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羟喜树碱加小剂量卡介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
2015-12-31陶照瑞,孙志广,席国瑞等
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羟喜树碱加小剂量卡介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
陶照瑞孙志广席国瑞董艳君李宏志李英杰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1)
关键词〔〕羟喜树碱;卡介苗;浅表性膀胱癌
中图分类号〔〕R699.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沧州市科技局项目(No.10zd73)
第一作者:陶照瑞(1958-),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泌尿外科研究。
膀胱癌临床上分为浅表型和浸润型,其中浅表型膀胱癌的发病率最高,约占70%~80%〔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TUR)或肿瘤电灼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情恶化,严重影响生存期〔2〕。本研究观察TUR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膀胱灌注羟喜树碱(HCPT)加小剂量卡介苗(BCG)以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泌尿科收治的浅表型膀胱癌患者共88例,其中男67例,女21例,年龄65~75岁。均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移行细胞癌79例,鳞状细胞癌6例和腺癌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男3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24±3.11)岁,包括单发肿瘤34例和多发肿瘤1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25±3.61)岁,包括单发肿瘤35例和多发肿瘤9例。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肝、肾等内脏器官功能不全者,且无化疗禁忌证等。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TUR,其中对照组于术后1 w灌注HCPT,即灌注前4 h禁水且排空膀胱内尿液,置入导尿管,将HCPT 2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管注入膀胱,嘱患者每30 min更换体位一次(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使药液与膀胱保持充分接触;1次/w,连续治疗6 w,后1次/月,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 w开始第一次灌注BCG,即BCG 1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灌注,其灌注方法和持续时间同对照组,并与HCPT交替使用, 1次/w,共治疗6 w,后1次/月,共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均进行定期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术后1年内每3个月检查1次,1年后每6个月检查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1、3、5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同时记录膀胱灌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观察组1、3、5年的肿瘤复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n(%),n=44〕
组别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对照组10(22.73)13(29.55)20(45.45)观察组3(6.82)5(11.36)11(25.00)χ2/P值4.423/0.0364.470/0.0354.034/0.04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膀胱灌注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12例 vs 14例)、轻度血象异常(3例 vs 2例)或胃肠道反应(2例 vs 3例)等,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且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38.64% vs 43.18%,χ2=0.188,P=0.665)。
3讨论
膀胱癌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老年人居多,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及尿急、尿痛、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其中大部分为浅表型膀胱癌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膀胱为原则的部分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等),虽然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且术后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3〕。膀胱癌术后3~5年的复发率可达60%~90%,且1年内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预防和降低复发成为泌尿外科亟需解决的难点。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是目前临床上用以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最主要手段,且可采取单独灌注、多种药物联合灌注或序贯灌注等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大大延长其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
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主要有化疗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应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患者膀胱黏膜上迅速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且临床多采取长期反复灌注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HCPT是一种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作用于S期细胞,影响DNA单链的再连接而切断DNA的堆积,使肿瘤细胞死亡,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5〕。BCG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增强剂,可通过局部炎症反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主动免疫治疗,也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膀胱癌的最有效手段,可与HCPT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延长其生存期〔6〕。
4参考文献
1Lowther C, Miedler JD, Cockerell CJ.Id-like reaction to BCG 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J〕.Cutis, 2013;91(3):145-6.
2Eissa S, Motawi T, Badr S,etal.Evaluation of urinary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mRNA and scatter factor protein as urine 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J〕.Clin Lab, 2013;59(3):317-23.
3黄盛权,叶刚,廖钱金,等.卡介苗联合白细胞介素2与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0):2047-51.
4陈柏康,高莉萍,俞洪元,等.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于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10):723-5.
5田军,李长岭,马建辉,等.羟基喜树碱术后即刻灌注联合维持灌注预防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05-7.
6宋光庆,罗俊卿,宋小军.吡柔比星与卡介苗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988-9.
〔2013-09-27修回〕
(编辑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