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命名问题

2015-12-26李荣有

艺术百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

摘要:“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命名,存在着囊括信息容量不足、语词结构不够严谨、定位属性不够明确等方面的缺陷。在重新思考这一重要的问题时,应着重强调以中华艺术文化传统为基础,以言简意赅、语词严谨为准则,以学科定位与学理属性清晰明确为目的。之前学界所纠结的许多枝节问题和矛盾,归根结底都因于思想上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和支撑点。当下无论是已经启用的“艺术学理论”,还是无奈之下的“艺术理论学”、“理论艺术学”和“艺理学”等名称,均无法完美无缺地表达这个一级学科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唯独回归到“艺术学”这三个字,才是一个合情合理、名正言顺、尽善尽美的选择,因为其不仅完全符合上述学科命名的基本原则,而且全面涵盖了这个学科的定位、属性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学科命名;名正言顺;形正由名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突出亮点,是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艺术教育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和起点,而且还反映了我国高端艺术教育层面,出现了由切块分割科技文化模式向综合多元艺术文化模式转型的基本走向。当原艺术学一级学科升格为学科门类,原8个二级学科整合为5个一级学科的方案公布后,即刻引发了学界同仁们对学科体系结构和学科名称的平衡和谐等方面的热议,催生了不少视角独特、论据充分的新观点和新主张。如仲呈祥《中国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凌继尧《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陈池瑜《理论创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根本任务》,李丕宇《论艺术学门类的内涵与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王廷信《艺术学的学科状态与新的学科设置》,周星《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设思考》,2011“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载李荣有主编《新起点上的艺术学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探讨论述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设置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而李倍雷《关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命名的问题》,梁玖《“艺理学”作为艺术学中的一个学科名称》等文,则针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命名存在缺陷展开讨论,并提出以“艺理学”取代“艺术学理论”名称等新主张。整体而言,艺术学界呈现出扎实务实、严谨审慎和众志成城的学术氛围和精神气质。本文仅就“艺术学理论”这一引发学界普遍关注的一级学科的名称问题做一阐述。

一、“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名称出现缘由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由于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属于新生事物,加之当年必须及时出台国家平台层面上的相关纲领性指导方案,即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学科的宏观构架与微观布局,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设置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任务,这对艺术学界同仁来说无疑是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洗礼和考验。可喜的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的统筹安排下,经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讨论,率先出台了《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和《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两个纲领性文件,2013年12月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从而为艺术学门类不同领域和层面相关问题的纵深学术研究,以及学科教育与学科发展诸多具体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可资依据的基本模板。当然,鉴于在艺术学升门的过程中已渐次暴露出许多十分尖锐的矛盾,而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得到有机的调适与消解,这两个文本也难免存在着一些差强人意之处,比如不同层级的学科设置、学科名称、学科定位、学理属性、相互关系、评价标准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仔细推敲和理顺。

众所周知,从1994年东南大学建立艺术学系,到1996年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首获“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版)中,将“艺术学”列为“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艺术学、音乐学等8个一级学科),及至2011年“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应该说“艺术学”这一学科,在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后终于结成了正果,获得了重生。然而,在艺术学升门前后,由于受到一级学科设置名额等原则条件的限制,原艺术门类下8个二级学科之间,曾围绕谁去谁留、谁主沉浮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矛盾的焦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质疑“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合法性问题。一部分人认为,传统的体系较为完备的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独立学科已经属于客观存在,一边需要整合,一边义冒出个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艺术学”是不可思议的。当然,这种在被单一学科分割理念长期扭曲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艺术学界和所有学科门类同仁们的合理化解。因为正如诸多智者所言,若按照这样的逻辑,人类很早就创造发明了笛、笙、埙、琴等具体的乐器,以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虫鱼画和雕塑等具体的图画作品,哪还需要什么音乐、美术的概称,以及音乐学、美术学等学科名称的存在呢?

其二,相关一级学科的机理结构问题。本来经过反复的争论和讨论,艺术学界同仁在学科整合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即将原8个二级学科整合为4个一级学科,分别是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与设计学。后来却由于突发外力的作用(工学门类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方向,要求在艺术学门类下增设一个“工业设计”二级学科),又将美术学与设计学再度分割为两个一级学科,这就造成了相关一级学科之间机理结构关系的严重失衡。因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单一的二级学科分别升格为一级学科,音乐学与舞蹈学合并为一级学科后,在其中各占1/2的份额,而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合并为一个一级学科后,则实际上仅各占1/4的份额,即相关专科类艺术高校只能拥有1/2或1/4个一级学科,这也必将导敛相关二级、三级学科专业和本科专业设置方面的连环性错位和失衡,以及为学科定位、学理属性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混乱埋下伏笔(另文详述)。另有学者指出:“这类一级学科建设必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融合,又终将因不远的将来的分离而白费功夫。”

其三,关于相关一级学科的命名问题。艺术学门类下的其他相关学科,无论是整合还是保留原有的名称都不存在问题,而由于当时界内曾对“艺术学”一级学科的统领性合法地位问题存在争议,为了顾全大局,艺术学界领军者群体采取了搁置矛盾,占领阵地,然后逐一解决个案问题的策略。同时,由于之前曾有学者对“艺术学”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名称重复问题提出异议,认为同名重复会造成学科界限的模糊,影响到学科建设相关问题。故在十分有限的陔学科命名的酝酿阶段,领军者群体仍然十分审慎地以德国学者最早提出的“一般艺术学”的概念为参照系,分别提出了基础艺术学、一般艺术学、普通艺术学、宏观艺术学、理论艺术学、艺术理论等一级学科的备选名称后经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们局促的会议讨沦,最后还是为了规避那些已经摆在桌面上的错综交织的矛盾而提出折衷性方案,即将由原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更名为“艺术学理论”。

二、“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名称存在缺陷

惯常所见,从一篇学术论文的标题名,到一部学术专著的书名,及至一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学科的名称,都必须具有高度的集中概括、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等基本特征,方能获得“闻名识性”和“名正言顺”的实际效应。特别是按照现代学科命名的一般理念,一个学科名称的确立,首先必须要使其具有能够囊括该学科完整的主体信息的容量,其次,这个名称应有着严谨缜密、合情合理并有着较强逻辑性的语词结构,再次,这个名称要反映出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学理属性。然而正如近年来学界同道们所议论的那样,仓促之中命名的“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名称,在上述三个层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1.囊括信息方面的缺陷

一个学科专业的名称,应当能够含纳其学科概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宗旨目的等多方面的内容。如1998年版《授予博士、硕十学化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学科专业目录》)指出:“艺术学是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规律的学科。……如何对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关照,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其共性归纳和构建完整的体系,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艺术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艺术自身的种种问题,使之纳入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渠道,是艺术学科的重要任务。”。其中首先明确了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的主体特征,其次指出要在通过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关照”的基础上完成学科发展的多项主要任务。2013年版《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同样强调:“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和艺术门类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规律的综合性、理论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

由上可见,在1998年版和2013年版两个纲领性文件中,所表述基本内容是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均特别强调了中国艺术学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以及通过对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的研究,探讨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了在继承、借鉴中外艺术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构建起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和高扬中国艺术精神的多元开放的学科体系的基本诉求。然而,前者“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名称名实相符,具有涵盖这个学科基本特征的意义。后者“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名称,则等于是在“对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和艺术门类进行综合研究,探讨艺术规律的综合性、理论性学科”之后,特别强调了其“理论”属性,等于把这个集应用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局限在了“理论性”这一范畴之中,其囊括的内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缩减了大半,这一重大缺陷将直接导致其不能够全面揭示这个学科的完整特征。

2.语词结构方面的缺陷

关于现代学科的名称,长期以来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人类通行的语词结构基本理念和模式。如《辞海》界定:“学科: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而“艺术学+理论”这一名称,则恰恰有违于现代学科命名的一般理念,破坏了这种常见的语词结构模式。

如有学者尖锐指出:“纵观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科命名,无论中外都是将‘某某学这个学科,以‘学这个字置于学科‘主体词的后面。如‘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化学、‘医学、‘哲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心理学、‘语言文学,乃至我们的‘艺术学,都是将‘学这个字置于‘主体词之后的。二级学科同样如此,‘临床医学、‘解剖学、‘几何学、‘光学、‘考古学、‘美学、‘比较文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乃至我们的‘美术学、‘音乐学、‘戏剧学、‘戏曲学、‘电影学等。但是,唯独我们的‘艺术学理论与众不同,偏偏是将‘学置于‘主体词的中间。所以‘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名称,有悖于‘常理的惯例,它不像一个学科的名称,或者就不是一个学科的命名。”因此,姑且不言其他方面的问题,仅就其语词结构而言,“艺术学理论”这个学科的名称,确实存在着有违常规理念、语序结构错乱、语义部分重叠,以及学科主体特征不明晰、不确定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3.定位属性方面的缺陷

在1998年版《学科专业目录》和2013年版《一级学科简介》两个艺术学科的指令性文本中,均简明扼要地分类描述了本学科的学科概况、学科内涵、学科范围和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其学科定位与学理属性。而对“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这两个不同的学科名称进行比较分析后不难发现,后者“艺术学理论”这个名称既不能够含纳上述基本内容,又不能够明确该学科的学科定位和学理属性。如前所述,“艺术学+理论”这一组合名称,无形中已从字面意义上忽略了该学科从艺术现象、艺术活动的研究人手升华为艺术学理论的典型特征,并从更深层面改变了其“综合性、理论性”这个复合型学科的基本定位。

西方国家从哲学、美学到艺术学的发展路径,突显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而这种由高到低、由理论到理论的单向研究,终将像空中楼阁一样远离艺术本体,诚如黑格尔感叹“艺术的规律难以找到”自不足奇。中国艺术学既重视由一般理论指导具体实践这一环节,又强调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艺术实践升华为艺术理论的宏观性主体关照,特别是对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和艺术规律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目标定位,亦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综合性、包容性特征。然而,在匆忙之中定下的“艺术学理论”这个名称,则由于为了顾及和回避一些次要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形成了不能准确表达其学科定位和彰显其学理属性等弊端。

三、“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命名问题再思考

历史上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均对命名问题十分重视,因为人类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了解和认知,无不从它们的名称开始。而随着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命名问题已涉及到人名、物名、山名、水名、地名、街名、族名、官名、书名、学科名等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故命名学这一学问也应运而生。如有学者指出:“人类认识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莫不从它们的名称开始。事物的名称不是与生俱来,自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用词语的形式将名称赋予这些事物的。这就叫做‘命名。命名,是人类语言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起点和条件,是人脑对外界信息复杂加工的表征系统,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和蔓衍,它又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就语言文字角度而论,命名学又涉及词汇学、文字学、术语学、语义学、语源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故关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名称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细致认真的思考论证。

1.以中华艺术文化传统为基础

中华艺术文化传统的根在何处?中国古代艺术精神是什么?长期以来诸多学界先贤曾分别从不同视角和层面进行探讨论述,而正由于视角和介入层面有异,结论也自然各不相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见新著《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一书,堪称一部具有宏观学术视野和深厚学术功底的巨作。作者综合各家之长,从五帝三王的“先王乐教”入手探源溯流,到对西周的礼乐教化,及“礼崩乐坏”后礼乐教化蜕脱政治外壳而转化为礼乐文化,即“礼”转化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乐”具有了审美娱乐性能和成为真正的艺术等进行了系统的考述。其中明确指出:“‘礼是中国的元理性,‘乐是中国的元艺术,古代的礼乐教化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根本举措。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则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艺术精神。”在论及我国学术思想发展轨迹时说:“在中国,实践与认识(理论)自觉地‘一分为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基时代,其界碑就是‘礼崩乐坏。所谓‘礼崩乐坏,不是说整个礼乐教化没落、崩塌,而是指礼乐教化的政治制度层面崩坏了,不管用了。礼乐蜕脱了其政治外壳而成为纯文化:‘礼已失去政治功能(法制)而成为纯粹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规范,‘乐也挣脱了其政治桎梏,而有了独立性能——审美娱乐,也才成为真正的艺术。”在论及礼乐文化的本质时强调:“礼与乐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时代所创造的文化。礼乐文化致使中华文明得到定向发展,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根本标志。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德性、智慧的根源,是中国艺术精神产生、发展的沃土。”

笔者认为,上述宏论源于作者对远古“先王乐教”和西周“礼乐教化”刨根究底式追踪探源,以至于从根本上揭示了由元理论的“礼”和元艺术的“乐”融合而成的“礼乐教化”,及由“礼崩乐坏”脱离政治外壳转化为“礼乐文化”后,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德性、智慧和艺术精神一以贯之的支撑力量。而这种蕴涵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华艺术文化传统与艺术精神之中,至今亦然生机勃发的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精髓,应该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学”一级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命脉。因为不管是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山脉、一条江河或一种思想、一门学问,如若不扎扎实实地找到并厘清其生成与发展的主根和脉络,那它将永远等同于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2.以言简意赅、语词严谨为准则

我国关于命名的学问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许多哲人的著述中,就可见到许多关于命名问题的至理名言。如孔子《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由上可见,孔子已把“正名”问题提升到治国安民之国策的高度。老子《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后句也有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两种断句其内涵是一致的,均阐明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隐含着深远的哲理意义。《尹文子》开篇说:“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进一步阐明了“名正”与“形正”的密切关联。另如《古代汉语词典》中对“学”字的“学科”之义释为:“学科,宋·周邦彦《卞都赋》:‘又有律学以议刑制,算学以穷九九。”这说明,我国古代命名的“律学”、“算学”等学科的名称,即体现了语词简洁、语序有致的特征。另如前述,当今世界所有学科门类及其下属学科的命名,均沿袭着将“学”字置于学科“主体”词之后的惯俗,那么,我们在思考论证学科命名时,理应遵循这一在人类长期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思路方法,以言简意赅、语词严谨、语义宽泛和语序有致等作为立名的基本准则,努力达到“名正言顺”和“形正由名”的理想境界。

3.以定位准确、学理清晰为目的

学科的定位与属性是否准确,学理脉络是否清晰,是衡量一个学科体系是否完备的重要环节。关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定位和学理属性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古今中外一些历史的、现实的多种文化因素,以及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走向和需求等。艺术学这个现代学科的概念最早形成于西方国家,德国学者马克斯·德索《美学与一般艺术学》(1906)一书的出版,被誉为艺术学脱离开美学独立存在的重要标志,同时决定了从哲学、美学到艺术学,是维系一般艺术学学科构架体系的三大精神支柱。然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古代就没有所谓“哲学”和“美学”的学科概念,若完全套用西体模式则难以揭示其艺术文化现象和发展规律。

故中国“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定位与学理属性,则必须以中华民族长期积淀而成的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体系和艺术文化精神为支撑。如有学者指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术话语的构建,要建立在中国艺术实践基础之上,包括对中国传统艺术文献的掌握和解读,而不是在西方艺术理论基础上建立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术话语。既不是建立在德索瓦尔区别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理论基础之上,更不是在康德、黑格尔美学框架中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只有这样,中国艺术学理论才能解决中国的艺术问题以及中国文化等诸方面的学术问题。”

综上所述,在学科命名这一问题上,如若我们的思想统一在以上三个方面,一切问题和矛盾将迎刃而解。特别是之前学界纠结的焦点,主要在于对该学科的学科定位和学理属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盲区,所以才会出现左右摇摆的盲从现象,大政方针明晰之后,这些小的症结将不复存在。

如“艺术学”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名称重复使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其逻辑意义而言,这两个层面上的学科名称,都只是一个象征性符号而未涉及具体的内容(二级学科之名才成为实体名称),重复使用并不会造成对其实质的错判、误判。而之前曾有相关学科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其实仍属于学科分割切块理念的产物,其目的也多为借此而言他,在此暂不赘述。另做简单的横向比较不难看到,迄今作为最富哲理性的哲学(01)门类,以及法学(03)和教育学(04)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名称均依然重复使用了其学科门类之名,应该说,这些都是当下综合多种因素而作出的最佳选择。

鉴于此,在涉及学科命名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亟需进一步倡导中华文化中固有的包容性理念,在面对和处理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才能做到避重就轻和游刃有余。故笔者认为,无论是已经启用的“艺术学理论”,还是同仁们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艺术理论学”、“理论艺术学”和“艺理学”等名称,均无法完美无缺地表达这个一级学科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唯独回归到“艺术学”这三个字,才是一个合情合理、名正言顺、尽善尽美的选择,因为其不仅完全符合上述学科命名的基本原则,而且全面涵盖了这个学科的定位、属性和基本特征。 (责任编辑:徐智本)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同步建设策略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