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2015-12-26王永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2期

王永兰

摘要:教师要积极研读课标,研修教材,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并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从而使自己的化学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研读课标;研修教材;教学个性力;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58-02

有效教学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化学学科的有效教学,依据学科的特殊规律,是指师生在化学课堂上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尽可能发展和提高的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下面就以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学的方向

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各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各个阶段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要点,在各种版本的化学教材编写时,是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知识链接的,层次感、整体感都很强,在教学要求上也是逐渐提升,各有侧重的。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更加准确定位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因此,教师要使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

二、研修教材,准确实施教学

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作为化学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首先,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学,老师要通读初中、高中化学教材,仔细揣摩。从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方面深入研究,从教材中弄清编者的编写意图、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和具体内容。其次,深入思考,仔细研究,整体把握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吃透本节课在本章、全册教材中的位置、知识衔接等。事实上,在教学研究中,很多课堂教学之所以不被学生认可,重要的原因就是更多的教师不钻研教材,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阶段目标的把控不明确、不到位,把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考虑不到,应该强调的教学重点没有强调,将教材后阶段编排的学习内容又不恰当地搬移到前面来。最后,研究教材也包括研究学生,因为教材的编制是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钻研化学教材的结构,必须注意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难懂的、容易错误的、容易忘记的各方面问题。并由此来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比如,中学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经历了从表观到实质的渐进过程。那么在把握初中、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初中教师让学生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就是物质得氧、失氧的反应。才能把握好教学的深度,高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有化合价变化,继续分析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可看到,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就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分步推进的,不同阶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均有所不同,新知识的接受就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完善基础上。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教学个性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明确指出教育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其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具有创造性、能适应时代变化而又充分发展的人。因而注重个性化教学,要打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应注重以下方面:(1)教师要有丰富的学养。学海无涯,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厚积薄发,就应储存丰厚的学识,学识的厚度决定了智慧的高度。(2)挖掘特长,准确把握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做教师的先天素质。如有些人语言凝练,充满智慧;有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刻常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人有亲和力,教学富有感染力。尽早发掘个人优势,在扎实提升业务素质的同时,走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在不断磨砺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分析课例,定位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当部分教师在进入职业中期后,自己教学没有特色,也不知如何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渐地消磨工作热情、流失教学智慧,很快跌入职业倦怠的漩涡。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观念落后。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研究寻求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全国化学特级教师白无瑕,运用最多的就是“问题教学法”。课堂上,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通过问题情境促进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问题设计又是源于自己对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体系的反复研读和对学生学情的完全掌握。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在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会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性条件。

四、激发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因此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过程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后内心充满的喜悦和自信,促使他们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分为情感上的需求和认知方面的需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发展进行调研,要在分析课标、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分析,有选择地利用教材的部分内容,按照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基础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电解池工作原理后,可让学生补充做实验《钥匙上镀铜》,依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学生连接装置,镀层金属做阳极,钥匙做阴极,硫酸铜溶液做电解液,连接电源,当看到钥匙上均匀地附着了一层铜后,课堂教学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思维迸发,探究激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而然会好。这个实验贴近生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电解池原理。endprint

在实验探究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独立的实验设计、自学来获得知识。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通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建立起勇于探索事物奥秘的自信,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维,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能力,更促进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学习方式的固化,创新能力的开发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五、引导思考,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事实和现象,是刺激积极的脑力活动的一种手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主动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作为学习主动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化学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挖掘、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研究。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会产生许许多多疑问,促使他去思考现象的本质。教师的技巧就在于,不要把这些东西以现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作为一项脑力劳动的任务让他们去解决。譬如,教师采用探索问题式的讲课方法。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知识的获得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并使学生能提出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就好比教师把一些新知识的砖瓦递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掂量,怎样把这些砖瓦用到正在建筑的完整知识体系的楼房上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求知的积极性被激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东西,他们的主动性发挥到极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到作用,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明白:我应该怎样预习、记录、思考、发言和讨论等等。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要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以上五个方面构建化学有效教学体系,这样,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游刃有余。让课堂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灵活,更能使学生智力振奋,思维开阔。学生体验到自己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快乐。在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将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雷红军.如何打造高效课堂[Z].2012.

[2]赵运闯.浅谈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Z].中学教学参考,2009.

[3]陆军.实施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条件[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