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水库移民收入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5-12-27陈蓓蓓曹礼和

关键词:人均收入经营性湖北省

陈蓓蓓,曹礼和

(湖北经济学院移民工程咨询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湖北省水库移民收入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陈蓓蓓,曹礼和

(湖北经济学院移民工程咨询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移民人均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与农民收入有一定差距,移民收入存结构性隐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制约短板。将“家庭经营性收入”划分为第一产业收入和第二、三产业收入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种植内容、土地面积、交通状况和灌溉便利程度等因素对第一产业收入影响显著,其中土地种植模式影响最大;关系网络、交通状况、安置方式等因素对第二、三产业收入影响显著,其中,关系网络影响最大。在分析湖北省移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扶持小型产业,促进社会融入,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等政策建议。

水库移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我国水库移民总计有2500万。2013年,全国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仅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有近500万水库移民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的1.5倍[1]。要实现党的十八提出的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水库移民解困增收问题不能回避。

陈思杭等以四川省昌隆县移民为样本,得出水库移民人均收入与本地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并用双对数线性法计算出生产消费支出、教育水平、劳动力数量对移民收入起正向作用,由于调查对象耕地面积过低,耕地面积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并未通过统计检验[2]。樊传浩等则以西南地区移民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收入模型,指出人均农作物种植面积、人均饲养牲畜数、打工移民所占比例三个变量对该地区移民收入有正向影响[3]。然而这些研究仅对移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描述。作为特殊的农民群体,移民与农民既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移民与农民收入的高低简单比较并不能完全表达二者收入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时,收入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他地方移民收入相对而言,仅能作为湖北省农村移民收入的参考和比较,不能替代本省移民的真实收入。湖北省水库移民超过300万,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5.2%。为摸底湖北省移民收入状况,了解移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促进移民增收致富,2013年2月湖北省移民局联合湖北省统计局对本省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法,首先从宜昌、荆州、荆门、十堰、襄阳、恩施、咸宁、黄冈、武汉9个重点移民市、州中,每个市、州抽3个县,共计27个县,加上天门、潜江、仙桃三个直管市,共计30个县市,再在30个县中每个县调查4个村,每个村等距随机抽样30户,共计调查移民3600户。此次调查参考了其他研究成果,将生产支出和耕地面积作为收入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了移民安置区的交通状况、水利灌溉情况、移民社会网络、安置方式、人口等自变量。

一、湖北省水库移民收入状况①

1.移民人均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与农民收入有一定差距

根据《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报告》(2006-2011年)的数据,2006年湖北省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为2412元,2010年增加到5082元,2011年为5694元,较上年度增长12%[4]。此次调查显示,2012年移民人均纯收入为6395元,比2011年增长12.3%。移民收入呈绝对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基数高于移民,且近两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移民收入增速,两个群体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13》,湖北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为5832元,2011年为6898元,2012年为7852元,年增幅均在13%以上。2010年二者间收入相差750元,2011年相差1204元,2012年收入相差1457元(见图1)。

图1 湖北省移民与农民人均收入的比较图

2.移民收入存在结构性隐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制约短板

按收入来源,移民收入可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②。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移民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1%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1.05%;农业收入占移民人均收入的30.27%;转移性收入占移民人均收入的10.89%,财产性收入占移民人均收入的3.45%(见表1)。

表1 湖北省2012年农村移民人均收入构成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14.03%的移民家庭经营性投入和收入均为0,基本靠打工维持生活,有19.40%的移民家庭务工收入为0,基本依靠家庭经营性收入生活。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比较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主要劳动力患病,收入会受到直接影响,极易返贫。还有102户移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均为0,完全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生活。这些家庭基本丧失劳动力,依靠子女和国家政策性资金生活,属于移民中的特困群体。对于他们而言,原迁移民每人每年的600元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占其收入的20%或30%以上,尤其是在一些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的贫困山区,如咸宁、恩施的一些地方,移民直补资金甚至成为老年留守移民和失地移民的主要生活保障。

与湖北省农民收入结构相比,移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虽然高于农民,但实际收入与农民基本持平;转移性收入部分显著高于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略高于农民;但是,移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却大幅低于农民1909元,达46.3%(见表2)。

表2 湖北省2012年农民和移民人均收入构成比较表

转移性收入高,主要是移民后扶资金的直补到人政策,直接增加了移民现金收入。从表1可以看到,转移性收入占移民人均收入的10.89%,其中移民直补资金和其他移民资金占到6%。移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低,主要表现在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过小,仅占全部收入的4.34%,第一产业收入也只占30.27%。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13)》,这两个数字均大幅低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相应收入比重和绝对值。

由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移民与农民收入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低,是移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的主要因素。就目前的情况看,移民工资性收入与农民工资性收入持平,且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不大,短期内也难以快速提高。因此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提高移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5]。

二、影响移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因素

家庭经营性收入可以分为第一产业收入部分和第二、三产业收入两部分。第一产业收入主要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收入;第二、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贸易餐饮收入、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其他家庭经营收入(如加工厂、农耕服务等)。

1.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因素

对于农业收入而言,我们假设:(1)耕地面积越多,每户农业收入越高;(2)种植不同的作物,农业收入不同;(3)灌溉条件越好,农业收入越高;(4)农业投入越多,农业收入越高;(5)交通条件越好,每户收入越高;(6)家庭常住人口越多(代表劳动力越多),每户收入越高。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这些自变量与收入间呈线形关系(当然,在较大的区间内,就不一定呈线形关系)。

设Y=a+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b9X9+b10X10E(Y是家庭第一产业收入,a是截距,X1是水田面积,X2是水浇地面积,X3是旱地面积,X4是园地面积,X5是林地面积,X6是养殖水面面积,X7是灌溉条件,X8是农业投入,X9是交通条件,X10是常住人口,E是随机扰动项)。

表3 家庭农业收入各变量系数Coefficientsa

利用spss19.0进行分析,经检验,该线性方程式R2=0.989,显著性小于0.01,说明方程拟合程度好。在全部假设变量中,除了常住人口,其他自变量的显著性均小于0.05。根据表格,家庭农业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式可表达为Y=1046.225+321.109X1+591.533X2+278.438X3+2319.508X4+41.987X5+91.298X6+888.707X7+1.140X8+1290.032X9。

由各自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对收入影响最大的是园地种植,每增加1亩,家庭收入增长2319元;其次是交通,交通方便可为家庭中第一产业收入贡献1290元;灌溉方便家庭农业收入可增加888元;此外,水田多增加1亩地,家庭农业收入增加321元;水浇地多增加1亩,家庭农业收入增加591元;旱地多增加1亩,家庭农业收入增长278元;养殖水面多增加1亩,家庭农业收入增加91元;林地多增加1亩,家庭农业收入增加46元;农业支出多投入1元,家庭农业收入增加1.14元。

园地指果园、茶园等种植,园地对农业收入贡献高,说明当下农村还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林地对收入增长贡献较低,说明对大多数农户而言,林地的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出来。这也与我们调研的经验相符。调研中我们曾发现许多移民家的林地生长的是杂木,并不是用于伐卖的经济林,其主要用途在于当作柴火。而湖北省幕阜山区的林地虽然盛产竹子,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其经济效益也不明显。水产养殖对收入的贡献较低,现有的数据还不能说明原因,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来分析。农业投入产出比十分低下,也说明当下移民从事农业的技术含量低,拉动农业增收的主要是劳动力而非投资。但是有限的耕地面积又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往农业领域的流入。这验证了前面劳动力对家庭收入有影响,但是并不显著的计算结果。

2.第二、三产业收入的影响因素

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二、三产业而言,我们假设:(1)投入越高,收入越高;(2)关系网络③越广,收入越高;(3)交通越方便,收入越高。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第二、三产业收入有影响,外迁安置的移民户比后靠安置的第二、三产业收入高。同样地,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这些自变量与收入间呈线形关系。

设Y=a+b1X1+b2X2+b3X3+b4X4+E(Y是家庭第二、三产业收入,a是截距,X1是产业投入,X2关系网络,X3是交通方便程度,X4是安置方式,E是随机扰动项)。Spss19.0分析结果如下。

表4 家庭非农收入各变量系数Coefficientsa

R2=0.426,方程拟合尚可,且方程拟合的显著性小于0.01,各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均小于0.05。根据表格数据,家庭非农收入的线性方程式可写为:Y=1630.882+0.926X1+4861X2+1002.128X3+ 4041.600X4+E。

在几个变量中,人际关系网络对家庭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最高,为4861元;安置方式对家庭第二、三产业影响为4042元;交通方便对家庭第二、三产业收入的贡献为1002元。但是由于关系网络、安置方式、交通状况是定类变量④,此系数不具有数学关联意义,此系数较大只能表明关系网络越广,第二、三产业收入越高;交通越方便,第二、三产业收入越高。三种安置方式中,分散外迁安置的移民户第二、三产业收入最高,就近后靠移民户第二、三产业收入最低⑤。产业投入的贡献率十分低,投入1元钱,仅有0.9元的收入。考虑到线性方程的拟合误差,这个数据不一定表明收入低于投入,但是至少能表明第二、三产业投入回报比较低。

三、相关政策建议

前文的数据分析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偏低,是移民与农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种植类型和关系网络两个变量已超过交通等因素,分别成为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收入和第二、三产业收入的最大因素,这说明,湖北省水库移民“十二五后扶相关规划”将投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生产发展投入的指导思想符合本省实际情况。因此,建议湖北省在实施移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过程中,重视影响移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通过产业培植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加快社会融合等措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同时,对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采取合理的安置方式和补偿措施,为移民安置后的发展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

1.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移民农业收入

目前,农业科技含量低,种植业比较落后、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在湖北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比较普遍。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依靠传统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难以起到农业增收的作用。只有改变传统种植类型和种植模式,发展新型种植业,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等高效农业才是提高农业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首先,坚持抓好抓实移民后期扶持生产开发项目,发挥对移民增收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移民后扶生产开发项目资金,在有条件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大棚蔬菜、大棚水果等高效农业,或因地制宜开发荒山岗地,推广高附加值的作物种植以及园艺种植,如果园、茶园、油茶、核桃基地等建设;同时,鼓励创新种植模式,推动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向新型集约化种植模式转型,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此外,发挥移民培训资金的效用,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长期、短期、临时、固定、田间地头、课堂教室等多种培训方式灵活结合,实施各类实用新型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增加农业生产中科技要素的含量,从而为农业增收创造条件。

其次,统筹安排、科学分配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既重点突出,又兼顾平衡,加速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库区和安置区农业灌溉条件,增加旱涝保收耕地的占比,稳定农田产出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完善道路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为移民增收奠定基础。

再次,打破行业和部门壁垒,主动寻求不同主管部门间的合作,联合移民、农业、金融等部门,通过农业保险等措施,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防范移民因自然灾害减收;畅通销售渠道,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尽量熨平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使移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2.扶持小型企业,提高移民第二、三产业收入

利用移民资金来协助孵化企业,培育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移民增收。目前,在生产开发资金和移民专项资金的扶持下,部分地方的移民已办起了柑橘打蜡厂、农产品加工厂等小微型企业,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移民投资参股成为股东,另一方面也吸收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但是,这些第二产业除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外,通常还存在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市场信息、生存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要发展农村第二产业,在先期除了移民资金和争取其他资金的扶持投入外,还需要帮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此外,可以因势利导,发展农村服务业,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产品特色等有利条件,增强农村服务业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功能,以此带动农户增收。

3.发展龙头企业,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

缩小移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是短期目标,帮助移民致富奔小康才是最终目标。土地面积和土地容纳力有限,决定了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是移民致富的有力保障。移民剩余劳动力必然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向其他领域流动。因此,多种途径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是实现移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经之路。移民离土不离乡,更加有利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引导发展农业生产、贮藏、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企业的吸纳作用,从而转化、安置移民剩余劳动力。

4.促进社会认同,帮助移民加快融入地方

移民融入安置地社会文化环境后,可以获得较“陌生人”、“外来者”更多的物质援助、信息援助和服务,也有更强的自我调适功能和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在从事第三产业等与人交往较多的工作时,就更容易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消除对移民的地域性、身份性歧视与隔阂,促进移民与安置地农民间的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移民与安置地农民的沟通交流,增加社会各界相互了解和支持,不仅能增加移民的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减少社会矛盾隐患,更有助于移民构筑社会支持网络,增加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收入。移民主管部门可以多搭建公共平台,通过文化、文艺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融合。尤其在移民安置之初,更需要多走访多关注,帮助尽快化解身份标签,鼓励移民主动与当地人往来,尽快消除可能产生的偏见与歧视。

注释:

①本文中湖北省移民收入相关数据,若非注明,全部来自2013年湖北省移民局联合湖北省统计局进行的“湖北省农村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湖北省农民收入相关数据,全部来自《湖北省统计年鉴(2013)》。

②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③在问卷中,关系网络这个指标操作化为“与当地人往来频繁程度”。

④就近后靠安置方式取值为1,集中外迁安置方式取值为2,分散外迁安置方式取值为3;人情往来几乎没有的取值为1,人情网络频繁的取值为3;交通不方便的取值为1,交通比较方便的取值为2,交通非常方便的取值为3。

⑤进一步比较不同安置方式下移民收入的统计均值发现,三种安置方式的移民群体收入差异确实较大,分散外迁移民人均收入最高,为8708元,高于农民的7852元人均收入。但是,这部分移民占比较小,只有7.9%。集中外迁移民收入次之,为7067元。就近后靠移民人均收入最低,为5648元。安置方式与移民收入间相关系数为0.214,F值的概率小于0.01。因此,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有一定影响。关于这点,将另著文阐述。

[1]唐传利.关于水库移民工作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在全国水库移民期刊工作暨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4日)[EB/ OL].中国水工程移民网.http://sym.mwr.gov.cn/ldjh/ymjld/ 201312/t20131218_10378.htm.

[2]陈思杭,吴春雅,王勇,等.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隆昌县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樊传浩,黄健元.水电工程移民收入测算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西北人口,2010(2).

[4]湖北经济学院移民工程咨询中心.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报告(2006-2011年)[R].

[5]关浩杰.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及原因[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2).

[责任编辑:马建平]

D 632.4

:A

:1672-6219(2015)01-0010-05

2014-09-19

陈蓓蓓,女,湖北经济学院移民工程咨询中心讲师,社会学博士。曹礼和,男,湖北经济学院移民工程咨询中心主任,教授,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经营性湖北省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