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让幼儿科学活动更精彩
2015-12-25朱唯一
朱唯一
【摘要】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亲自操作实践中学习科学,获得经验,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体验科学,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二、发现科学,让孩子的双手动起来。三、表述科学,让孩子的嘴巴动起来。所以说动手、动口和动脑是相辅相成的。在猜测、操作、交流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获得的科学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科学 动 体验 发现 表述 精彩
学前幼儿处在对外部世界充满新鲜感和探究兴趣的年龄,这种新鲜感和探究兴趣与生俱来,是后天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作为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十分珍惜、并着力激活幼儿这种对外部世界的新鲜感和探究兴趣。有鉴于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特别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亲自操作实践中学习科学,获得经验,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本人联系自己学习与教育实践的经验,谈谈体会:
一、体验科学,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
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对事物的关注度与其肢体活动的参与度有直接联系,而且成正比。而儿童动作发展又早于语言发展,儿童的思维也称动作思维。幼儿的学习也具有体验性学习的特点。换句话说,幼儿的肢体活动以及形成的相应体验,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老师在科学活动中要重视孩子的直接经验,有必要让孩子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活动中。
1.在情境中动起来。
《纲要》解读中告诉我们,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因此,利用优化的科学情境,以“幼儿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幼儿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的新的知识观和儿童观。孩子天性好动,教师创设有趣的、好玩的、具有吸引力的、蕴含着科学道理的情境,何乐而不为呢!
在大班科学活动《转动》中,我创设了“身体转动”的情境。我首先问孩子:什么东西会转动?你们的身体也会转动吗?孩子们纷纷回答自己的脖子、手臂、腰等等都会转动。好,那就让它们转动起来吧!伴随着轻松欢快的《健康歌》音乐,孩子们一个个活动开自己的身体,听着音乐的节奏,探索身体各部位的转动。左三圈、右三圈,原来身体动起来这么好玩!快乐和满足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孩子们在音乐情境中体验到了转动的乐趣,也发现了自己身体的秘密。
2.在游戏中动起来。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孩子们又视游戏为工作和生命。在玩中体验科学,既可以满足他们对游戏的热爱,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也能让他们享受科学游戏带来的成功感。
在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活动开始时,当孩子们发现用手扇一扇、用嘴吹一吹……都能变出风,知道风就在我们身边。那么风又有什么样的特性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一个“接风”的游戏,在“一吹”“一接”的师幼互动中孩子们了解了风的特性,原来风是看不见,抓不到的。活动结束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还设计了玩“风力小车”的游戏。先让孩子尝试单独玩。即对准小车用力煽动手里的小垫子,让小车跑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和掌握了让小车跑起来的方法。接着,把小车连接成一列列小火车,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比哪一组的小火车跑得快。孩子们一个个奋勇争先,竭尽全力,使劲煽动手里的小垫子,谁也不想落后,哪一组都想拿第一。把整个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紧张、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仅运用了关于风的经验,知道了风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的知识,而且也从中感受了团结、协作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发现科学,让孩子的双手动起来
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也就是说让孩子经历科学,发现科学,对他们来说显得多么重要。同时,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位幼儿进行探索创造条件。所以,教师要帮助孩子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孩子探索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支持和引发孩子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孩子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1.玩一玩,引发兴趣。
新的、好玩的材料和工具总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特别是当孩子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现象或一些比较有趣的事物时,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探求欲。作为教师不仅要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更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玩,开心地玩,与材料真正互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引发思考,让他们主动问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我在执教大班科学活动《万花筒》时,活动一开始,我就拿出万花筒问孩子:认识吗?有没有玩过?想不想玩?孩子们一下子让万花筒吸引住了。一个个好奇地、兴致勃勃地摆弄起万花筒来。接着,我问孩子:好玩吗?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告诉大家:万花筒里有五颜六色的美丽的图案,还在不断地变化呢!那为什么万花筒会有这么多的变化?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呢?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试一试,大胆操作。
万花筒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什么会变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呢?当孩子的探究欲望被老师成功激发后,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着解惑了。于是,我给每位孩子准备了一支完整的万花筒,让孩子们大胆地拆开万花筒,了解它的构造。拆一拆,看一看,终于发现,原来万花筒里由三块长方形的镜子构成,里面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正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尝试“拆”和“看”这一了解万花筒的过程,孩子逐步地了解了关于万花筒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得到新的科学经验。
3.做一做,巩固提升。
如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孩子自己的经验,就需要引导孩子继续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让孩子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各种实验,在最直观的感知中验证新知,巩固新知,从而对科学的认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在《神奇的万花筒》中,我又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支不完整的万花筒(万花筒外面分别贴上2号、3号、4号的标记)。其中2号没花片,3号不透光、4号(没镜子或只有一面镜子)。这些万花筒能看到美丽的图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什么原因呢?那就再拆开来看一看,并把看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通过再次操作即拆一拆、看一看、记一记,发现了不完整万花筒其中的秘密。原来万花筒里要有三面镜子朝里放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与镜片之间要透光,少了任何一样东西都不行。
三、表述科学,让孩子的嘴巴动起来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通过提问、交流、猜测等方式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和对科学现象的认识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口的过程其实就是其表述认知的过程。让孩子的嘴巴动起来,能进一步巩固科学经验,还能让更多的孩子一起分享科学的乐趣。
1.猜一猜,激发好奇心。
猜一猜是科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科学家正是通过大胆的猜测才获得成功的。让孩子猜一猜,一是给孩子有表现原有经验的机会,二是能让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认知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活动目标。孩子对于各种科学现象的产生都有自己的认识,虽然是粗浅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但这又何妨呢?孩子在猜测时,一定是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和思考的,这是学科学必要的可贵品质。而大胆地说出来,需要勇气和自信。也为接下来的正确认知做好了铺垫。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万花筒》中,当孩子们玩万花筒发现看到千变万化的美丽的图案时,我请孩子们猜一猜,万花筒里究竟有什么?孩子们有的说里面有花,有的说有镜子到底有什么?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急于验证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拆一拆来了解万花筒的构造这一环节就水到渠成。
2.说一说,大胆表现。
科学活动中,探索的过程往往由多次操作实践组成。而每次操作完,一定要组织交流环节。交流时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的过程,梳理自己的经验。同时老师还要设计一个个深入探究、提升经验的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大胆发表见解。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中,当孩子们尝试用扇子、小鸭等材料造风这环节后,及时组织孩子们集体交流:有没有造出风?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操作发现。有的说,我用扇子使劲煽,煽出了风;也有的说,我用力捏小鸭,小鸭嘴里有风吹出来。那风是怎么形成的?我举起塑料小鸭,问孩子:小鸭肚子里有什么?孩子们说有空气,那用力一挤,里面的空气跑出来了,你们是不是感受到了风。那风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终于说出了“空气流动形成风”这一重要概念。总之,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及体会勇敢地说出来,不仅能巩固认识,也能提高孩子的参与程度。
孩子的个体认知水平都不一样,而通过必要的交流就能让孩子对新的知识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能每个孩子的经验都是零碎的,是一个个点,通过大胆交流以及教师的提炼,许多点能构成面,形成科学共识,使孩子的新知得以提升。因此学会倾听和分享是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孩子学会倾听,而老师也应该加强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当有孩子发表意见的时候,老师引导其余的孩子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将有利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理解,而将一些错误的信息即使进行纠正,随着此过程的进行,最终孩子所获取的认知将远远超出独自一人所能获得的。
“动起来”,科学很精彩。当孩子在完成活动身体、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这些外显动作时,大脑在飞速旋转、积极思考,所以说动手、动口和动脑是相辅相成的。在猜测、操作、交流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获得的科学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动起来”,科学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