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翻转课堂教学 提升识字写字效率

2015-12-29沈丽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合体写字识字

沈丽娟

多少年来,学生自进入小学一年级起,便按着课文安排的识字内容进行逐一的学习,这也是随文识字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刚踏入一年级的儿童各自都具有不同的识字基础,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学龄前的儿童因为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呈现出识字水平参差不齐的知识储备现状。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现用教材的生字表中挑选出常用字620个,对新入学的一年级155名学生进行识字量的测试。“调查数据表明,一年级的新生在学前识字最多的能完全认识测试中的620个汉字,人均识字量达到200个左右,最少的也认识26个。”这样的教学背景,如果我们还是从“一”开始进行识字教学,这不仅是对向往学习的儿童进行一次残酷的精神摧残,而且也使教师无法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面对这样一个教学现状,很多教师根据汉字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集中识字、情境识字等教学方法的渗透,今天历史的年轮踏入“微”时代,这股微课程热也吹进了小学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以其教学的“微”、艺术的“趣”、学习的“实”,有机融合先进汉字教学理念的精髓,有效提升识字写字效率。本文以荣获第十三届全国NOC微课教学比赛大奖及一等奖作品《会变的“木”》为基础,阐述教师如何巧妙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识字写字学习效率。

一、 重整教学内容,以“微”达“博”

笔者查阅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木”部汉字,发现大多数“木”部汉字都零散地出现在独立的课文中,二年级下册《识字3》略有集中认知“木”部汉字的部分,但也只是涉及了“松柏、杨柳、桌椅”这6个汉字。而微课《会变的“木”》一课,以独体字“木”为基础字,带出如“树、村、桃、标、桂,休、林,杏、李、杰,朵、呆、梨”等“木”字在上、下、左、右位置的系列合体字的识写学习,并以此为依据衍生出对“女”部、“手”部等系列汉字的深入探究。如此设计至少有三方面的理由。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段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在小学生常用的3500个汉字中,“木”部的汉字就达300多个,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将这300多个汉字以“木”串联,展开教学,学生就能够主动归纳并识记“木”部汉字。

其次,课标中还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而小学低年段学生对细节的辨别能力不强,手臂书写力量薄弱,导致反复出现书写的问题。因此,本课从独体字“木”开始教学,重视通过对照比较“木”在合体字中不同位置的形态特征,观察、练写、评价循序渐进。再举一反三,关注更多形态变化的部首书写规则,如“女”“手”等。

最后,重新整合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将散落在各篇文章中的汉字有效地串联了起来,学生也能根据自身的识字量进行自主学习,识字量多的学生可以在掌握规律后学习更多的汉字,识字量较少的学生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这种识字写字量上的自主,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状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效保护和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欲望。课程教学的“微”却真正实现学习的“厚”。

二、 调整教学方法,变“静”为“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离开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获取。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本堂微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感,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来辨别不同位置“木”的形态特征。观看动态的微课视频,汉字“木”变成了活泼的小精灵,学生在目不转睛间就自主发现了其形态的变化特征。借助多媒体的动感效果,一改传统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的呆板教学,也真正调动了全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发现“木”字在合体字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后,笔者结合童歌的旋律,学生跟着动态的视频一起歌唱《会变的“木”》:“小小‘木’字真调皮,字在左,横短撇收捺变点。字在右,撇捺内收身形瘦。字在上,撇捺舒展像花伞。字在下,横要拉长托得稳。找规律,记字形,学字有法并不难。”动态的画面、滚动的字母,一下子就激发起儿童的学习乐趣。原来唱一唱、动一动,就能把汉字的书写规律牢牢记住。

学以致用,传统的识字教学经常以会读、会认、会写为目的,其实在书法的教学视域下,笔者以活动激情,让学生模仿历代名家或老师的范本进行书签制作。书签的内容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栋梁之材”“桃李芬芳”,很明显22个汉字中有10个“木”部汉字,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一大巩固练习机会,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书签,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也能收获识字、写字的成就感。

当然,微课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前的8分钟视频学习,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巩固。课堂上笔者主要以活动为抓手,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1)课堂检测:通过抢答、判断、填空等形式检测“木”在独体字和合体字中的书写要领等相关知识。(2)进阶练习:四人一小组,找、写、剪、贴“木”部的汉字,深入学习“木”部汉字。(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女”部、“手”部等常见部首在合体字中的形态变化规律。(4)创意展示:小组合作为“木”部、“女”部、“手”部等汉字创建识字家园并展示。

渗透翻转课堂理念,学生的快乐学习有课前也有课中,灵活的学习方式定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真正达到课标中指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让教学变“静”为“动”。

三、 巧设学习任务,转“虚”为“实”

微课程教学理念下的翻转课堂呈现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深入学习的两个学习时段,课前的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等,而课堂创新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检测、作业、合作、展示等环节。

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下,传统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将其浓缩为8分钟。那么,如何保证在短短的教学时间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能扎实稳固地完成呢?设计扎实稳固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基于它巩固学习视频中的学习任务,课堂又基于它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学。

《会变的“木”》一课在编辑动感十足的视频教学内容的同时,配备了以闯关为形式的七个学习任务。

第一关:“木”字四个笔画要注意什么呢?练写“木”字。(田字框略)

第二关:“木”在左、在右有什么不同?练写“林”字。 (田字框略)

评一评:按照评分标准,我的“林”字得几颗星?(星略)

第三关:“木”在上方、在下方部位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练写“杏”“呆”。(田字框略)

第四关:在合体字中,“木”在不同位置的要领都是什么?读一读儿歌。

第五关:还有哪些汉字里藏了“木”字呢?找一找工具书,尝试写一写。(田字框略)

第六关:带“木”的合体字出现在很多成语与诗句中,请创作书签,并将满意的书签贴于下框中,请同伴或家长评一评。(剪贴框略)

第七关:你还认识哪些会变的部首?借助工具书找一找,为含有这个部首的汉字设计一个家园吧!(剪贴框略)

细细研究这七个学习任务,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教授,关注学生对独体字“木”和“木”在合体字中的书写要领,利用提问和练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课重难点。这四个任务层层递进,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分类、比较、书写、评价等学习方法的传授,为写好更多“木”部的汉字、发现其他形态变化的部首书写规则,提供了学习的脚手架。

学习任务第五关,让学生通过自主翻阅字典认识更多的“木”部汉字,达到集中识字的教学目的。学习任务第六关,要求学生创作书签。学习任务第七关,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更多形态变化的部首,利用学到的学习方法来探究它们的书写规则,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有基础也有拓展,能够为学生课堂的深入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将教学效果转“虚”为“实”。

综上所述,渗透微课程理念,巧设翻转课堂教学,小学识字写字课大大缩短了同等知识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将学习的主体性交还给学生,达到全员投入自主学习、人人体验习字写字快乐的目的,让小学识字教学以“微”达“博”、变“静”为“动”、转“虚”为“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215006)

猜你喜欢

合体写字识字
学写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写字
聚散
识字谜语
写字大课堂
“止”字变合体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