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集四宜——从延续社会记忆的角度看档案捐
2015-12-28郦懿清
郦懿清
(南通市档案局,江苏南通,226018)
一件又一件珍贵学术手稿、签名书籍和各类荣誉证书等等,记录着档案捐赠人学术成长、梦想追求的历程,也凝结着档案捐赠人的学术贡献和人文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诸多捐赠者的无私捐献,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才得以永久保存在档案馆。不仅如此,这些珍贵的记忆也必将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他们追求和实现梦想之路中,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怀揣着寄托梦想的捐赠人,使得人类的学术传承和人文精神得以绵绵延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作为一名档案人,笔者认为档案征集过程中不妨做到“四宜”。
一宜给予无偿捐赠档案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可以说一份精美的捐赠证书无法承载捐赠人的付出和奉献,可以采取给无偿捐赠珍贵档案的捐赠人提供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服务,在他们捐赠档案后,档案馆给捐赠者本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多媒体光盘,以此服务打消捐赠者的恋恋不舍之情,让他们献出宝贝后,还能通过影像随时看到自家心爱的宝贝,聊以慰藉,这比干巴巴的一叠档案目录更具亲切感和人情味。毕竟那些宝贝都是凝聚了捐赠者几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如此做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私人无偿捐赠。
二宜开发利用凸显档案社会价值。由于捐赠的档案大多属于珍贵档案,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后回馈社会,不仅有利于档案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亦对吸纳更多的捐赠者起到引领作用。如果仅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而忽视对其进行后续开发利用,就或多或少地淹没了捐赠档案的价值。特别是民间私人收藏者的藏品角度独特、领域广泛,往往能够填补档案馆的收藏空缺。如果私人捐赠者越来越多,一些有关历史民生的藏品数量才有可能增多,对改善和丰富档案馆的藏品结构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档案馆可以在征得捐赠人授权的基础上,利用其所捐赠的档案举办展览,让社会共享,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社会教育功能。
南通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现场采集南通文化老人季修甫的口述档案
三宜面向社会大力褒扬档案捐赠者。档案源自社会,属于社会,服务社会。档案工作的社会公益性质非常独特而又鲜明。由此出发,如果能对捐赠重要档案给国家档案馆的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予以永久记载,就有可能引领风气。记载和褒扬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将捐赠者姓名碑刻放在档案馆显要处;可以举办捐赠档案的新闻发布会昭告天下;可以在网站等媒体设《流芳谱》予以彰显;可以将捐赠者姓名和捐赠档案名录造册出版;可以给捐赠者利用档案的优惠条件以及物质奖励。实际上,褒奖的过程,也是一个宣传推介的过程,褒扬捐赠者,既是为国库档案增容,更是为历史精华让后人有幸重读打基础。也只有充分的褒奖,有朝一日,档案捐赠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社会新时尚。从法律依据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6条第4款明确规定: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的,由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本单位给予奖励。
仲子世家谱捐赠仪式
四宜创新征集工作方法和思路。北京丰台区在征集珍贵历史档案的过程中,采取以新换旧的方法,也就是请档案复制方面的专家,对拟征集的珍贵历史档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仿真复制,用高仿复制件,与档案所有者交换原件,将换回的档案原件收藏进馆。这样,一方面档案捐赠者手中持有一份原捐赠档案的复制件,心理上得到些安慰,另一方面,珍贵档案收藏进馆,得到了科学的保管,扩大了利用范围,延长了利用时间。这种方法值得推荐和借鉴。由此可见,档案征集人员只有进一步拓展征集工作思路,借助领导之力、活动之力、相关单位之力、学术研究之力、捐赠者之力等等,通过多领域、多渠道的档案资料征集,才能拓宽征集工作视野、渠道和范围,为今后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开辟出新的途径。
总之,档案征集人员要从文化的角度,以留下社会记忆为出发点,在进一步丰富档案馆典藏的同时,尤其要注重丰富以人为中心的活动留下的珍贵历史记录,充分发挥档案馆服务公众的社会作用,用富有创意的宣传增强民众的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