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2015-12-26陈品奇蔡小军江杉杨杰陈朝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寰椎寰枢椎后路

陈品奇蔡小军江 杉杨 杰陈朝奎

(1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贵州 都匀 558000;2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108)

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陈品奇1,2蔡小军1江 杉1杨 杰1陈朝奎1

(1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贵州 都匀 558000;2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108)

目的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应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JOA颈椎功能评分量表及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定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寰枢椎不稳定采取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安全可靠,适于广泛应用。

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寰枢椎不稳定

寰枢椎不稳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若未采取合理的治疗,轻则可出现局部疼痛,重则可压迫脊髓神经导致死亡。该病主要是由于肿瘤、创伤、炎症及先天性异常等病患所致,包括寰椎椎弓骨折、齿突骨折、枢椎椎弓骨折及此类因素引发的寰椎脱位等。目前,手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生理部位及结构十分复杂与重要,其治疗方法也是困扰着临床医师的难题[1]。为此,本文对我院应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

表1 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VAS及JOA量表得分情况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寰枢椎不稳定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2± 3.3)岁;其中齿突骨折7例,寰椎前脱位伴韧带断裂4例,寰椎后弓缺如伴齿状突先天性发育不全2例。入组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颈部无力、枕颈部疼痛、斜颈等;②通过MRI、CT及X线检查确诊;③通过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随访资料不全者;②采取前路内固定治疗者;③非手术治疗者。

1.2 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有效固定头部,并保证颈部屈曲。本组患者均采取全麻,在X线提示下,使寰枢椎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同时矫正旋转畸形。自枕骨粗隆下到C6、C5棘突间作直切口,将枢椎棘突、寰椎后弓与椎板及C3、C2关节突关节有效暴露。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下关节下缘中间,将克氏针与寰椎前结节有效校准后,沿C1、C2关节突、C2椎弓根快速钻至寰椎前结节。完成后,进行测深,并沿克氏针拧入加压螺钉。通过气钻将后缘皮质去除,取松质骨植于表面,关闭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通过X线、MRI进行复查。

1.3 观察方法:通过JOA颈椎功能评分量表[2]及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3]评定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JOA量表:分值在0~17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VAS量表:选择10 cm的线段,不痛为0,即左侧,剧烈疼痛为10,即右侧;按照患者的疼痛情况于直线上标记出相应的数字。

1.4 数据统计: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5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118±32)min,术中出血量为(179 ±48)mL。术中未见脊膜撕裂、脊髓损伤,以及椎动脉损伤、舌下神经损伤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经相应检查显示,15例患者内固定位置较佳,部分脊髓受压者脊髓形态已转为正常。随访6个月,15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果提示,术后6个月,15例患者的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3 讨 论

目前,临床常见的寰枢椎不稳定治疗方法主要有寰椎后弓切除术、枕颈融合术、寰枢椎融合术,其手术的目的是将寰枢椎固定于正常位置,且保持永久性稳定状态,解除患者的疼痛感,避免脊髓神经出现损伤及刺激。1987年,Magerl等学者首次提出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之后该方法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具有骨融合率高,稳定性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术后还无需采取坚强外固定,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4]。从力学角度出发,寰枢椎颈后路治疗方法中,寰枢椎融合术对颈部旋转的影响相对较小,术式更为有效与合理。该术式以两枚AO骨螺钉将两侧寰枢关节有效固定,并采取C2、C1椎间植骨,固定钢丝。通过后路植骨及两侧关节面螺钉植骨,达到了三点稳固固定,大大提高了术后C2及C1节段耐受力及稳定性。我院将Magerl的治疗方法作为基础,对15例患者采取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随访可见患者术后植骨块均得到有效融合,寰枢椎融合,未见松动及固定断裂等事件发生。同时,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患者VAS及JOA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本术式对于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资料对Magerl寰枢椎后路改良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证明,钢丝联合螺钉是固定寰枢段的最佳方式,对于无法适用于标准Magerl术式的患者可以采取Magerl改良术作为固定寰枢段稳定的最佳替代术式;此外,因该术式的生物力学十分稳定,所以其骨性融合度高达100%[5-6]。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一致,这也说明以Magerl治疗作为基础的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术式的疗效十分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椎动脉及椎弓根处要有充足的空间才能为经后路关节螺钉治疗提供有效支持,若椎动脉为不规则走行,置钉时,可能发生椎动脉损伤的情况。有学者在研究资料里表明,术前应通过CT判断C1峡部高度,若峡部十分狭窄,治疗时不应采用C2、C1关节螺钉[7-10]。本研究15例患者均于术前给予CT重建,对于伴有椎动脉损伤的高危人群,按照重建提示选择最佳进钉方案,有效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该术式对神经根、硬脊膜及脊髓也存一定的风险性,本研究通过透视,有效避免了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及其他相应并发症。

总之,针对寰枢椎不稳定采取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安全可靠,适于广泛应用。

[1]黄卫兵,蔡贤华,陈庄洪.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7):365.

[2]魏新建,曹飞,张福华.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325.

[3]付松,邵诗泽,侯海涛,等.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4):55-57.

[4]窦海成,徐晖,黄其杉,等.后路寰枢椎关节突螺钉直径限制因素的影像学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0):1023.

[5]王小平,郭胜,桂景雄,等.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导向器在Magerl螺钉置钉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1):52.

[6]徐荣明,刘观燚,赵红勇,等.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骨伤,2011,24(3):625.

[7]刘曦明,康辉,徐峰,等.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111-112.

[8]傅捷.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疗效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4):620-621.

[9]窦海成,徐晖,黄其杉,等.后路寰枢椎关节突螺钉直径限制因素的影像学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0):931-932.

[10]唐运章,林冠林,蒋萍,等.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46例[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11):849-851.

R681

B

1671-8194(2015)06-0188-02

猜你喜欢

寰椎寰枢椎后路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3D打印个性化异形解剖导向钢板辅助经口前路寰枢椎置钉的数字化研究
寰枢椎不稳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五)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