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基于对甘肃省3市8县196名山区小学教师的调查
2015-12-29卜鹏翠杨志恒郭小艳贺婧斐
卜鹏翠,杨志恒,郭小艳,贺婧斐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基于对甘肃省3市8县196名山区小学教师的调查
卜鹏翠,杨志恒,郭小艳,贺婧斐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社会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深刻影响着国民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水平[1]。有研究表明,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2]。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是期望有余、关心不足,教师也需要关心和帮助,当他们孤独时,有效的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主观或客观的影响[3]。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4]。孤独是一种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可降低心理健康水平[5]。目前对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和老年人群体[6-7],研究显示,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状况明显相关,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措施是减轻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山区小学教师群体孤独感的研究还鲜见文献报道。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个案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必要参考,从而为教育部门的有效管理做出一些贡献,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平凉市灵台县、庄浪县,白银市景泰县、会宁县共计3市8县25所山区学校209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9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78%。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使用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8]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分量表。重测总分一致性为0.92,各分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国内已有研究表明两个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
(2)使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以及个案分析,对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有利于被试者选择最客观、真实的答案。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
2.1.1 不同性别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项目t P孤独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男教师4 3 . 7 0 ± 6 . 2 6 7 . 7 9 ± 2 . 3 1 2 1 . 9 8 ± 3 . 5 3 7 . 9 2 ± 1 . 7 1 3 6 . 6 8 ± 6 . 0 2女教师4 5 . 5 3 ± 6 . 9 2 7 . 5 1 ± 1 . 8 8 2 0 . 3 5 ± 3 . 1 4 7 . 7 5 ± 1 . 6 9 3 5 . 8 5 ± 5 . 0 7 0 . 0 2 6 2 . 1 2 3 3 . 3 6 2 0 . 8 1 0 1 . 0 2 9 0 . 0 0 9 0 . 0 3 5 0 . 0 0 1 0 . 4 1 8 0 . 0 2 5
对不同性别的山区小学教师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山区小学教师在孤独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1.2不同婚姻状况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婚姻状况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表2 不同婚姻状况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项目未婚t P孤独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已婚4 4 . 6 8 ± 6 . 2 9 7 . 8 5 ± 2 . 4 2 2 1 . 9 0 ± 3 . 5 3 7 . 9 3 ± 1 . 8 0 3 6 . 6 0 ± 6 . 0 2 4 5 . 7 3 ± 7 . 5 6 7 . 5 0 ± 1 . 7 8 2 0 . 3 5 ± 3 . 1 4 7 . 7 6 ± 1 . 5 8 3 5 . 8 5 ± 5 . 0 7 0 . 0 3 8 2 . 1 2 3 3 . 3 6 2 0 . 7 8 2 1 . 0 2 9 0 . 0 0 8 0 . 0 0 1 0 . 0 0 1 0 . 0 3 8 0 . 0 2 5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山区小学教师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发现,已婚与未婚山区小学教师在孤独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2.1.3 不同学历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表3 不同学历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比较(±s,分)
本科项目专科F P孤独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高中4 6 . 5 0 ± 6 . 5 9 1 0 . 0 0 ± 2 . 3 7 2 0 . 2 0 ± 3 . 3 6 7 . 6 8 ± 1 . 7 9 3 6 . 1 0 ± 6 . 9 1 4 5 . 4 0 ± 7 . 1 9 1 0 . 2 3 ± 2 . 4 5 2 0 . 9 4 ± 3 . 4 6 7 . 7 3 ± 1 . 6 2 3 6 . 7 2 ± 4 . 0 4 4 4 . 4 0 ± 6 . 4 8 1 0 . 1 1 ± 2 . 1 1 2 2 . 0 5 ± 3 . 5 7 8 . 3 1 ± 1 . 4 9 3 5 . 0 2 ± 5 . 1 9 2 . 8 9 9 0 . 2 5 0 5 . 6 5 2 2 . 9 8 1 1 . 0 8 8 0 . 0 3 9 0 . 7 7 9 0 . 0 0 4 0 . 0 4 8 0 . 3 5 5
对不同学历的山区小学教师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学历的山区小学教师在孤独感、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2.2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间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显示,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呈现显著性负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越高,教师的孤独感就越低;反之,社会支持越低,教师孤独感就越高。
2.3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显示,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都呈现显著性负相关(P<0.01)。
3 讨论
3.1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对不同性别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进行调查后发现,山区小学女教师孤独感比男教师强烈(P<0.01)。本研究结果与孟晋[9]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结果(女性大学生孤独感高于男性大学生)一致。笔者结合访谈得知,由于偏远山区的女教师在工作上要承担与男教师同样的任务和职责,在家庭生活中还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精力,同时还要面临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各种生活压力。并且由于男女心理特点不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更多地感受到悲伤与恐惧等情绪,从而更多地表现出孤独感[10]。另外,由于落后的地域文化背景,在甘肃偏远山区,女性所受的教育程度依然低于男性,这也是女性教师孤独感高于男性教师的原因之一。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山区小学教师在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男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不愿意主动去寻找社会支持,而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常常更普遍,因此认为男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如女教师。而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山区男女教师在支持利用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陈巍等[8]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大概是因为两次调查对象所处环境以及调查人数差距较大造成,陈巍等人是抽取杭州市的300名小学青年教师进行调查,而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甘肃偏远山区的196名小学教师。
3.2 山区小学教师婚姻状况差异对其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如表2所示,对不同婚姻状况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进行调查后发现,山区已婚与未婚小学教师在孤独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未婚教师的孤独感更高。一般而言,未婚者会比已婚者觉得孤独,特别是当兄弟姐妹及朋友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庭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明显。结合访谈结果与个案分析,究其原因,当未婚山区教师情绪低落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然而亲戚朋友在空间距离上的“疏远”以及身边的人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上,因而未婚教师更容易孤独,此研究结果与韦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表2可知,不同婚姻状况的山区小学教师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已婚教师社会支持总分较未婚教师高(P<0.0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从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处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2]。已婚教师可以通过家庭成员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因而已婚教师的社会支持总分较高。此研究结果与陈玉焕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学历对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如表3所示,山区不同学历的小学教师在孤独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学历的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最高,本科学历的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最低。我国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专科学历及以上的小学教师达到78.3%。通过访谈得知,甘肃山区学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中学历的教师压力较大,因而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刘晶洁[12]在对警察孤独感的研究中发现,学历高者孤独感得分有减少的倾向。
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反映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包括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和参加活动的情况。通过访谈得知,山区小学教师处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在所处社会群体中的地位较高,拥有的知识越丰富越能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学历越高,越能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关注,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也显得较强。因而教师学历越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就越高(P<0.05)。此研究结果与陈玉焕、张卫东等[11,13]的研究结果一致。
3.4 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越高,教师孤独感就越低;反之,社会支持越低,教师孤独感就越高。不仅如此,山区小学教师孤独感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上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此结果与刘晶洁[12]对教师孤独感、李东阳等对老年人孤独感、李传银[6]对大学生孤独心理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主客观支持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山区小学教师对主客观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孤独感就越低。
4 建议
(1)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偏远山区教师的孤独状况,对低学历、未婚教师给予更多关注。
(2)动员学校、家庭、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实际支持,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改善偏远山区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待遇、社会地位等。
(3)偏远山区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利用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5 结语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经验、时间不充足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取得数据,对教师对待调查的态度等因素无法控制,难免出现个别数据不真实的情况。(2)本研究得出了与一些相关研究不相符合的结论,是否因为地区环境差异、样本量不足等原因而出现偏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山区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我国研究者对教师社会支持的关注度并没有随着对教师心理关注度的增加而增加。我国教师的社会支持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山区教师群体孤独感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更加关注教师群体孤独感,对山区教师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关系及作用机制加以重视。
[1]唐民.孤独感对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6):555.
[2]杨昌辉.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35-38.
[3]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4]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5]Alkus,Stephen,Padesky,et al.Special Problems of police officers:stressrelated issues and interventions[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3,11(2):55-64.
[6]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6):429-430.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陈巍,沈秋风,许璟蓓,等.小学青年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34):379-382.
[9]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2):113-116.
[10]韦艳,刘旭东,张艳平.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0(4):41-47.
[11]陈玉焕,冯晶,董晓倩.河南省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5):503-508.
[12]刘晶洁.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25-426.
[13]张卫东,林喜红.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研究[J].心理科学,1997(5):414-417.
G526.5
B
1671-1246(2015)06-0087-03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3B-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