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2015-12-25孟庆春
孟庆春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吸收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须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的实施,为小学生的数学科目铺平道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引导 策略
1、小学数学中开展“有效引导”的重要性
1.1数学学科特征决定
数学是一门源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其本身就是将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系统化处理,以此来帮助人类更加高效地认知与改造世界。数学作为一种学生未来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不但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具有密切的联系,更是决定了學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与能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数学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其蕴含的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抽象化思维的内容,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针对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影响教学的效果。
1.2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新兴的事物以及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兴趣,这为开展引导性教学创设了条件。相反,其对于一些已经熟悉的知识与结构很容易失去兴趣,再加上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良好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同时也让其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参与课堂的意愿与效率,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创设条件。
1.3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决定
从压力与动力的关系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常说压力会催生出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小升初,普遍具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掌握了基本的原理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迷惑性的条件,让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学生必须要充分掌握细节才能够从容应对。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面临压力,而良好的引导,正是学生化压力为动力的工具。只有顺利掌握了压力与动力的转化,才能够实现厚积薄发,为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的具体策略
2.1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但可以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更是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提升学生的学习框架结构的完整性,让其能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提升。当前,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建立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要求,所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说是学生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比如,在进行“三角形”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三角形物件的图片,首先在课上让学生们辨识老师展示的图片,并分别只认出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依次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属于三角形结构。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中,学生们开动脑筋参与了教学环节,同时也就收获了印象与知识。
2.2通过有效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并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数学科目学习包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想象,猜测,计算,推导,验证等方式方法进行学科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及教师给到的学科知识,通过简单的实验,推理与验证知识,通过计算运用知识。经过完整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应用更加灵活,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知识本身与生活联系紧密,在生活中,学生大多遇到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列出部分生活中的统计数据,例如学校历年小升初考试的平均分数线的条形统计图,学生近期考试成绩的数据统计图,学生最近参与社会实践的频率的数据统计图等等,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进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介绍,留下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数据为主题,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习过程中,认为统计图不难制作,当真正自己动手时,会发现需要做的工作复杂细致,学生要选择统计项目,要搜寻数据,甚至自己调查得到数据,要设计统计图数据类型,再进行绘制。通过条形图制作过程,深入理解知识内容,记忆深刻,形成数学学科思维。教师应积极组织此类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习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3通过交流合作进行有效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生动的,活跃的,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个性发展。除了学习知识这一目标,动手实践,探索思维的培养与沟通协作也是学习小学数学科目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们可以进行对话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说到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补充,学生的意思会逐渐明确,更加了解“原来我是这样想的”,教师与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联系.发生思想碰撞。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插嘴打断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发音仔细倾听,加以引导,再倾听,再引导,这样远比大家都开口的热闹的课堂有用。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得到丰富的、完整的认知,逐渐建立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捕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达到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效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形似多样,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行讨论,辩论,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之间形成思想碰撞,从其他同学处得到启发,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思路拓展,并且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融洽。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水平,同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以及重视学生的错误、选择合理的引导方式并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也希望能够为顺利开展引导式教学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 5,06:160-160.
[2]叶爱洋.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13,06: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