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015-12-26郑建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提高想象力阅读

郑建平

【内容摘要】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能推动时代的进步,不断创造知识。”而想象力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尤为突出,想象力意味着创造,意味着创新精神的贯彻,是学习领悟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就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想象力 提高

当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略显单一、重成绩轻过程,使感性的阅读教学变成了走公式的理性分析,失去了语文阅读的美感。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大胆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其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一、“激活”文字,赋予形象

文字是文本的基石,在一份好的阅读文本中,每一词、每一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的运用都是作者用心雕琢、细心揣摩出来的结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字,通过想象激活文字的内涵,让静止的文字化为动态的场景,作品便是真的被赋予生命了。科林伍德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其理论根据即在于此。

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其中有一个片段写道:“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到这里,我便要求我的学生“咬文嚼字”一番了。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写“脚踏上去”?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一个“也”字里面到底包含了什么内容?

学生们认真思考了一会,有一个小女孩举手回答:“是雪,似花非花的雪花,是雪后观景的场景。”我听了非常高兴,尽管学生们大都没见过秋季槐树落蕊的景象,却能通过调动想象力,感受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早晨,作者从梦中醒来,推开房门,秋季的飒爽不禁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更加惊喜的是,满地的槐花,雪一般琐碎明亮,厚厚地铺了一地。“这难道是雪?”他竟有了错觉,脚踏上去,一点声音都没有,不似踏雪那般的“嘎吱嘎吱”的声响,弯腰鞠一把,闻一下,却似雪一般干净无味。扫帚轻扫而过,“雪”就这样没了,只剩下一条条扫帚的条纹。叶落知秋,一种悲凉的情怀顿时塞满了作者的心境。通过这种激活文字的想象,学生将自己融入文本当中,真正感受到了故都的秋意。

二、架设“心桥”,达成共鸣

作者与读者之间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契合,这必将导致文本阅读的困难与理解不通。就像法国哲学与德国哲学。法国人民天性浪漫,其笔下的哲思往往具有散文诗歌的味道,易于接受,而对于严肃谨慎的德意志民族而言,真正的哲学应当像数学一样严谨,因而到处是哲学符号,人们大呼看不懂。无奈,只好加上各种注释,但仍让世人费解。同样的道理,学生无论是在人生阅历方面,还是语言修养方面都不可能和文本的作者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想象力构建心灵桥梁,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以李太白的《蜀道难》为例,文中多次出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这么难,难道仅仅是夸张吗?如果不细讲这部分,学生恐怕真的把它当作诗人的壮怀激烈的夸张了。所以,讲明背景,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尤为重要。其实,自古以来,中原与蜀地之间就被高山阻拦,太白峰位于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最高峰,由秦入蜀,太白峰是主要障碍,甚至飞鸟都难以逾越。另外,这里面还有着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秦王为了攻陷蜀国,便以财宝和美女诱惑蜀王,令其派五壮士越岭迎接,结果因巨蟒而掀翻大山,蜀道因此通了,蜀国也遭到了亡国之灾。“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不可攀越的险阻,并融于神话,引人入胜,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咏叹,更像一首交响曲,其主旋律一次又一次波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不禁感叹。李白的才华正源于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将自己生命里的冲动化为激情的艺术抒情。

三、巧妙“留白”,激发想象

中国人作画讲究留白,偌大的白纸上点点缀缀,却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真可谓“笔有尽而意无穷”,就像齐白石先生惯常画虾,几只小虾放在纸上,周围放几片草叶,真是再简单不过了,然而看者却总能从虾的神态中感受到水的波光粼粼,真是很奇妙。放在文学作品中,就像海明威的“冰山效应”,作者描绘出的仅是冰山一角,更丰富的在水面以下。这种手法运用在学生阅读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文本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本。

课文中的各层结构或具体细节中都存在着“留白”的现象,事实上它们都有一定程度的暗示。例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文章中,老贝尔曼的描述极少,甚至于最后的舍命也是一笔带过,然而我们却总能感觉到他作为主角的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发学生去思考,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个片段:暴风雨中,一个瘦弱的老头,弯着腰,颤颤巍巍地将梯子放到墙脚,打着伞,顶着雨一点一点爬到梯子的顶端。他一只手端着颜料盘,另一只手颤抖着挥舞手里的画笔,同时还要尽力维持身体的平衡……在这种想象的氛围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老贝尔曼崇高的人格。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放飞思绪,从文字中看到美景,从美景中感受思想,从寻常事物中体会不寻常的世界,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享受到语文阅读的美感,这便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提高想象力阅读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