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茶楼 互联网时代的茶圈新模式

2015-12-29谢燕青

茶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茶粉茶商茶楼

本刊记者 谢燕青

这是一群爱茶的网民,因为茶,走到了一起,只不过,这一次的相遇相识是在网上。

微茶楼的诞生,不仅仅为大家提供了宣传中国茶文化的公益平台,更是顺应时代潮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尝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们自发组成微茶楼,在网络上宣传、推广、学习茶文化。这里有具备专业知识的茶博士,也有对茶一窍不通但兴趣盎然的门外汉,各行各业的人聚在微茶楼,在茶言茶,形成了一个粉丝茶圈。

据悉,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在网络时代,作为一个互联网茶圈,微茶楼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了解、接受茶文化,在互联网阵营中贴上“茶”的标签。

#微茶楼#话题“圈粉”

2011年10月23日,腾讯微博上的#微茶楼#话题突然火了。网民们纷纷自动加入话题讨论,进行茶知识、茶文化、茶技艺的交流和讨论。由此,微茶楼正式诞生。

微茶楼以网络茶楼为定位,采用仿古情景剧形式“经营”茶楼,由爱茶、知茶、识茶人士组成。微茶楼遵循“在茶言茶”的准则,所有参与讨论的话题都围绕着茶,网民交流互动非常频繁。在“弘扬中华茶文化”这一宏大叙事下,通过平民化的路线,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之中。在这一圈子里,不再只是专业茶人间的交流,而是让不懂茶的人也有机会成为“主体”,通过微茶楼这一网络平台了解茶文化。在全民网络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形成全民言茶的氛围。

微茶楼在成立之初就吸粉无数,转播和评论数量大幅增长。目前,腾讯官方微博拥有粉丝数量34.3万,发布内容7231条(以截稿日计算),平均每天广播数6.33条,平均每天被转播数909.16条,平均每天被评论数407.72条。除腾讯官博外,微茶楼在新浪、大浙网、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先后开通,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在北京、湖北、福建、湖州、宁波、余姚、慈溪等全国各地开设17家分号,粉丝群体圈辐射全国。

微茶楼礼请茶界专家学者,广纳爱茶人士,在网上服务茶商、茶农以及茶人,宣传茶文化、茶知识和茶科技,打破了地域限制,缩短了茶人距离,开启了一个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网络新时代。

“茶粉”时时“收听茶闻”

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及时、信息量丰富全面、互动性强是网络传播的特点。微茶楼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优势,作为弘扬茶文化的交流平台,把全国各地的“茶粉”(本文指微茶楼的粉丝)圈在一起,“播报”或者“收听”与茶相关的各类信息。

微茶楼在微博上进行实时更新,分为“早安”、“午间茶”、“晚安”、“今日茶闻”等栏目,介绍茶馆文化、精美茶席、茶器知识、名优茶品、上茶礼仪、茶学知识和茶界新闻,集茶文化、茶知识、茶科学、茶健康、茶资讯和茶时尚于一体;微视则用8秒的时间,用视频的形式或原创或转播,为茶友生动地展现泡茶萌状。

据介绍,“茶粉”主要由三部分人群组成:一是不懂茶,但是对茶感兴趣的人;二是茶行业的从业人员;三是茶专家学者。不同的群体在微茶楼上活跃,方向内容各不相同,成全了茶百科。茶商在圈子里,关注的焦点是其消费者,如何让消费者了解茶从而进行购买这一行为,是茶商传播的重点。所以,茶商在微茶楼上发布的内容多以知识性为主,如白茶的历史、故事、制作过程等,从而培养消费者对白茶的认识。茶商还在微茶楼上开设“体验店”,主动向微茶楼寄去茶叶和小奖品,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开展有奖竞猜(与茶相关的问题),让消费者真正参与其中。

微茶楼腾讯微博首页部分

不懂茶的人最爱提问,如怎么喝到好茶,哪里有好茶。有人买了茶,放到网上向大家询问该怎么泡,学习茶知识。有些人不懂茶,拿到好茶也不知怎么喝,网上搜索的信息又真假难辨。这时候,微茶楼这一圈子便发挥了作用,在这里,有茶博士、茶顾问、茶理事和茶学士为大家解答疑问。

新模式下的新创造

微茶楼把斗茶这一传统茶文化搬到了网络上,利用网络联系广、活动组织成本低的特点,开展每月一次的微茶楼全国斗茶赛。每月斗茶赛围绕一个主题,人员分守擂方与攻擂方两大阵营。根据辩题,大家可各执一方观点进行网上辩论,各抒己见。这种辩论斗茶赛,人群不分老幼、学识不分高低、地域不分内外,只要言之有理,就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获得胜利。这种富有趣味的比拼,受到了刚入门的饮茶爱好者的欢迎。在这场辩论里,不是检验茶学问,而是抒发自己对茶的理解和见解,每次斗茶赛的转播阅读量高达二十多万人次。

“2013年最美茶园”评比活动、“我与微茶楼的故事”、“微茶楼‘九曲红梅’杯梅花摄影大赛”等网络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加,富有影响力,更好地传播了茶文化。“茶粉”们在微茶楼的圈子里交朋友、爱上茶、喝好茶,他们称之为“收获和回报”。凭着一腔热血,从深圳、广州、河南等全国各地聚到一起,聊茶喝茶。

在全民皆网的时代,诞生如微茶楼这样的茶圈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对接,只是时间的问题。当人人都在互联网上时,茶也应该顺势而入。微茶楼作为互联网茶圈,特色和优势明显,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融入这个圈子,让茶成为“热搜”话题,深刻的同时又不失趣味,也许是互联网茶圈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茶粉茶商茶楼
抹茶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超微茶粉加工工艺研究概述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超微茶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自己动手做好看又美味的健身餐
图说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任素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