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碗茶》诗之我见

2015-12-29徐家麟

茶博览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茶品茗全诗

徐家麟

唐·卢仝的《七碗茶》诗,原名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走笔”即疾笔,“孟谏议”即姓孟的谏议大夫,谏议大夫为官职名称,可向朝廷提批评意见。所以诗题为:疾笔作诗感谢孟谏议大夫寄来新茶。全诗如下: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选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知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由于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诗人写出了品茗时的真实感受,受到茶界的好评,卢仝也被尊称为茶界“亚圣”(陆羽为茶圣)。这首诗虽然结构紧密,浑然一体,但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从开头到“白花浮光凝碗面”,写了卢仝收到孟谏议派人送来新茶时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并迫不及待地关门煎茶,独自品尝。第二层意思用夸张的、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喝茶时(从一碗到七碗)的真实感受。由于这一段(从“一碗喉吻润”到“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完整和浪漫,人们常常断章取义,只用这一段来评论全诗,赞美全诗。第三层意思是诗人在品新茶时,自然地想起那些种茶、采茶和制茶人的辛苦,便借问蓬莱山上的神仙:“你们知不知道茶农的辛苦?”实际上是在斥责朝廷只知征收贡茶,却不管茶农疾苦。

由此我们可知,卢仝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美诗篇,也反映了诗人不仅用诗的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品茗的感受,更是有力抨击了封建帝王只管横征暴敛,不顾茶农死活的罪行!“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多么形象而又生动地刻划了统治阶级的专制和丑恶嘴脸!而这两句经典的诗句,是全诗的灵魂,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我们热衷于“七碗”如何生动和形象,而忘了“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的深沉和辛酸!

我们不难看到,卢仝不是仅仅凭他“七碗”这一段茶诗,而首先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才能“走笔”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才能荣获茶界“亚圣”的称号。比卢仝更有名、在文学界地位更高的白居易和苏东坡,也写过不少茶诗,但他们却没有得到“亚圣”称号。原因正在于在他俩的茶诗中,缺乏卢仝这种关心人民疾苦的诗德和诗魂;也使这俩位大诗人的茶诗,只是在茶界常常被提及,而在文学界一直很少引起注意。而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茶诗(尤其是古体诗)数量虽然多,却质量不高、影响不大的原因。

俗话说:“诗言志”。诗人思想境界的高下,决定了诗品位的高下。所以,我们品茗修身之时,我们吟诗作画之际,不能忘了茶农的辛勤劳动。若没有千千万万人的种茶、采茶、制茶、运茶……又哪里来的品茗享受?看看茶马古道上运茶时人和马的艰辛,又怎能不感动呢?因此,惟愿在学习和引用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时,能全面地领会其立意,而非热衷于抽出“七碗”这一段来分析。□

猜你喜欢

新茶品茗全诗
成都市金牛区:试看“金牛”育“金花” 且将“新火”试新茶
品茗
劝学
我们在一起,时间煮雨沏新茶(一)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巧辨新茶
岁月如歌 品茗知味
安溪寿星爱品茗
白茶飘香 安吉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