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敷穿刺部位缓解静脉补钾疼痛的研究
2015-12-26彭玉敏
彭玉敏
摘要:目的:探讨干热敷穿刺部位对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138例住院需静脉补钾的病人按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7例,对照组71例。对照组静脉补钾时予以减轻疼痛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热敷穿刺部位的方法。结果:将两组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得出两组的疼痛得分,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干热敷穿刺部位可以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
关键词:干热敷;静脉补钾;疼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63-02
静脉输注氯化钾溶液是临床上治疗各种低钾血症的主要途径。由于呕吐、腹泻、禁食、少食、胃肠道引流等原因,外科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静脉补钾对外科病人尤为重要。但静脉补钾所导致的局部肢体疼痛和红肿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和红肿的方法,可以减轻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扰,有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对穿刺部位进行干热敷可以有效地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的病人局部肢体的疼痛和红肿,且方法简便易行,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在呼和浩特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住院的患者138例,按入院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7例,对照组71例。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输液过程中均无渗出、输液不畅等异常情况;无严重心肺疾病及肾功能障碍;输注的液体中无其他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
2.研究方法。(1)血管的选择:两组患者均意识清楚,取平卧位,选择四肢易暴漏、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皮肤的病变部位进行静脉穿刺,以尽可能避免穿刺失败。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感染的发生。(2)干预措施:对照组开始输注含钾液体时,降低输液滴速调节至40~60滴/分,并用小软枕等工具抬高肢体30°~40°,以减轻补钾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试验组。除采取上述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外,在开始输注含钾液体时,采用内装2/3 60℃~70℃左右热水的热水袋,外套包布垫于穿刺部位,具体温度可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舒适情况自行调节,实施过程中采用单盲法。研究过程中应保证补钾的速度一致。
3.评定指标及判断标准:(1)疼痛得分: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在含钾药物输注完毕后,要求患者在首尾各标记为“无痛”和“最痛”的有0~10标记的直线上指出自己的疼痛程度所对应的相应刻度,即疼痛得分。护士在评定疼痛得分时,应耐心地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理解量表的使用方法。(2)静脉炎发生率: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4.统计方法。运用SPSS16.0软件,分别统计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疼痛得分、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一般资料。试验组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3.1±10.7岁,男性45例,女性22例,本科以上11人,46人使用头皮针穿刺,21人使用留置针穿刺。对照组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2±11.1岁,男性48例,女性23例,本科以上12人,45人使用头皮针穿刺,26人使用留置针穿刺。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种类以及所使用的输液方法及输钾浓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疼痛得分。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情况见表1,从中可见,试验组疼痛得分平均分为3.597,对照组平均分为4.493。经t检验,t=5.521,p<0.01,试验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疼痛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3.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见表2,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4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9.72%。经χ2检验,χ2=5.134,p<0.05,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钾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及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氯化钾是外科补液中的常用的药物,而静脉补钾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静脉滴注部位的疼痛。静脉滴注含钾药液时疼痛发生率较高,如疼痛明显则病人十分痛苦,使有的病人对输液产生恐惧,尤其是在冬天较为突出,甚至一部分患者因疼痛难忍而要求中断治疗,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和病人舒适。采用常规稀释钾浓度和减慢滴速的方法有时会影响用药计划,影响治疗效果,且输液时间延长给病人休息、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静脉补钾的致痛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氯化钾是高渗溶液,pH值在5.0~7.0之间,对静脉内膜有刺激性,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除极化,从而产生疼痛;(2)钾离子可直接刺激血管上壁,并通过血管上壁的交感神经引起皮下和表皮组织肌电爆发波,单波释放能力加剧触动游离神经末梢而引起刺激痛和放射痛;(3)钾离子尚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诱发疼痛反射;(4)钾离子刺激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局部钾离子浓度以及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加剧疼痛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试验,试验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热敷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的疼痛。其机制主要为干热敷穿刺部位可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回流速度,降低局部静脉内药物浓度,减少氯化钾对内膜感受器刺激的程度和时间,达到预防和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目的。干热敷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静脉输钾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这是由于热敷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使在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浓度下降,从而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所造成的损伤所致。endprint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导致局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输液问题,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寻找有效地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临床研究及调查,将干热敷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应用于解决临床上补钾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易于接受,对护士来说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花费资金少,有利于药物治疗的完成,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09).
[2]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04).
[3]翁莉,韩树萍,余章斌,等.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01).
[4]李加宁,白金枝,张玲.浅静脉血管评级与静脉输液穿刺质量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06).
[5]肖文丹,王艳.血管分级带教法对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21).
[6]韩幸求,韦利堂,韦颖屏,等.静脉穿刺两种固定法对滴注含钾液所致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5).
[7]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王过渡,赵志奇.背根神经节神经阿片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
[9]中国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宝典[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1]吉雅玲.前列腺素E1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3,(04).
[12]崔虹,王晓云.局部热敷对预防盐酸莫西沙星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8,(03).
[13]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4]Rusmin S,Deluca PP,Bigins B. Microbial assessment of a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filtration and infusion phlebitis. BullParentDrugAssoc,1997,31:1.
[15]陈明慧,顾云,李君久,等.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M].中华护理杂志,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