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26施光荣
唐 浩,施光荣
(1.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2.湖南生物机电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部,湖南 长沙410127)
根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前我国外出农民工达到1.66亿人。大量农民工外出就业造就了我国庞大的留守群体,其中留守老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政部2013年发布的报告,当前农村有留守老人接近5 000万。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怎么样?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哪些因素会影响留守老人的主观生活评价?在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方面,政府能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一、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现状综述
学术界在最近十年才开始关注和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形成的文献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上,以“留守老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才有140多篇文献。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一般性描述上,较为缺乏来自微观调查的实证研究。而专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更少,其研究结果也充满争议。有学者研究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对于外出子女带来的变化总的来说持较为肯定的态度,其生活满意度在子女外出后明显上升[1-2]。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子女外出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有很大负面影响,恶化了留守老人的福利状况[3-5]。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归类。许多学者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三类[6-7];有学者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前者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后者主要包括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经济收入等[8];有学者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网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收入水平、职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后者主要包括配偶、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等[9]。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关于经济支持,大部分研究结论表明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父母经济支持的增加弥补了其他帮助的不足,给留守老人带来了“正效应”。但也有研究表明外出子女的经济支持缺乏稳定性,补贴标准偏低,使得很多老人的生活水平仅限于温饱[10-11];关于精神慰藉,许多学者认为长期的代际分离会使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并且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老人在家庭外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外出子女给予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使其在村庄的地位相对提升,生活有较大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守老人的孤独感[7];关于婚姻状况,有学者研究认为有配偶比无配偶的留守老人其生活满意度要高[9][12]。但也有学者认为有无配偶对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2][13];关于子女性别,有学者发现,相较于女儿,儿子给予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作用更强[14-15]。但也有学者认为,女儿相对于儿子给予留守老人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12]。从文献综述来看,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而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更少,而且研究结论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和疑问,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以推进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第二部分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部分为基本结论与启示。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①。该调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实施,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该数据覆盖全国28个省,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居单位,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其样本数据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6个月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该样本为703个,由于数据缺失,最后使用的样本数据为585个。
本文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的是主观指标,即农村留守老人自评的生活满意度。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在585个样本中,有486个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占总样本的83%;只有99个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占样本的17%。这说明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这一结论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媒体的报道相悖。可能的原因一是现在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父母的留守老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外出务工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子女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了,对农村留守父母的经济支持会增加;三是农村留守老人已经从心里接受了子女外出务工的事实。
为进一步考察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特点,我们根据样本留守老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水平等特征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初步分析。
从不同年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表1)来看,60—69岁的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为83.8%,70—79岁该比例为81.6%,80岁以上该比例为83.3%,呈现一定的“U”型趋势,即60—69岁和8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程度高于70—79岁的农村留守老人,但差异不大。
表1 不同年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单位:%)
从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表2)来看,不识字的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为77.1%,小学教育程度的农村留守老人该比例为86.5%,初中教育程度的农村留守老人该比例为90.5%,而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农村留守老人该比例为82.4%。在初中及以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但高中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却又下降了。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表2 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单位:%)
从不同婚姻状况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表3)来看,有配偶的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为84.4%,无配偶的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为81.3%,说明有配偶的农村留守老人比没有配偶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要高,但差异不是很大。
表3 不同婚姻状况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单位:%)
从不同健康状况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表4)来看,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为82.4%,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农村留守老人该比例为84.1%,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该比例为89.1%,自评健康状况不好的该比例为79.5%,自评健康状况很不好的该比例为66.7%。虽然自评健康状况从很好、好到一般的农村留守老人其生活满意度反倒略有上升,但自评健康状况不好和很不好的农村留守老人其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
表4 不同健康状况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单位:%)
从不同家庭生活水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分布(表5)来看,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越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越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低。当家庭生活水平很高时,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达到100%,而家庭生活水平处于贫困时,农村留守老人感到生活满意的比例只有61.5%。
表5 不同家庭生活水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单位:%)
三、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描述与模型设定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作为一个反映自身福利水平的指标,既与农村留守老人的个人基本特征相关,也与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所在社区的交往状况相关。根据已有研究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变量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个人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实际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类,分别用1和0表示,其中无配偶包括丧偶、离异、未婚三种情况。第二类,身心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五种,分别用1、2、3、4、5表示;近一周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存续时间,分为很少或没有、偶尔或1—2天、有时或3—4天、大部分时间或5—7天四种情况,分别用1、2、3、4表示。第三类,生活状况:生育的儿子数;生育的女儿数;过去一年是否照看子女的小孩,用1表示是,用0表示否。第四类,经济及生产状况:家庭生活水平的主观评价,分为很高、偏上、一般、偏下和贫困五种情况,分别用1、2、3、4、5表示;过去一年有几个月从事农业生产,用农村留守老人实际干农活的月数表示。第五类,家庭关系:过去一年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平均每人的经济支持,以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实际经济支持的平均数来衡量,以元为单位;过去一年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平均见面频次,分为每天、每周、每月、每半年、一年及以上,分别用1、2、3、4、5表示。第六类,社会交往状况:过去一月与邻居朋友的交往频率,分为差不多每天、差不多每周、不经常、从不四种情况,分别用1、2、3、4表示;过去一月是否无偿向亲人、朋友或邻居提供帮助,用1表示是,0表示否。解释变量的描述统计见表6。
表6 解释变量的描述统计
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该因变量是一个二元选择变量,即满意和不满意,因此本文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本文选择的六大类14个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自变量中,有自评健康状况、近一周孤独感存续时间、家庭生活水平、过去一年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平均见面频次、过去一月与邻居朋友的交往频次等5个分类变量。模型对分类变量全部经过虚拟变量处理,每个分类变量以最后选项为参照组,例如自评健康以“5=很不好”为参照组,近一周孤独感存续时间以“4=大部分时间或5—7天”为参照组。
(二)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PSS16.0进行模型运算,回归结果见表7。
1.个人基本特征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年龄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正,但该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正且统计显著(P=0.037),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留守老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可能的解释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留守老人在其所在社区的社会地位可能也越高,越受尊重;婚姻状况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负,但该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一些学者研究认为,有配偶的老年人应该比没有配偶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要高,“少年夫妻老来伴”,配偶之间不但能相互提供生活照料,更能相互提供精神慰藉。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上述结论,可能的解释是,配偶虽然能相互提供帮助和精神慰藉,但由于配偶年事已高,患病的概率也高,照顾配偶的任务也重,因此有配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2.身心健康状况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自评健康状况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P=0.03)。以健康状况很不好为参照组,其他四组虚拟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健康状况越好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越高。但在这四组虚拟变量中,只有自评健康状况一般这个虚拟变量统计显著(P=0.003),可能的解释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健康状况一般就表明还比较健康,事实上在585个样本中,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农村留守老人占的比例最大,占到44.1%;近一周孤独感存续时间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非常显著(P=0)。以近一周孤独感存续时间为经常或5—7天为参照组,其他三组虚拟变量的系数都为正,且孤独感存续时间为很少或没有和孤独感存续时间为有时或3—4天这两个虚拟变量统计显著,说明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存续时间越短,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层面的需要和满足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3.生活状况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生育儿子数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生育女儿数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负且统计显著(P=0.1),说明生育女儿越多,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却越低。具体来说,农村留守老人每多生育一个女儿,其感到生活满意的发生比率(相对于不满意)减少了15.9%(因为 Exp(B)=0.841)。为什么生育女儿越多,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低?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悖,即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女儿数正相关。可能的解释是,生育女儿多了,生育儿子就会相应减少,在当前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儿子进行家庭养老的情况下,相较于女儿,儿子给予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可能更强;过去一年是否照看子女孩子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照看子女的孩子虽然能为老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支持和些许情感慰藉,但由此带来的生活照料负担将更重。
4.经济生产状况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P=0)。以家庭生活水平贫困为参照组,其他四个虚拟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农村留守老人的满意度越高。但只有家庭生活水平一般这个虚拟变量统计显著((P=0))。可能的解释与自评健康状况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一样。在调查中,回答家庭生活水平很高和偏上的较少,回答家庭生活水平处于一般的较多,占到样本的48.2%,实际上,回答家庭生活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家庭生活水平通常处于平均水平以上;过去一年干农活的时间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虽然干农活能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土地情结,也能增加其收入,但干农活增加了他们的体力负担。
5.家庭关系状况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过去一年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平均每人的经济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一是在该模型中已经控制了家庭生活水平,二是农村留守老人已经认同了子女的外出就业;过去一年没有共同居住子女平均见面频次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按常理来说,老年人与没有共同居住子女的见面频次越高,其生活满意度应该越高。其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农村留守老人已经从心理认同甚至习惯了子女外出打工,子女外出打工和老人的见面频次必定会下降。
6.社会交往状况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过去一月与邻居朋友的交往频率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P=0.044)。以与邻居朋友从不交往为参照组,差不多每周交往和差不多每天交往这两个虚拟变量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正,且差不多每天交往这个虚拟变量统计显著。这说明提高农村留守老人与邻居朋友的交往频率能增加其生活满意度;过去一月是否无偿向亲人、朋友或邻居提供帮助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该变量主要测度农村留守老人在无偿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通过提升自尊和自信来增加其生活满意度。其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农村留守老人无偿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范围和程度都比较有限。
表7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N=585)
四、基本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与启示:
一是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认同甚至鼓励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在整个调查样本中,有高达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与没有共同居住子女的见面频次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对于家庭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农村留守老人已经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了这一事实,认为劳动力外出就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二是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农村留守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和近一周孤独感的存续时间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农村留守老人身体越健康、心理孤独感存续时间越短甚至很少,其生活满意度将越高。因此,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将极大促进他们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继续完善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促进老年人交流交往,提升其社会资本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根据前面的回归分析,家庭生活水平越高的农村留守老人,其生活满意度也将越高。这说明稳定而有保障的经济收入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家庭本身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其他子女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就是需要稳步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四是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根据前面的分析,过去一月与邻居朋友的交往频率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频率越高,生活满意度也越高。近一周孤独感的存续时间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孤独感存续时间越长,生活满意度越低。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交流交往频率,减少他们的孤独感,社区支持网络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建立老年人文化活动室,成立老年人协会,成立老年人互助协会,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福利机构等。
注释:
① 关于该调查数据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网站:http://charls.ccer.edu.cn/zh-CN;感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组允许作者使用该数据从事本文的研究。
[1]孙鹃娟.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0(1):28-33.
[2]王澎湖,林伟,李一男.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41-44.
[3]叶敬忠,贺聪志.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9(4):44-53.
[4]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46-53.
[5]贺聪志,叶敬忠.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34.
[6]贺聪志,安苗.发展话语下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0-126.
[7]杜鹏,李一男,王澎湖,等.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7(1):3-9.
[8]汪全海,聂淼,姚应水.我国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社区医学杂志,2012(3):9-11.
[9]贺寨平.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35-148.
[10]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研究[J].农村经济,2006(4):118-121.
[11]王全胜.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初探[J].学习论坛,2007(1):71-73.
[12]高歌,高启杰.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叶县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1(3):61-68.
[13]李建新,骆为祥.社会、个体比较中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65-73.
[14]左冬梅,李树茁.基于社会性别的劳动力迁移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福利——基于劳动力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1(2):93-100.
[15]张文娟,李树拙.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5(5):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