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R和RDA规则下缩微文献的编目实践探析——以美国、加拿大为例
2015-12-31李丽芳
李丽芳
0 引言
缩微文献具有节省存储空间、 保存时间久远等其他文献类型无可比拟的性能, 因此缩微复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文献保护领域。 追溯缩微文献历史, 早在20 世纪20 年代,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缩微复制计划; 30 年代美国出现商业缩微复制出版公司[1]。 据1943年第4 卷第1、 2 期合刊的《 图书季刊》 记载,缩微复制技术在当时的欧美图书馆应用已久[2]。与此相适应, 欧美图书馆缩微文献编目工作起步较早。
缩微文献是指用缩微照相的方式将原始文献缩小若干倍存储在感光材料上, 并借助于专用阅读器而使用的文献。 在内容上, 缩微文献和原文献毫无二致; 在载体形态上, 缩微文献表现为缩微胶卷和平片, 原文献通常为纸本。 二者的异同引发了缩微文献编目的相关问题。
1 AACR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英美编目条例) 规则下美国、加拿大缩微文献的编目策略
缩微文献编目问题在英美编目界引发的争论由来已久, 缩微文献编目策略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争论焦点集中在两方面: (1)应该将原文献还是缩微文献作为书目记录的著录对象? (2)有没有必要为原文献和缩微文献分别制作书目记录?
1.1 应将原文献还是缩微文献作为书目记录的著录对象
该问题是在1962 年Wesley Simonton 为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所做的关于缩微品书目控制的研究报告中首次被阐述[3]。 Wesley Simonton 在报告中阐明了两种缩微品编目理论,即facsimile theory(摹真论)和edition theory(版本论)。 摹真论主要关心作品的知识内容, 将原文献信息作为著录的首选; 版本论更关心编目对象的物理形态(载体表现), 著录时重在描述缩微品信息。 Wesley Simonton 建议采用摹真论。 1967年出版的AACR1(英美编目条例第一版)体现了这一理论, 条例规定: 缩微文献书目记录的著录对象是原文献, 缩微文献的信息著录在附注中。
1978 年出版的AACR2(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颠覆了AACR1 的做法, 采用Wesley Simonton 的版本论。 AACR2 的Rule 0.24 规定:“ 著录的出发点是手头单件的物理形态, 而不是这部作品最初或以前出版时的物理形态。” AACR2 的chapter 11 进一步规定, 在著录信息块著录缩微文献的信息, 原件信息著录在附注块中[4]。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遵循AACR2 对缩微文献的著录要求[5]。 下面的例子为该馆一种缩微报纸的书目数据:
新规则的公布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将作品外在物理形态凌驾于作品内容之上的思想受到猛烈抨击, 质疑声四起: 当书目记录的出版发行项著录的不是原文献的而是缩微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时,读者还能检索到需要的缩微文献吗? 如上例, 出版发行项著录的是缩微品的出版地Toronto(多伦多)而非原文献的Winnipeg(温尼伯)。
1981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上述问题从书目制作和读者服务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针对AACR2的chapter 11 发布规则解释(LCRI), 要求编目员以原文献而非缩微文献为著录对象。 缩微品的书目记录主要描述原文献信息, 其自身的信息著录在533 附注字段。 该规则解释被大多数美国图书馆遵循, 做法是复制原文献的书目记录, 在此基础上添加关于馆藏缩微文献信息的附注。 下例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一种缩微杂志的MARC 数据:
两种做法的主要区别点在出版发行项(260 字段)、 载体形态项(300 字段)及附注项(533/534 字段)的著录上。 出版发行信息是书目检索的重要途径, 几乎所有OPAC 系统都会在检索界面设置“ 出版发行信息” 这一检索途径供读者使用。 由于读者通常以原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作为检索条件, 使得在以缩微文献为著录对象的书目数据中, 无法通过出版发行这一检索途径找到所需的缩微文献。 有观点认为, 534$c 子字段揭示了原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 通过关键词检索途径可以实现对缩微文献的检索。 这种做法缺乏可操作性, 因为在通过关键词检索所获得的检索结果中找寻目标文献无异于大海捞针。 从对以上两例的比较可看出, 将原文献作为著录对象的做法更便于读者检索和识别作品。
1.2 多版本问题
缩微文献与原文献在内容上完全相同, 只是在载体形态上存在差异。 当编目机构同时收藏有原文献和其缩微复制品时, 有没有必要为原文献和缩微文献分别建立书目记录? 还是在原文献书目数据的基础上添加复制品的相关附注, 从而使两者共用一个书目记录? 如果为缩微文献单独创建书目记录, 那么不同极性(正片、 负片)、 不同感光乳剂(重氮、 银盐)、 不同外部形式(缩微卷片、缩微平片)以及不同复制者复制的同一原件的缩微文献是否都需要分别制作书目记录?
1.2.1 AACR1 下的单一记录
1974 年AACR1 修订版第六章规定, 如一图书馆同时藏有原文献和缩微文献, 可将缩微文献的信息以“ ——注” 方式著录在原件款目之下[6], 即两者共用一条书目记录。
1.2.2 AACR2 下的多记录: 为原文献和缩微文献分别制作书目记录
1978 年AACR2(rule 0.24)规定: 著录的出发点是手头单件的物理形态, 而不是这部作品最初或以前出版时的物理形态。 许多人认为, 将着眼点放在物理形态上无异于指示为同一作品的不同载体表现分别制作书目记录。 该做法导致书目数据库中相似记录大量增加, 给读者检索和识别书目带来极大困扰, 这就是后来引发广泛不满的多版本问题[7]。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遵循AACR2的要求, 为原文献和缩微文献分别建立单独的书目记录。 当原文献存在多个缩微文献时, 又作了区分: 复制者不同, 则分别建立书目记录; 若仅存在极性、 感光乳剂方面的差别, 就不单独制作书目记录。
1.2.3 多版本论坛的方案: 只为原文献制作书目记录, 将缩微文献的信息附在馆藏数据中
美国国会图书馆认识到缩微文献书目数据的不兼容性日益明显。 单在CONSER(Cooperation Online Serials, 合作联机连续出版物编目项目)数据库里的缩微文献书目数据就有三种不同的著录方法: (1)加拿大图书馆遵循AACR2, 为缩微文献和原文献各自建立书目记录。 缩微文献书目数据的著录对象是缩微品, 原文献的信息著录在附注字段534 中; (2)大多数美国图书馆遵循国会图书馆的规则解释(LCRI), 为缩微文献和原文献各自建立单独的书目记录。 与加拿大做法不同的是, 缩微文献的书目记录主要描述原文献, 缩微文献的信息著录在附注字段533 中; (3)USNP(The United States Newspaper Program, 美国报纸计划)采用单一记录方式, 只为原文献创建书目记录, 附上带有本地馆藏、 馆藏地及载体特征的馆藏记录。
1984 年国会图书馆就多版本问题展开广泛研究, 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缩微文献。 术语“ 多版本” (multiple versions)被创造性使用, 它包括所有内容相同物理形式不同的出版物, 如录音内容相同的磁带和光盘。 1989 年12 月举行的多版本问题论坛建议采用“ 双层技术”, 即包含不同版本信息的各馆藏记录被连接到同一个书目记录中, 书目记录描述原文献的信息, 称为主书目记录。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 只为原文献建立书目记录, 从而排除了数据库中“ 相似但又有区别的” 多个书目记录的存在; 采用了一种可以机读的格式, 不同版本的版本信息以USMARC 馆藏数据格式被清晰地显示在不同的馆藏数据中; 该方案节约、 高效, 编目员不再为每一种版本建立单独的书目记录。
该方案类似于USNP 的做法, 都是将原件信息著录在书目数据中, 复制品信息著录在馆藏数据中。 但它又优于USNP 的做法, 因为它采用标准化模式, 即USMARC 馆藏数据模式, 而非OCLC 的联合目录系统。 不过, 其局限性在当时也显而易见。 首先, USMARC 馆藏数据模式起初是为容纳有限的书目数据量设计的, 但实践中这一设计远远不能满足对复制品信息的描述需求。 其次, 该方案未能解决在馆藏数据中设置检索点的难题。 另外, 这种在一条书目数据中呈现多个载体表现的做法增加了自动化系统批处理数据的复杂性。
2 RDA 对缩微文献编目的影响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与检索)作为替代AACR2 的新的书目著录和检索标准, 于2009 年出台。 RDA 以FRBR和FRAD 的概念模型作为其概念基础, 应用FRBR 的实体—属性—关系模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框架, 全面支持FRBR 的查找、 识别、 选择、获取等用户任务。 基于FRBR 的OPAC 在作品层、 内容表达层、 载体表现层逐层聚类书目, 形成了以作品为主干的树状结构显示。 图书馆目录不再是对文献进行简单罗列, 而是分层梳理文献之间的关系。 它打破了传统书目的单一性和平面性, 使各书目记录之间、 书目记录中各著录对象之间建立了逻辑关系。
2.1 RDA 规定以缩微文献作为书目记录的著录对象
根据FRBR 的实体分析理论, 缩微文献和原文献的关系属于同一内容表达的不同载体表现。以作品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为例, 作品(w)、内容表达(e)、 载体表现(m)的层次关系如下:
RDA 基本依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SBD)进行修订[8]。 RDA 的1.11 款沿袭《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和AACR2 有关复制品的规定: 当著录复制品时, 记录复制品的相关信息, 把原文献信息作为相关作品或载体表现的属性著录[9]。 美国国会图书馆也遵循RDA 中有关复制品的著录规则,著录复制品而不是原文献的信息[10]。 举一例国会图书馆采用RDA 规则著录的缩微报纸书目数据:
在RDA 规则下, 缩微文献书目数据的著录对象是缩微文献本身, 使用原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无法实现对缩微文献检索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在RDA 规则下, 通过OPAC 对相关载体表现的展示功能可间接查找到缩微文献, 前提条件是数据库中须存在原文献的书目数据, 因此仍未根本解决该问题。 笔者认为, 在不改变现有编目规则的情况下, 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能够解决该问题。 可以设想, 将OPAC 做如下设计: 当计算机执行出版发行信息检索指令时, 一旦遇到缩微复制品这一载体形态, 程序自动定位到原文献附注项(534$c 子字段)或者原文献信息连接字段(776$d 子字段), 从而实现根据原文献出版发行信息检索其缩微复制品的目的。
2.2 FRBR 理念的OPAC 显示能够在检索层化解多版本问题带来的困扰
在RDA 规则下, 创建载体表现层的书目记录依然是必要的。 首先, 在当前国际书目交换日益频繁和联合编目环境下, 载体表现层的著录便于编目员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载体进行识别和选择。 其次, 图书馆内部管理如采访、 记到等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书目数据在载体表现层的著录。特别是当今图书馆存储了大量的载体表现层的书目数据。 因此, 摒弃载体表现层著录的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 与载体表现层著录相伴而生的多版本问题在RDA 规则下能否得到解决呢?FRBR 的OPAC 显示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在传统OPAC 显示中, 书目记录的关联性不强, 结构扁平单调, 用户不易辨别和理解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11]。 当同一作品有多个载体形态时, 各载体的书目记录被简单罗列, 读者经常需要将多个相似记录逐一展开才能进行识别。FRBR 理念的OPAC 展示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OPAC 的这一缺陷。 目前, 国外一些FRBR 化或类似FRBR 结构的OPAC 已经开发成功。 总体来看, OPAC 实现FRBR 化的途径包括前组聚类方式和后组聚类方式。 前组聚类方式需要在内容表达层编制书目数据, 在文献编目中操作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 因此, 图书馆的编目机构普遍认同后组聚类方式。 后组聚类方式要求编目员编制较低层次(载体表现层)的MARC 记录, 系统管理员利用转换程序按MARC 字段自动抽取有关文献内容的共性部分, 并生成作品和内容表达层的记录[12]。 当读者检索某一作品或内容表达时, 不用将其所有载体表现层的书目记录逐一展开, 只要从其中任择其一即可, 因为读者感兴趣的是内容而非载体形态。 对于图书馆的OPAC 来说, 具有多种内容表达和/或载体表现的作品的树状展示代表了FRBR 模式最迷人的特征[13]。 提高OPAC 的展示能力在解决多版本问题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FRBR 概念模型和MARC21 交流模式的应用能够让编目界更接近这一目标[14]。
3 结语
回顾美国和加拿大缩微文献的编目历史, 编目方案的决策者一直困扰于著录对象和多版本这两个问题, 如何设计出便于读者理解和识别的书目记录始终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20 世纪60年代AACR1 的出版至今近50 年, 决策者作了多种尝试, 但始终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直至基于FRBR 理念的OPAC 展示的出现。 载体表现层数据的存储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功能的实现和书目数据的交换, 而以树状结构分层展示书目数据的方式便利了读者对书目的使用。 RDA 作为迄今最能充分体现FRBR 理念的编目规则在平衡这两个目标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随着我国缩微拍摄、 数转模、 模转数产品的不断增加, 这一探索对我国缩微文献编目和图书馆书目数据的整合具有借鉴意义。
[1] 柳较乾. 关于缩微文献[J]. 黑龙江图书馆,1985 (1):34-36.
[2] 刘劲松. 抗日战争与缩微胶卷输入中国图书馆[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6):99-101.
[3] Graham C. Microform reproductions and multiple versions:U.S. cataloging policy and proposed changes[J].The Serials Librarian: From the Printed Page to the Digital Age. 1992,22 (1/2):213-234.
[4] Studwell W E. The Library of Congress’s policy on cataloging microform reproductions and photocopies[J].Cataloging &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1990,14 (1):69-74.
[5] Clark J.,Jones W. The cataloguing of serial microform reproductions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J]. The Serials Librarian. 1992,22 (1/2):197-211.
[6] 邱国渭. 谈谈西文缩微品的著录[J]. 图书情报工作,1982(4):24-25.
[7] Graham C.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multiple versions[J].Cataloging &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1990,11 (2):5-32.
[8] 顾犇.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及其最新发展[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56-60.
[9] RDA 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RDA 翻译工作组.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 [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31.
[10] Kuhagen J A. RDA and serials: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J]. The Serials Librarian. 2013,64 (1-4):5-14.
[11] 周晨. 基于OPAC 的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88.
[12] 高红,靖翠峥.图书馆OPAC 的FRBR 实践及相关思考———来自RDA 标准的启示[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21-27.
[13] Knowlton S A. How the current draft of RDA addresses the cataloging of reproductions, facsimiles, and microform[J]. 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2009,53(3):159-165.
[14] Allgood J E. Serials and multiple versions,or the inexorable trend toward work-level diaplays[J]. Library Resources&Technical Service,2007,51 (3):16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