪[1],可以把该几何路径划分成若干个路标节点,而各路标节点就构成了此路径的全部情况,即小车从初始位姿出发,跟踪的不是一条几何路径,而是一个一个路标节点,直至最后到达终点,完成路径跟踪的目的。
本文以3轮式智能小车为例,建立极坐标方式的位姿误差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直接法设计跟踪控制律,通过MATLAB平台仿真,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1 路径跟踪问题描述
首先建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XOY,为方便描述智能小车的位姿,建立极坐标系,如图1所示。图1(a)中是简化的3轮式智能小车,ρ表示小车当前位姿与目标位姿之间的距离,α表示小车初始位姿方向与ρ之间的角度,其中以初始点到目标点的方向为极轴方向,定义逆时针方向转动为α正值。图1(b)中,φ表示小车初始位姿方向角与目标点方向角的角度差,极轴方向为小车在目标点时的朝向,定义逆时针方向转动φ为正值,即φ∈[-π,π]。
在直角坐标系下给定任意一个目标位姿qr=[xryrθr]T,其中,xr,yr,θr均是常数。设小车的当前位姿为q=[xyθ]T,在全局坐标系XOY下描述全局位姿误差qe,可得:
对式(2)中第一个方程求导:
对式(2)中第二个方程求导:
其中:v为小车的线速度;ω为小车的角速度。
对式(2)中第三个方程求导:
因此,由式(2)所求得的位姿误差微分方程为:
图1 用极坐标表示的智能小车位姿误差分析示意图
2 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
根据本文所述设计的姿态跟踪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姿态跟踪控制系统方框图
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设计跟踪控制律,取极坐标变量ρ和α为设计对象,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
从式(4)中明显看出,V≥0,当且仅当[ρα]T=0时,V=0。对式(4)求导来确定系统的控制律:
根据式(5)取系统的控制律:
其中:k1,k2均为大于零的常数。下面根据取得的系统控制律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把控制律(6)代入构造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得:
由于k1,k2是大于0的常数,所以可得≤0,因此V(t)满足全局一致渐近稳定的条件。由此可以得到V为连续可微正定函数且有界,为负半定且一致连续的函数,根据Barbalat引理[4]可以得到,当t→+∞,时,间接可以得到ρ→0且α→0,满足设计要求。
3 MATLAB的仿真与分析
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性,在MATLAB 7.0软件平台上利用所设计的跟踪控制律,编写仿真程序进行仿真实验。
本节仿真所考虑的路径跟踪是一个一个的节点,所以在进行仿真时,针对一个目标点,从最开始的位置出发进行跟踪仿真实验,从得出的跟踪效果图来分析此控制律的有效性,从极坐标变量的变化曲线来分析坐标变量是否收敛。
为了跟踪给定的目标点,小车有可能产生过大的速度,其带来的过大加速度会破坏小车的非完整约束,容易造成小车横向的移动或者纵向的滑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必须对小车的速度进行一个速度限制策略,取vmax=1.5m/s,ωmax=15rad/s。经过多次实验之后,取控制器参数k1=0.2,k2=1.2,下面针对控制律式(6)进行目标点的跟踪仿真实验。
图3 目标点跟踪效果图
图4 速度变化曲线
从图3中可以看出:小车有效地跟踪到了目标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小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大值都在限制范围之内;小车的角速度在3s内便快速地收敛到零。从图5中可以看出:坐标变量ρ和α最终都会收敛于0;而φ并没有收敛于0,而是收敛于一个常数。分析其原因在于,φ表示小车目标位姿的方向角与小车当前位姿的方向角的差值,当小车跟踪目标点时,由ρ和α决定跟踪状态,φ并不能决定小车是否镇定于目标点,它只代表跟踪到目标点时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差值,当进入到下一个跟踪状态时,会重新赋予一个ρ和α的数值,所以构造函数时以坐标变量ρ和α为设计对象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控制律式(6)作用下,小车能够很好地实现目标点的跟踪,证明了此控制律是有效的。
图5 极坐标下坐标变量变化曲线
[1]樊鑫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器人路径跟踪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17-18.
[2]Kanayama Y,Kimura Y,Miyazaki F,et al.A stable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for an autonomous mobile robot[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Cincinnati:IEEE,1990:384-389.
[3]Brockett R W.Asymptotic stability and feedback stabilization in differential geometric control theory[M].Boston:Birkhauser,1983:181-191.
[4]闵颖颖,刘允刚.Barbalat引理及其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2007,37(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