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2015-12-25朴美子王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研究

朴美子 王莹

摘 要:在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该文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研究;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3-117-03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for Bio-engineering Major in Agricultrual Univerisities

Piao Meizi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plied school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the educational ideas,educational pattern of bio-engineering major have been discussed for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Bioengineering;Teaching research;Applied talent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高校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激烈的竞争要求高校走特色发展、异质化发展的办学之路。青岛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高等院校,于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重点专业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養方案修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业考核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优化为重点,全方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五大专业之一,主要学习微生物学、发酵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从事生物工程和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管理、应用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岛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改变误区,提高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思想认识

历届的大部分食品学院的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有常见的误区,即听到生物工程专业,想到的就是研究DNA、克隆等前沿生命科学,普遍认为此专业不适合找理想的工作。为此,笔者在每年的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大量数据的案例、图片和文字的解释,说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工程产业在目前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如小小的一只蜘蛛的肠道中提取分离产生高效蛋白质分解酶的微生物,并经过基因工程转化的工程菌所产出的蛋白质分解酶在食品、饲料、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中被利用,其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感悟生物工程专业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知识,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会带来的价值和效益,使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活知道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思想面对专业课的学习,并做好短、中、长期的学习计划,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准备。

2 突出培养人才的个性

调查表明,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欠缺是企业反映最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所谓的综合素质指的主要是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水平、人文修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批评、创新能力等,其实质即是指人的个性。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而当代高校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生物工程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涉及的课程范围比较广,如化学、微生物、工程设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因此,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现其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蒸馏酒工艺学、蒸馏酒工艺学实验、氨基酸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实验、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实验等课程,增加了专业课的学分和总学时。

3 加大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在青岛农业大学建设“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的环境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为农业产业化和食品产业国际化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食品人才为目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油加工、生物工程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5个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生物工程专业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加大了公共课及专业课学分及总学时,缩小了学科基础课的学时。原先的公共课32总学分、512总学时增加到34.5学分和584学时;原先的专业课18.5总学分和296总学时增加到30.5学分和488总学时;原先的专业基础课53.5学分,856总学时减少到53学分和848总学时。大量增加专业课和公共课程数,增加其总学分和总学时数;减少大学物理学、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分及学时,增加CAD制图实验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总学分基本保持不变。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职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生物药品、食品、饲料等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公共课中的一些哲理性的知识、目前形势及政策的正确分析、各种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是学习专业课的很好的动机。

4 重视实践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改变“走廊式”企业参观实习模式,改变集体式演练实习,多建设教学基地,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基地或企业参与到生产的每一环节。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使学生系统而全面掌握利用什么样的原料,什么样的微生物,经过什么样的控制技术及分离过程以及设备,形成什么样的产品,即全面了解某种类型的产品相关的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的整个过程。采取多种渠道,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如葡萄酒、啤酒、白酒、酶制剂、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发酵调味品、生物药品等生产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参与到工业化的生产当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平行推进、交替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到学用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教学实习的效率,并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某种产品的形成过程,大大减少或取消每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将分散性的教学实习设置一个大型综合实践课程。原先各1周的的生物工程设备教学实习、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实习、有机酸工艺教学实习等3门课程的分散性教学实习汇集成生物工程综合教学实习,将发酵调味品工艺学教学实习、酿酒工艺学教学实习、蒸馏酒工艺学(新增设)教学实习汇集成酿造工艺学综合教学实习,从发酵、代谢控制、分离、纯化等全部上、下游过程能够获得全面的了解。

5 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在科研活动中的应用方式,不断的研究活动如何能够产生创新思维,如何做逻辑性研究和系统性研究。

比如,在山东省鱼类产品较多的优势环境下,从章鱼的食习性中研究推论,章鱼肠道中会有产生蛋白质分解酶的微生物群,利用短蛸和长蛸章鱼中分别分离出了产蛋白质分解酶的菌株,并利用到水产品加工下脚料的发酵中,开發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此反复的科研活动中,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研究,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效益等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懂得实践教育的实际重要性和创新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在不断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理解学高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科研活动与企业产业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使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开拓、服务社会的重要理念。

6 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重视学科队伍的培养,努力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组织开展名师示范课,组织青年教师到场观摩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学校、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派遣教师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7 改革考核方式

打破以往的考勤10%、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70%的惯例,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适当减少期末成绩的比例,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以预习、小测验、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益。实验成绩评定侧重于反映学生科研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设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即便是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原因并且解释失败的理由科学、合理,也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成绩,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酶工程实验课程为例,考试应以实验结果产物(酶固定化产物)来进行考核实验的整个设计方案和结果,改变以往的出勤和实验报告成绩来进行考核的方式。

8 构建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体系

设立创新创业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采取各种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的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的能力。积极响应以学校或学院单位组织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通过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达到培养“生物工程产业需要型人才”的目的。

9 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体制与机制

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食品、饲料、生物药品以及化妆品方向的企业保持联系、沟通和交流,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同盟。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一方面可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全新理念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可为年轻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高效老师认识和发现企业的技术改革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科研活动,同时形成的科研成果也能较快地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根据各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试行企业定向培养学生,使学生提前融入到企业环境,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探索、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鎏,陈侃,卢柯旸,等.新时期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1(21):177.

[2]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8-1229,1232.

[3]周永生,唐丹旭,闫海超.浅谈企业人才培养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9(12):304.

[4]林捷.浅论企业人才培养的误区与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4):52-54.

[5]高峰,张求书.企业需要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6):12-13.

[6]王连军.企业人才培养的四个重点[J].人力资源,2011(6):58-61.

[7]张伟萍.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25-2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