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分析

2015-12-26朱炫瑞何敏晨阳生卫平王玉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2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探讨分析

朱炫瑞+何敏+晨阳+生卫平+王玉婷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不断扩建,加之近些年对医疗体系的改革,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社会上对护理这个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之带来的医患、护患关系的紧张也不断升级。当下我国高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结合现有的各大高校对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学校领导及管理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护理本科;培养方案;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98-02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1]。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方案规定了培养人才的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的能力[2]。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不断扩建,加之近些年对国家对医疗体系的改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社会上对护理这个职业的要求也都跟着增加,而这些快速“增长”,也使当下的护理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办学教育机构尤其是新建院校,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而忽略护理人才质量对从业护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当然,护理人才的从业全球化也将日益增强成为一大趋势。在这方面我校与其他国际学校的交流就做得很好:例如,之前曾邀请日本的留美博士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让我们能积极地了解国外的医疗现状及模式,近期的去泰国做交换生的机会也带给了我们机遇及挑战。再者而言,在对护理本科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等一些实战技能上是一较大的软肋,我们应该着重这一方面的培养,构建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1.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定位不明确。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既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到2015年,我国医护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将继续存在。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依然无法改变,而临床则急需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护理人才。但目前我国各护理本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医药本科专业目录》,表述上普遍较为笼统,没有清楚界定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3]。这使得在临床上护理本科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造成了人才浪费。

2.显性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脱轨。利用文献检索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显示,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上,多数学校还没完全脱离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教学程度脱离实际的现象。

(1)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较大。在各大高校关于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程所占课时平均占到55%以上,依然停留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没有完全体现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有的理念。这导致同学在课下自主学习的重心有所转移,使得在从业过程中无法更好地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

(2)课程多样化不足。在专业课之外,应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则必须多学科结合,而目前多数学校人文课程如人际交流、公共关系、护士礼仪、护士美育等课程所占平均总课时不足1/10,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中1/3为人文学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4]。这使得同学在真正从业时,在面对当下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专业工作人员较少的工作环境下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3)课程设置模式。护理本科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度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存在脱节和遗漏。现在多数学校仍在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学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学习护理专业课程[5]。而未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的需要。

(4)实践教学安排严重不足。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重操作的学科,而现有的培养方案,在实践课时的安排过少,在考核时,也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导致学生对操作不够重视,进入临床不能够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6]。

(5)学制设置、学位管理欠规范。目前,国内护理专业本科培养学制中五年制与四年制并存,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理应授予理学学位,而部分学校则授予四年制学生医学学位的情况,造成学制、学位较为混乱的现象[7]。

3.关于隐性课程设置的对比。从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人才方案,对比了隐性课程设置、军训、入学前教育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发现了各大院校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本科生心理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拓展。

(1)军训时间缩短。军训时间不同程度地缩短,楚雄和山东万杰医学院等大部分的军训时间均为两周,少数学校为一周和三周,护理专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体力,军训期间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对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有积极意义。

(2)入学教育不充分。对护理人员来说,在入学之初,深刻地了解什么是护理,我们的专业意义是什么,和学好专业知识同等重要。有助于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时,态度是严谨的。避免大一一年茫然带来的学业的疏忽、时间的浪费。

(3)缺乏自主科研能力培养。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很少体现对学生科研能力扩展的课程,忽略了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发展,这也是本科护理区别于专科护理的重要体现。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利用本科生的优势,创新发展临床工具和技术。

(4)与护理相关的业余活动过少。医学类院校在丰富其学生课余生活时,往往忽视了通过增加相关护理专业活动来加强护理生的护理学理念。endprint

三、对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1.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议。以现代护理观和护理专业认证以及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以“注重素质、强化目标、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紧缩医学基础课程,突出护理特色。[8]调整要以够用为原则,将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学时缩紧,节省课时空间。增加护理学课程的比重,比如增加康复医学、护理美容、护理社会学、中医护理学、护理英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课程。

(2)注重人文培养。增加更为实用的人文课程,比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就业指导、护理美学、护、循证护理、护理论文撰写、增加双语教学等。

(3)调整课程体系与分布。临床各学科课程可按照临床分科组织,也可按照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人体结构和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思路。

(4)改革学制。章雅青[9]等研究表明,四年制的护理本科教育学更注重培养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故应统一学制为四年,并授予理学学位。

2.人文素质教育。军训时间设置为三周,注重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针对九零后大学生体质普遍较弱的现象,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应该严格,面对以后繁重的课业,表现出认真以及刻苦钻研的态度。建议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军训时间为三周,便于入学教育以及大学新生的耐力提升。

加强入学教育,树立基础的职业认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在临床中,面对护患问题处理得体,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我们的护理措施。

增加提高科研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素质。改变大学生惯性接受知识的模式,扩宽学生自我提升的渠道,加大对学生科研的支持。

由学校组织开展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护士风采大赛、护士节文艺汇演、演讲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8.

[2]陈亚飞,邓丽,邢蓓蓓,肖归,张秀英.培养方案改革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J].吉林医学,2013,(11).

[3]严婧.我国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医药卫生,2013,(11).

[4]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4,10(1).

[5]文安华,李芳,李爱玉.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6]鲍玉霞,饶玉霞,赵骥,孔令磷,张志霞,张侠.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护理学本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

[7]郑修霞,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概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社会医学杂,2009,6(3):139-141.

[8]鲍玉霞,饶玉霞,赵骥,孔令磷,张志霞,张侠.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护理学本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

[9]章雅青,徐丽华,秦江涛,等.两种学制和教学模式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比较[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探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