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2015-12-28张扬云
张扬云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张扬云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创伤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骨科创伤;应用
目前,骨创伤的发生率正逐年升高,该创伤的发生给患者造成剧烈的疼痛和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焦虑﹑烦躁﹑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医务人员必须着力于提高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尽可能减少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的疼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配合治疗[1]。本文就我科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 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 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 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 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 疼痛知识教育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 外界因素护理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 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2]。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3.7±2.1 1.8±2.1 试验组 35 3.6±1.6 1.0±1.6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3]。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水平和治愈信心,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实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准确熟练地加以应用,使其具备提前镇痛、按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疼痛评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知识教育,使其能科学的认识疼痛且及时镇痛,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其次优化患者生活环境,使其心情保持轻松愉悦,早日康复[4]。并应借鉴国际疼痛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医师、护师、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5]。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
[1]郭元,赵春燕,黄秀,等.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830-1832.
[2]王琴,任丽,阿各,等.分析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862-2864.
[3]陈丽芳,翁留宁.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扩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20-22.
[4]李亚群.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折患者中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958-958.
[5]罗湘芸.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0):712-713.
Application of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Trauma
Zhang Yangyu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trauma.Methods 70 cases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raum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3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using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test group patients pai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rauma,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s life level.
Pain care management model;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Application
R473.6
A
1673-5846(2015)05-0156-02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