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能集团制约煤炭产业发展因素及对策

2015-12-29梁晓良

中国煤炭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矿井煤炭煤矿

文/梁晓良

福能集团制约煤炭产业发展因素及对策

文/梁晓良

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6家煤炭生产子公司,至2013年12月末有36对矿井,生产(设计)能力642万吨/年。为全面掌握福能集团煤炭生产、建设矿井和后备资源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管理,强化投入产出分析工作,促进集团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以来,对权属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生产、建设和后备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集团煤炭生产、建设和后备资源的状况,分析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煤炭产业的战略定位、对策措施及建议。

一、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资源条件因素

淘汰落后产能及经济可采储量不足。根据福建省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福能集团实际,近年有6对矿井因资源枯竭等原因将列入关闭,合计生产能力75万吨/年;按照2018年底前淘汰9万吨/年以下煤矿精神,2018年前仍有3对矿井列入淘汰关闭对象,合计生产能力18万吨/年。按实际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服务年限5年内的矿井有4对,合计生产能力75万吨/年。

大部分生产矿井难以达产。福能集团34对生产矿井中只有9对矿井产量达到核定生产能力,共计132万吨/年,只占总产量的22%。其他矿井因资源条件问题,产量无法达到核定生产能力。

已投产或在建矿井预计无法达产。福能集团近五年内新投产的基建矿井有6对,设计生产能力为123万吨/年,2014年只安排了42.5万吨的产量。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产量提升的空间小,预计至2020年6对矿井产量仅有60万吨/年左右。两对在建基建矿井,设计能力45万吨/年,根据已揭露的巷道及煤层赋存情况分析,也难以达产,预计至2020年矿井产量只能达到15万吨/年左右。

2.后备资源因素

现有掌握的后备资源量不足、资源获取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已掌握和合作勘查项目大部分存在煤层较薄、埋藏深、构造复杂、赋存条件较差等状况,现有掌握的已提交详终报告矿权和进入详终勘查阶段的合作勘查项目,基本达不到独立建井条件。另外,环保、水保、林业等部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受政策限制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获取新的煤炭资源难度越来越大。

3.成本因素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福能集团现各生产矿井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个别矿井更是高达63%。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渐变稀缺,以及劳动保障制度落实监管力度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头不可能改变。加之煤矿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投入及运营维护费用越来越大,成本的叠加将使煤矿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4.劳动力因素

据统计,截至2014年3月,福能集团煤炭企业所属33对生产(基建)矿井(除2013年末已关闭的3对矿井外),一线工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占11.3%,30~40岁占26.6%,40~50岁占55.8%,50岁以上占6.3%。从事采掘一线职工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比例高达62.1%,且采掘班组长等骨干职工多数为45周岁以上,存在采掘工人技术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由于适龄劳动力呈减少趋势,加之就业观念的改变,招收新生劳动力的难度极大,在可预见的不久的未来,省内煤矿采掘一线劳力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缺员状况。

5.政策因素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随着“安全为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深入,对行业安全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手段会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国办发〔2013〕99号、104号文及福建省闽政办〔2014〕47号、51号实施意见的出台,特别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 《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管理控制超强度生产的意见》,对生产矿井正规开采、建设项目的核准提出了新的标准,停止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开办许可;煤矿建设项目办理支持性文件和相关证照程序复杂,时间长,协调难度大,影响矿井生产接替和集团产能规模。办矿条件越来越高,省内煤矿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6.交通物流因素

煤炭销售市场继续延续需求低迷、供大于求、价格下滑的态势。集团下属各煤炭生产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在市场疲软形势下,出现销售不畅、库存高企问题。省内煤矿原有的赢利空间,相当程度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区位优势。随着十几年来省内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高铁网络的形成以及蒙冀线、蒙华线等新建运煤专用线陆续投入运营,物流成本将形成下降趋势,省外、国外具有成本价格优势的煤炭在省内市场的供应将会形成常态,省内煤矿的区位优势将不再凸显甚至丧失,为省内经济发展保供的政治地位也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煤炭产业战略定位、对策措施及建议

通过对省内煤炭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福能集团煤炭产业的战略定位应为:一是以现有生产(基建)矿井为基础,深挖内部潜力,延长服务年限,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解决人员安置问题的基础上,分步实施矿井关闭;二是以十分谨慎的原则推进省内煤矿后备资源储备及开发建设工作,强化投入产出分析;三是利用电力企业上市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

依据煤炭产业战略定位,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及建议。

1.对煤炭产业实施扶持政策

回顾福能集团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煤炭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财力还是人力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集团其他产业的崛起,煤炭产业在营收、利润等方面占集团总量的份额越来越小,集团发展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建议减轻煤炭产业的压力,让其休养生息,腾出资金弥补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历史欠账;腾出时间、挪出资金完善系统建设和调整生产结构。

2.控制投入

要完善投资决策制度,建立项目投资后评价责任追究制。从集团到矿井应建立多层级的煤矿投资专业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等机构,按投资额度大小划定决策权限、完善决策制度。同时,引入项目经理人负责制,对矿井生产补充勘探、水平延深、采区建设、技术改造等项目投入、实施过程、投入产出效果负责,并建立相应的项目投资后评价责任追究制。

要把好项目设计关。一是对各类建设项目地质报告内容要作全面的、多方位的分析研究,避免无效投资;二是对非生产性设施建设的设计要避免追求大而全,造成投资浪费。

要加强项目梳理。对现有后备资源项目,包括省专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情况进行分类,避免资金过早投入造成沉淀积压。

要改变考核体系。企业负责人薪酬考核内容以产值、规模指标为主,改为以利润、资本收益率等资本收益指标为主,避免因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引发的投资冲动。

3.挖掘潜力,延长服务年限

有选择地合理提升产能。对矿井产量达到核定生产能力的9对矿井,说明矿井的资源条件较好,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同时,选择资源量多,服务年限长的矿井,通过论证是否有产能提升的空间。

有目标地适当控制产能。对服务年限在5年内的矿井,一是要对剩余储量进行进一步核实;二是要适当减少矿井产量计划,延长服务年限;三是开展探底扩边工作,增加存量资源。

加强地质攻关。对新投产矿井应认真开展地质分析和课题攻关,提高新投产矿井的产能。

4.控制人员,拓宽分流渠道

一是要把好人员入口关,原则上近几年各企业不增加非生产性人员,若有需要,优先实行产业内部相互调剂;二是集团要统筹考虑现有各产业及未来新兴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优先录用煤炭产业富余人员;三是对富余人员进行脱岗轮训,培养职工更多的就业技能;四是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解决职工退养等问题。

5.继续实施矿井关闭

对资源枯竭、成本严重倒挂、无力扭亏的矿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关闭。根据闽政办〔2014〕47号,2015年底前淘汰6万吨/年以下煤矿,2018年底前淘汰9万吨/年以下煤矿。对2018年前列入关闭的矿井要加强成本分析,如有一定经济可采储量的矿井,可考虑争取采用资源整合、扩建提升生产能力等方式保留;对没有提升空间的矿井要加大开采力度,实施关闭。

6.适应市场、灵活应对

福能集团煤炭产品60%为电煤,23%左右为水泥用煤,17%左右为化工原料煤,目前水泥、化工原料煤相对稀缺,但各品种的比例是相对的,因此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灵活机动的营销策略:一是在开采阶段就要按照市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筛选系统进行产品的筛分配送;三是营销人员应紧贴市场、紧盯客户,对市场、客户的需求提前作出研判,提早作出策略调整;四是要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五是适时利用套期保值功能实施套保策略。

7.与电力产业协同发展

煤炭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电力企业上市平台,借鉴神华经验,构建煤—路、港—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利用融入资金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实施省外收购煤炭资源战略,实现电力产业链向上游产业延伸;在时机成熟时对省内剩余煤矿进行收购,实现煤炭企业资产增值最大化。

(作者系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责任编辑:刘宏伟)

猜你喜欢

矿井煤炭煤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