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传统民间剪纸中的造型思维
2015-12-28李静
刍议我国传统民间剪纸中的造型思维
李静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我国民间剪纸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观念.从认知经验上的自由观看、受限于平面纸张的多维透视的视觉思维的表达、意象思维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以期能够了解其规律和特征,从而为艺术创作服务.
关键词:民间剪纸;造型;思维
收稿日期:2015-01-17
作者简介:李静(1974—),女,重庆万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志码:A
1建立在认知经验上的自由观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提到“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的东西,中世纪的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中国人重视和绘画他参悟到的东西.”[1]可以这样理解,一切造型都源自人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以及观看的方法和立场.“1979年在陕西安塞农民剪纸创作班上,老年剪纸能手白凤兰把碗口剪成圆形的,但是她把碗底剪成了一条平线,我问她为什么把婉剪成一条平线?她回答我:‘因为碗底是在桌子上平放着的嘛!’……1980年在安塞县农民剪纸创作班上,我问71岁的王占兰,侧面的老虎为什么要剪成两只眼睛?她觉得我问的奇怪,她说:‘老虎就是长着两只眼睛嘛!’”.[2]这是靳之林先生的描述.他们的作品和言语证明其采用的是古朴的、理智的制像精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用生命体验来感悟和操作的.可见,剪纸人的视觉思维方式是建立在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的眼睛从生理构造上讲是基本相同的,但观看的方式确不相同.不同的时代、文化、环境等因素制约着我们的视觉感知.正如布洛克所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本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生物学立场和我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出发所看到的样子.”镜像中的“我”也非别人眼里的“我”.既然没有丝毫不差的“样子”,也就不必追求观看的“真实”. 陕西宜君县张会云的剪纸作品《耙地》,咋一看有着不分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作者的解释是:这个人在耙地,耙盘左右晃来晃去,晃左是这样(这头牛的牛腿向左),晃右是这样(这头牛的牛腿朝右),参看图1.以四季平安为主题的剪纸形式往往是花瓶里插着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的构图,因为我们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可以看到这些花.剪纸人的视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他们不知道焦点透视,也未受过固定位置的写生训练,不受被视物运动或静止的影响,他们拥有一双上下左右、走来走去自由观看的眼睛.表面上剪纸人看似“不可理喻”的造型方式是合情合理的认知经验下的自由观看的表达结果.
图1 张会云 《耙地》 1984
2受限于平面纸张的多维透视的视觉思维的表达
纸是一个二维的、静止的平面,这个平面既没有穿透纸背的深度,也没有离开纸面的上浮空间.而剪纸人认知和体验到的事物处于一个三维的、多维的、动态的时间和空间里.于是就在这个平面上将所有立体的物态“铺开”、“压扁”. 如图2,狗形象的制作是选用各部分观看的最佳角度,身躯从侧面“压扁”处理,头部是侧面的嘴与正面的头、眼并置且“压扁”处理,四肢无遮挡 “铺开”平放.因为可以自由的观看,因为知道确实存在,于是把侧面转过来、把里面现出来、自由拼接与并置等造型方式就不足为奇.我们不得不感叹剪纸人为了符合艺术媒介的需要而表现出的卓越的、自发的艺术敏感度.
图2 辽宁剪纸 《狗》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要想在一个平面把一个物体的主要结构特征描绘出来,可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比如说,一个人的肖像究竟应该再现脸的正面呢还是侧面?”剪纸人的观念是要全面.在全面、立体审美心理的驱使下,人脸的正面与侧面可以并置在一起,满足人们在瞬间感受全方位空间的要求.陕西富县张林召的剪纸《蒸馍》(图3)是一幅表现自己正在做饭的作品.人是活动的,头部会转来转去,所以正面与侧面处理在同一张脸上,侧面的轮廓处于正面脸形的一边,以突出则面鼻形来表现,具有动感,浑然天成;锅里是有馍的,炉灶里有风箱,经验和亲临现场的直观穿透视觉屏障,造型透明过去;人物面部和眼睛是最传神的,所以头、眼很重要,被处理的大些;脸部鼻子处理成水滴状(鼻若悬胆);人物坐在凳子上,身体、四肢、凳子“铺开”,造型概括、简练,真是模糊而完美.
图3 张林召 《蒸馍》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既能感到一个物体本身的存在,也能感到这个物体所发生的动作.从物理学的意义上讲,所有的事物或事件都处于时间之内.从生理学角度讲,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视觉内容,人类具备接受速度变化的感觉器官,可以观察或体会那些与我们的活动至关重要的事件.在现代的架上绘画中,为分析和表现时间与运动的概念,有巴拉的《裙边小狗》、杜桑的《下楼梯的裸女》等未来主义作品,为人们所熟知.陕西洛川县王兰畔的剪纸作品《七手八脚,牛头马面》(如图4)是表现一位丑女干很多活,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很忙,但再多的活儿也给她七手八脚地做完了.这张剪纸作品同样高明的展现出事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将过去的事件流程幽默而自然的记录了下来.
图4 王兰畔《七手八脚,牛头马面 》
与古埃及底比斯墓室所表现的池塘以及中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的《村落图》视觉思维类似,剪纸人把“自我”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以我为中心环顾四周,造型时特别注重我与周围物的关系.例如图5《碾磨子》,让人有身在其中的旋转动感.
图5 《推碾子》
在剪纸人的眼里,画面上没有大小、上下、远近、高低、虚实、正视侧视、具象抽象、主观客观等明确的造型原理和概念.其主观上的造型思维发乎并延续了人类童年时期造型观念.正是在这种不受干扰、不讲“科学”、自由、主观的表达中形成了一种自在的、多维的平面透视的叙述模式.
3意象思维——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
我们所看见的物体的视觉形状,并非仅仅取决于在给定时间内视网膜上的成像.严格地讲,我们所看到的物象,是由整个观看这一物体时所得到的视觉经验决定的,或者说,是由我们这一生中对这类物体的视觉经验所决定的.[3]“意象”就是寓“意”予“象”,是把主观情感依附在客观物象上.意象思维则借助想象、联想、类比、象征、隐喻、谐音、直觉等多种形象方式来揭示事物内涵,表达主体对“意”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悟.民间剪纸中的意象造型方式重点在“意”,是十分注重主观情感表现的.剪纸意象的建构,是特定文化群体长期的民俗行为和习惯的结果,是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表征.[4]
那些众多的物象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精神内涵.例如:桃子、松树、鹿、仙鹤、灵芝象征长寿、佳境;成对鸳鸯、莲花与鱼等寓意婚恋、繁衍;雄鸡、鸟、蝴蝶等隐喻男性;瓜、莲花、牡丹、石榴果等隐喻女性;鹿、鹤、植物的组合图案谐音六(鹿)合(鹤)同春等等.再者:剪一个“鱼戏莲”,也非此景,是告诉我们:“该谈恋爱了,男女相悦.”;剪一个老虎是辟邪和护佑子孙,传达希望儿童健康、健壮的爱意.民间剪纸中的这种意象思维有着近乎“文字”的奇妙功能.是千百年来同一文化圈民众历经沧桑、感悟自然后共同体认的文化心性,是情感的升华,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164-165.
[2] 靳之林.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J].美术研究,1985(3):21-26.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32.
[4] 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0.
[责任编辑范藻]
Modeling 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Paper-cut
LI Jing
(Art Design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4, China)
Abstract:Chinese folk paper-cut has its uniqu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cept of modeling. The freedom of cognitive experience,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visual thinking on the plane sheets and the imagery thinking decide the modeling features of folk paper-cut, from which its principles can be found out and serve the art creation.
Key words: folk paper-cut; modeling;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