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的永恒追求: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之再思考

2015-12-26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周海云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创设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 周海云

教学的永恒追求: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之再思考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 周海云

教学的永恒追求应该是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而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应追求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作为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直观化、精简化,不能盲目追求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形式;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并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给予其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协助、合作的作用。

高效实用返璞归真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不仅仅是有效,而且是高效呢?

近年来笔者参加不少关于课改的论证会、示范课。通过听课欣喜地感受到了真实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感受到了不仅是有效,而且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可磨、可学、可练、可研”。

一、情境创设——高效实用

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够让师生处于很好的互动之中,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两点——

1.情境创设简洁化。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创设情境不要过分,不要沉迷其中。”的确如此,我也有同感。如一位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开头部分所创设的情境就简洁,让人感觉不累赘。请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到动物园去看看。

然后老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和笔算及新知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没有那些“诱人的废话”,寥寥几句就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了。

2.情境创设实用化。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服务教学,提高效益”。因而创设实用的教学情境就很重要。如泗洪县兴洪双语学校年轻教师蔡敏执教“认识小数”时,设计了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呈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听导购阿姨播报商品优惠信息。然后,立足于此,引导学生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没有什么“花”的东西,但很实用。

二、媒体使用——高效实用

虽然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要明确教学媒体不是万能的,该由“人”做的事情还是要由“人”来做。特别是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才能“获得”的知识点,还是由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好。如一位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就很好地借助多媒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很好地把握了多媒体使用的“度”,没有滥用多媒体。他是这样处理的——

1.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感受: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身边感兴趣的物体,给学生强有力的吸引,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这些物体外形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对称。

列举:接着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列举一些生活中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

2.师生共同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画:通过画出对称物体,得到平面图形,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分:教师收集大量图片(包括不对称图形),让学生分类,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研: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对“怎样对称”的研究中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及其特征。

3.识别、创造轴对称图形。

识别:观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去识别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设计:给出一些材料(剪刀、彩纸、白纸、水彩、格子纸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成果。

4.总结回味,课后延伸。引导学生看黑板,体会对称美。课件播放: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有立体感;蜻蜓的对称是为了平衡的需要,人们受到启发设计出来的飞机才能平稳飞翔在蓝天……

三、自主探究——高效实用

新课改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见其意义重大。但在课改之初,课堂教学也一度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究,却很多是走样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如同虚设,完全在教师“左右”下进行,根本没有取得实效。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教师能很好地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教师的角色变成了“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而学生是真正的“主角”。

1.为学生“手脑并用”搭桥提供时间和空间。做而不思则废,思而不做则空。手脑并用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聪明“破土而出”。一位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概念,老师组织了操作活动——

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活动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完成操作,学生边活动边思考填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就获得了12×1=12、6×2=12、4×3=12几个算式。从这里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亲历”的探究活动对后续的教学非常有帮助,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明”其理。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学生初步理解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对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感悟”。这样的教学看似毫无精彩之处,其实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真实的教学、实在的教学。

2.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适量活动与实践。如果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仅靠课堂知识来充实大脑,那学生怎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必将“困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多让学生亲手查找资料,多组织学生讨论,多让学生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现在的学生学习真的需要多样化,需要组织一些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基础数学教学应追求返璞归真的理念,将数学教学直观化、精简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项武义认为:数学是明确的,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的大道理。因而,我们要摒弃浮躁、盲目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单一课堂教学形式;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并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协助、合作的作用,要精选习题,少做没有思维的题目,真正实现高效性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创设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认识轴对称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