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探讨

2015-12-26杨海峰韩正铜刘同冈杨建华郝敬宾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工作思路

杨海峰+韩正铜+刘同冈+杨建华+郝敬宾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生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建立我国一流大学、如何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大问题。导师组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制度,有利于高校师生比例失调矛盾的缓解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如有利于缓解高校师生比例失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最后提出了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导师组;研究生培养;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05-02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进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持续走高,但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尤其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导师组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制度,有利于高校师生比例失调矛盾的缓解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999年以来,国内各大高校迎来扩招的浪潮,研究生招生数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1998年的7.3万人迅速攀升至2013年的60.8万人,增长8.3倍;然后,高等学校研究生指导老师的队伍相比而言增长速度较小,从1998年的7.5万人增加至2013年的30.2万人,增加4倍[1]。因此,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发展的同时,越来越严重的师生比例问题导致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改善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实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导师组制是指由老中青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来负责一批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该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2],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一、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的优越性

第一,导师组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生比例失调问题[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国民素质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这个背景下也在不断地扩大,而随之产生的高等学校指导老师不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于是教师职业道德下滑、师生关系恶化、新入选研究生导师水平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组制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生比例失调问题。导师组制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导师之间的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而且有利于解决单个导师知识结构单一、难以解决复杂问题的矛盾,从而节省导师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时间和精力,给其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时间。

第二,导师组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4]。导师组成员来自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团队、不同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性格特点、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方面各有优势和特长,针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既节约导师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师指导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导师组成员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因此,导师组制的实施能够更好地调动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导师组制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5]。虽然导师组成员基本都是来自相同的学科专业,貌似知识结构相似。但是,在目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知识大爆炸的大背景下,导师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新见解和专长,通过导师组成员的交流、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导师知识面的不断扩展及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及研究意识和理念的培育,利于教师学术成果的取得。同时,创新团队的建设也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成员齐心协力,碰撞火花,才能做出更好的创新成果。因此,导师组制对于学校师资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导师组制能够使学生接触更宽广的专业领域[6]。导师组制是所有的指导老师成员共同确定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论文选题、专题研讨、过程管理等。由于指导老师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发挥导师组成员的优势,使得每位研究生都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触、学习更加宽广的专业领域和更加前沿的专业知识,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另外,导师组成员能够通过及时地沟通避免研究生教学科研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导师组制,顾名思义是由几个老师组成的小组对研究生或研究生群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培养,包括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导师组最后能够老中青结合,每个成员都有其优势。这样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导师组制的作用。一般来说,导师组是由一名或几名教授和几名副教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每年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并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主要是在研究生入学以后各司其职,共同培养研究生。导师组制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上述优越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导师组制也存在着一些确定,如各导师组成员不履行职责又缺乏政策监督,这样就会对研究生培养起到负面的影响[7]。因此关于导师组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尤为重要[8]。主要包括导师组制的成员组成原则、导师组制的成员组成方式、导师组制的实施过程研究和组织管理。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方法,主要是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导师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特长缺点、研究生的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本论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采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从而更有应用价值。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理论研究。目前关于导师组制研究的理论、文献较多,可以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提炼出适合本校导师组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导师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2)横向对比法。对于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而言,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对较高,导师组制的研究和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应用于本国、本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3)访谈法。导师组制建设涉及到研究生、导师组成员、学校管理部门和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单位等主题,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调查、访谈、研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导师组制培养模式。

本论文探讨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模式、机制构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制定的工作思路及采取的工作方法,大致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同时更深远地影响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潜力。然而由于近十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节节攀升以及指导教师中所指导研究生数量的不平衡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很难保证,探索合理、高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国家发展和研究生个人能力培养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分析了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体现的优越性,提出了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我们深信,通过对导师组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爱景.导师组:我国研究生导师制改革的方向[J].教育与考试,2013,(6):58-62.

[2]汤永利,于金霞.导师组制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9-30.

[3]李运庆.浅析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导师组制的必要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00-101.

[4]于金霞,汤永利,贾宗璞.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8):128-129.

[5]王春华,涂宇翔,孙晶茹.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2,(3):17-19.

[6]雷宇.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J].工作研究,2012,(8):218-219.

[7]孙政荣.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制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87-89.

[8]王世杰,郑鹏,张幼军.以规范的导师组架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校研究教育,2009,(6):146-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工作思路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消防与保卫重组后的工作思路探析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甘肃林业“十三五”工作思路和战略重点
浅议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
确立“1121”工作思路,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国企工会的六大关系及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