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2015-12-25孙德成
孙德成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项行之有效的建议及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 建议及方法 意识培养
新时期下新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现阶段内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去创新思想、去不断提升自我知识与能力,要有意识的挖掘学生身上具备的发展潜力,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借助数量关系的建立,去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图形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字和数字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简单运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建立清晰易懂的数量关系,进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去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量关系是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和关键,抽象的数学间的计算和形象的图形之间的表述都离不开数量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借助数量关系,让学生能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建立数量关系相关模型,然后让学生去运用所学过的公及规则去解答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两步运算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某间会议室4天能够接待160人,那么9天能够接待多少人呢?”教师通过该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去分步骤解决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去了解题目中的具体意思;其次要分析题中涉及到的逻辑关系,进而建立相关的数量关系;然后要运用之前学过的公式以及运算规则去计算;最后对思维进行扩展。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4天接待160人,得出每天接待40人,进而得出8天接待320人,之后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因为8天是4天的2倍,因此8天接待人数直接是4天接待人数的2倍,也就是320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逻辑关系,进而去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发散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中的相关思想及方法都是人们在长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精华,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教师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能够站在思维和方法的高度上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具备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数学解决问题中常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将数字和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思维力式的转变,去灵活变换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而能够掌握生动而具体的解题元素,进而能够快速解题、巩固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的主题为“确定起跑线”,教师先让学生在课下去操场中实地观察一下操场的形状,并画下来,教师在课上提问学生“外跑道拐弯处为半圆形状,外跑道的半径要比内圆大,但是怎么样设置起跑线才能够保证跑外圈的学生和跑内圈的学生比赛具有同样的公平性呢?”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画图分析,将跑道分为长方形和半圆两个部分,进而构建阶梯型的跑道形式,并结合内跑道以及外跑道的半径,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计算,借助数形结合方式,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化归思想,掌握解题方法
作为数学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思想,化归思想能够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夠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通过细化解题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化归解题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将题目转变为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解题,通过思维的变换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化归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拼凑、分割”等方式,将梯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去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推理及分析能力。在学习“两化数乘两化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乘法的分配率去解题,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去解题,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蕴含的解题信息,进而强化学生综合性解题能力。
四、通过自主归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意识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方式,教师借助解决问题相关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主动探究学习。作为学生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去分析、总结和归纳相关的解题方法和数学知识,进而达到拓展和延伸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在有效巩固学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结
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解决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合作交流学习以及互动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训练中强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红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15.
[2]李晓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空白艺术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84
[3]邹惠卿.浅谈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式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4-165
[4]徐朝春.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