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15-12-28杨娜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学学时儿科

杨娜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杨娜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探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级1班、2班共100名护生为观察组,3班、4班护生100名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教学计划与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期末总成绩、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实施模块化教学,可提升教学效果与护生就业率,值得推广应用。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

对于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儿科护理学为必须课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在教学改革深入背景下,改革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1]。本研究纳入我院儿科护理专业4个班,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级1班、2班共100名护生为观察组,3班、4班护生10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统招生,在年龄、性别及平均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给予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观察组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调整教学学时,以护士职业资格证为方向开展教学,重点培养护生就业能力。

1.2.1 教学内容模块化按照临床护理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划分为4个模块,即生命发展保健模块、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模块、患病儿童护理模块及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相应内容,明确护理内容与护生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进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2]。

1.2.2 调整学时儿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提高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将总学时调整至60学时,实训15学时、护理理论教学45学时,并按照适度原则,适当增加儿科常见病讨论课。为提升护士职业资格通过率,增加6学时职业资格理论课,以考试题形式发放给学生,期末考试时检验学习效果。

1.2.3 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为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指呈现以为案例或事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3]。同时,也可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带教老师与学生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试及技能大赛成绩比较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观察组为(88.14±5.14)分,对照组为(76.45±2.34)分;技能大赛成绩,观察组(95.12±2.11)分、对照组(80.34±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考试与技能大赛成绩比较

2.2 两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情况观察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就业率方面,观察组的就业率为98.0%;对照组为7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对模块化教学评价本研究对观察组100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内容包括模块化教学是否有助于顺利完成临床任务、是否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可增加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是否可提高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助于增强团队意识、是否提高了自身沟通能力、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等,各项内容学生认可率均超过97.0%,说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良好。

3 讨论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应顺应社会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儿科护理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工作,对护生的要求高,要求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4]。本研究认为,在高职元小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在考试成绩、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及就业率方面,均比传统教学优势大,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就业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1]杨红花.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7):96-97.

[2]赵文晓,刘艳丽,韩晓春等.中医院校《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03):111-112..

[3]刘晓丹,周艳,尹惠茹等.问题研讨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护理学,2012,23(09):124-125.

[4]杨娜.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12(09):39-40.

猜你喜欢

护理学学时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