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太青、杜冷丁对膀胱癌术后痉挛性疼痛的干预效果比较
2015-12-31王庆
王 庆
(崇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崇州 611200)
膀胱癌作为临床一种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男性人群,其治疗首选手术。膀胱痉挛性疼痛作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出尿意迫切、膀胱区及会阴部胀痛等症状[1],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术野再出血,且受患者年龄影响,疼痛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恢复,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性命[2]。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痉挛性疼痛以镇痛药物为主,包括杜冷丁、英太青、利多卡因等,不同镇痛药物效果各异。笔者发现,临床关于杜冷丁、英太青在膀胱癌术后痉挛性疼痛干预中应用研究较少,两者比较文献更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英太青、杜冷丁对膀胱癌术后痉挛性疼痛的干预效果,以为临床膀胱痉挛性疼痛镇痛干预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②知情并签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同意书,术后出现疼痛、尿意迫切、冲洗液速度变缓等症状;③无英太青、杜冷丁禁忌证;④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②尿路感染、凝血系统疾病;③合并严重唐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者;④相关药物过敏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2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痉挛性疼痛患者64例,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A组患者中男 29 例,女 3 例;年龄 60~78 岁,平均(65.8±5.0)岁。B组患者中男 30例,女2例;年龄 60~79岁,平均(66.0±5.3)岁。 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表现出尿意迫切、疼痛等症状。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经验丰富主治医师完成。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膀胱痉挛性疼痛症状,A组患者采取英太青(双氯芬酸钠栓,武汉正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1748)100 mg肛塞治疗,B组患者则行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2102)100 mg肌肉注射治疗。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2 h、4 h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共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
1.4 观察指标 ①用药后24 h痉挛性疼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VAS评分;②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③疼痛缓解时间;④不良反应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痉挛性疼痛发生次数等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比较[n(%)]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痉挛性疼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VAS评分A组给药后24 h痉挛性疼痛次数、VAS评分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2.2 疼痛缓解时间 A组30 min内疼痛缓解率明显低于 B 组(P <0.05);但 A 组 30 min至 4h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 h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平均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平均导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 3。
2.4 不良反应情况 A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4例(12.50%),症状较轻可自行好转。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0.05)。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导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为主,术后受导尿管留置、不稳定膀胱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并发症,包括两种类型:一种间断性出现,发作次数不一;另一种持续性疼痛或持续基础上阵发性加重[3]。临床发现膀胱痉挛性疼痛是术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加上膀胱癌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4]。为此积极防治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临床常采取自控镇痛泵处理膀胱痉挛性疼痛,疗效明确,但自控镇痛泵操作相对复杂,护理任务重,且通常术后镇痛仅1~2 d,镇痛泵拆除后仍存在疼痛症状。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病原因较多,而导尿管堵塞、体位影响、便秘等引发的疼痛可经由对症处理(如导尿管冲洗)缓解症状,无需药物干预[5]。本研究将上述因素引发的膀胱痉挛性疼痛病例排除在外,收治患者均需通过镇痛药物干预。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人工合成苯基哌啶衍生物,临床常见阿片受体,与吗啡药理作用基本相同:对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发挥镇痛作用[6],相比吗啡其镇痛效果弱,效价强度不足吗啡的1/5,持续镇痛时间通常 2~4 h,具有镇静、扩张血管作用,且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症状较轻[7]。英太青即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一种,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镇痛、抗炎的目的[8、9],同时该药物对脂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白三烯等炎性反应[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杜冷丁肌肉注射后30 min内患者疼痛缓解率高达59.38%,明显比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后30 min内疼痛缓解率高,这是因为杜冷丁肌肉注射后30 min吸收药物高达60%,而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起效慢。而杜冷丁给药后30 min至4 h疼痛缓解率明显比双氯芬酸钠低,这是因为杜冷丁镇痛持续时间2~4 h,而双氯芬酸钠给药后4 h左右血药浓度才至峰值,且其持续镇痛时间长约6~8 h。可见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发挥与其药效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双氯芬酸钠用药后24 h膀胱痉挛性疼痛次数明显比杜冷丁少,VAS评分明显比杜冷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不同镇痛药物药性持续时间有关,杜冷丁干预4 h后部分患者再次疼痛,而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能有效避免药物首过效应;同时疼痛发生与损伤组织产生前列腺素、组胺等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感受器作用有关,而双氯芬酸钠不仅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且能有效抑制钙离子移动[11]。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杜冷丁肌肉注射低(P<0.05),这与药物不同给药方式、药性等有关。另外,两种镇痛药物干预后患者平均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长短除了与膀胱痉挛性疼痛有关外,还与患者手术情况、个人意愿、临床护理等多种因素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属于本次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杜冷丁肌肉注射相比英太青直肠给药对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起效快,但维持镇痛效果相对较差。另外英太青直肠给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 张南晖,郭时英,刘龙,等.氟比洛芬酯对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治疗效果的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6):625-626,628.
[2] 芦艳云,郑宇.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0,31(18):30-31.
[3] 卢莉红,徐荣铭.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39-8840.
[4] 张春容,王学良.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针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对比[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944-2946.
[5] 沈小辉.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与肌注杜冷丁用于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镇痛效果的比较[D].中南大学,2009.
[6] Daniel K,Schmelzer M.Why are we still using meperidine(demerol) for conscious sedation[J].Gastroenterology nursing: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Nurses and Associates,2009,32(4):298-301.
[7] 黄敏,杨红,欧竹君,等.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盐酸哌替啶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及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3):15-17.
[8] Yasemin Gimeq,Hakki Unlilgenq,Dervis M.Yilmaz,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Craniotomy Pain;The Analgesic Effect of Didofenac Sodium-Tramadof or Paracetamol-Tramadol[J].Neurosurgery quarterly,2011,21(4):236-239.
[9] 谭云峰,李广成,孙惠,等.双氯芬酸钠栓在肛肠术后镇痛技术中的临床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3):202.
[10] 张永刚,董吉,缪丽燕,等.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及其代谢物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2):948-950.
[11] 于翠萍,王琦,何明伟,等.双氯芬酸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87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