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思明辨跃升性命体验的澄明境界

2015-12-25刘鑫

雪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喜剧美学历史

刘鑫

【摘要】喜剧美学在我国已经悄然成风,其研究成果璀璨夺目,《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在这些成果中显现出颇为耀眼的成就。就理论著作的知识传达、原理推演、书写精神等方面来看,该著作体现了独特的关学风貌:在哲思明辨中调配话语,在学本归位中栖身家园,在承前启后中彰显境界,在性命体悟中品鉴生存的风格。这种创作境界,是在性命体验中书写生存的风格,在学术书写中诠释了喜剧的宣言,显示出喜剧关学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哲思;性命;书写;境界

《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是我国喜剧美学学者魏久尧先生的学术专著。其以哲学美学的坚实基础,逻辑一贯而体系完备地梳理了中国喜剧艺术的发展历程,宛若一盏长明灯,照彻了中国喜剧历史道路两旁所有的疏离与隔膜。在新时期喜剧美学的这种璀璨的学术灯火中回望,《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的学术意义,绝不仅限于闪亮学人们的行程,而更是构建出书写者自我性命体悟的生存风格。

一、始夯为学基,在哲思明辨中调配话语

所有美学学科的分支中,喜剧美学与哲学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喜剧美学从哲学美学中获得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以此来建立喜剧美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系统,以哲学美学的思辨性、逻辑性的运思来探究喜剧的基本问题,这是喜剧美学的基本方面。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喜剧美学本身就是一门颇具哲学美学特色的学科。无论是对喜剧艺术的美学化阐释,还是对喜剧范畴的学理化研究,作为美学的研究,喜剧美学发展的每一步曲,都应当是在哲学美学纲领和规范下,置身于美学的总框架下,才能获得学术研究的资源和长足动力。正是凭借这样的阅读期待,笔者阅读了《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后,不禁感慨先生厚实的哲学美学底基。该著作在导论部分就对于各种喜剧概念进行批判分析,实现了对喜剧概念的重新定位,以此来规划中国喜剧艺术研究的逻辑起点。如果说这样的逻辑起点定位,就是为《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这部乐曲定了基调的话,那么,后续篇章抑扬顿挫的成功演绎,都是因了这基调才能将先秦历经唐宋再到现代时期浩瀚的喜剧艺术及其所处时代话语,都逻辑一贯、体系完备地涵括在同一旋律之内。也正基于此,笔者以为,《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是一部喜剧美学著作,但同时也更体现了哲学美学的运思特色。该著作将什么是喜剧的发问带入哲学美学思辨的场域,把我们的阅读期待从繁杂的感性艺术文本引向统摄喜剧概念的追思,从变动不安的美的对象引向恒久不变的美的范畴,这显然体现了形而上的哲思明辨特色。正是喜剧美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了该作应答和探讨喜剧艺术的研究理路,并为近现代喜剧美学的研究夯实了底基。

合上著作,我不禁遐想对于古代喜剧艺术做这样的研究,只是一种学理体制的查漏补缺,还是当代喜剧美学语境的呼唤。如果说喜剧范畴是外在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体,喜剧美感是审美主体对美的一种主观反映,而喜剧艺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结果,那么,就当代学术语境而言,我国喜剧研究的青年学者们一度疏离了哲思明辨的学理滋养,使得喜剧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被悬置,研究对象未明确,理论派别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方面失却了共同的场基,而呈现众生嘈杂的话语分流。因此,《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为当代阅读提供了古今喜剧艺术研究的对照,更有助于我們廓清喜剧范畴、喜剧美感、喜剧艺术三方面学术研究的差异状态和互生效应,也更有助于喜剧艺术家们借鉴这些理论成果来推进喜剧艺术的发展。当然喜剧艺术实践也抬升了喜剧理论研究的进步。当前喜剧艺术处于空前繁荣的时代,自媒体的发展又加快和扩大了这一进程,时代文化多元的发展机遇,为喜剧美学研究的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新的参照对象。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的新视域。由此可见,喜剧美学与哲学美学的紧密关切。《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这一著作的贡献不仅在于学理上的完善,也在于推进喜剧研究的新发展。

二、植根为掌用,在学本归位中栖身家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学译介的高度繁荣,大学学科专业的空前扩展,西学中心化的趋势浸染了各个学科,美学研究也似乎只有走西学之路才能通达罗马的真理。魏先生却从先前的《现实主义新论》这一著作的学术“场域”中,抽身而归,研究中国美学,从“国学”中获取滋养来解决美学问题,《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就这样诞生在逆潮而为的美学动向中。但是,从美学治学本位的角度来看,西学只是提供给我们思考问题的种种工具,根植的沃壤还是“国学”,更何况“国学”之喜剧家园已多有荒弃。但是魏先生为何以艺术研究对象,而非它者呢?这是因为,就学术研究而论,美学也只有在以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现象为对象时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学术增长点。宗白华的艺术美学研究、朱光潜的诗学美学研究正是沿了这样的理路,才获得了学界的赞誉。可见美学学术境界的提升与研究对象的选择紧密关切。在艺术转向中,喜剧艺术的选择契机,是缘于以陈孝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喜剧艺术的美学研究,正时值初创成长的关键时期,魏先生明锐地捕捉到这一学术契机,便栖身中国当代喜剧美学学科建设的大家庭。可见,《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的发表显现出了当代美学对于中国喜剧艺术的关注,这种由西学向“国学”的毅然转变,是学术眼界开阔、深谋远虑的结果,也是顺应时代喜剧美学潮流的发展,又引导并推进喜剧艺术潮流的发展。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既注重在哲学美学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喜剧美学理论,又不惜笔墨垂青于展示中国喜剧艺术颇具审美特性的多姿多彩。

了解了这本著作所表征的学术转变,也引发了我对其学术“场域陌生”与否或重构“场域”能力的思索和担忧。但是,通读作品后,我却发觉自己成了杞人忧天的多余者形想。表面看来《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喜剧艺术史的著作,但实际上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他对中国喜剧艺术的理论分析出色而透辟,限于主题,该著作虽然仅仅考察了艺术的一种形式喜剧,然而得出的判断却能够包括以前未曾发掘的中国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通过对中国喜剧艺术书写复杂性的揭示,对喜剧的诸种范畴一一怪诞、讽刺等的分析,喜剧语言特点的概括,均触及喜剧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同时他的历史逻辑研究方法也为进一步探讨喜剧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经验。中国喜剧诙谐幽默的语言,知趣迭出的情节,令读者在轻松欣赏中细心思索,捧腹大笑时超越提升。但是魏先生的写作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要赞扬这些艺术家们高超的艺术成就,更是要尽可能地展现中华喜剧艺术的美感风貌。从西方哲学的思辨之路出发,魏先生的美学成就已蔚然成风的作为,显然表现出了一位严谨治学的知识分子,练就了一身逻辑研究的硬功夫,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坚韧品格。《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展现出其对中国历史,对中国古文的轻车熟路的驾驭,在深厚的国学积淀中,依然可以见出这种不畏艰辛的“功夫”效应。当然,国学专家所担忧的学术本位的国别立场,并没有成为这本著作的洋伤。相反,我们应当赞叹和欣赏,其既运用了一些西方美学的思考工具,却又巧妙地规避了比较美学的西学倾向,完整而立体地、适度而深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喜剧艺术的独特美学品格。喜剧美学评论、历史阶段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分析,在时代背景、历史传承、创作态度、喜剧趣味和审美境界的理解,都十分准确和深刻。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思维阔远,卓有见的。

三、泛爱于掌养,在承前启后中彰显境界

《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的得美学研究从哲学思辨的认识论层面,跃升为对喜剧艺术与性命体悟关系的揭示,推动和提升了艺术创造和审美阅读的体验化进程。90年代末,经过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艺术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喜剧艺术得以在新文学的潮海中扬帆破浪。满怀这般喜悦之心,全面探索中国当代喜剧艺术的人文内涵,自然成为美学研究者的学术选择。因此,在国内享誉盛誉、成就卓越的喜剧美学家陈孝英先生探寻出的喜剧美学潮流中,魏先生有胆有识、审时度势、推波助澜。但是,当代喜剧艺术的粗俗话、商业化生态语境,又令学者们望而却步。改变现状的办法之一,对于喜剧美学研究者来说,就是进行古今对照,上演一些“古装戏”来讽谏今人。《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通过对中国喜剧艺术的政治讽刺和幽默特色揭示和阐述,告诫今人,那些从上半身游移到下半身,从低俗逐渐变为粗俗与恶俗的所谓艺术作品,没有经历喜剧美学观念的打造,未进行心灵养育,只需动用经济的品牌效应,媚俗挖俗,铺天盖地地宣传炒作,疯狂利用名人偶像、团队制作、媒体宣传、粉丝渲染,似乎已势不可挡,然而来之迅猛、去也匆匆,经不起喜剧美学的检验,就必将为历史所淘汰。正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喜剧艺术的美学研究,关乎当下艺术人生的性命体悟和境界提升。只有准确把握喜剧的美学内涵,才能正确认识拥有几千年诙谐文化历史的中国喜剧艺术,也才能理解中国喜剧艺术展现在世界喜剧艺术史上的独特魅力。《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让我们阅读到大量的幽默故事和讽刺作品,博览了中国喜剧艺术的形式灵活、内容生动、情感真实的全貌,但是它的定位并不单单是对中国喜剧作品全集的历史秩序进行美学诠释,更是以哲学的积淀,对喜剧作品思想性的分析,穿透文本形式的愉悦表层,而通达内涵深蕴的哲理,通过经典喜剧艺术作品的人物、结构、超越、功能的美学分析,让读者领略中国喜剧艺术区别于西方幽默喜剧的美学风貌。

透过《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我们发现传统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和社会伦理意义,使得喜剧艺术可以作为审美教化的范本,这是对上层得失的考见:当然作品在智与愚、生与死、庄与谐的张力间,也呈现出更为广阔的自娱自乐的情感体验历程,也就是中国大众的生存境况。这表明喜剧作为艺术反映了人之生存的基本状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喜剧艺术的讽刺准确、有力而适度,这些作品诙谐幽默又不乏严肃深刻,逗人发笑而又引人入胜,在世界喜剧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可以引导喜剧艺术作为心灵寄托,避免沦为满足视觉刺激的娱乐工具。如果说喜剧艺术的使命是在娱乐愉悅的基础上筑起文艺审美靓丽的风景线,那么,喜剧研究也会在艺术园地之上提升研究者的心灵与精神。当然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喜剧艺术不像当下的喜剧具有明快活泼的时代色彩,那些感伤、晦涩乃至荒诞的冷笑之美,让现代人的体验总恍如隔世,但它留给我们的启发值得我们长久地去深思,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在思想和观念的积淀上步步高升。

四、生存于掌路,在性命体悟中品鉴风格

中国喜剧艺术通过滑稽可笑的“丑”的艺术形式,体现社会内涵,呈现“寓庄于谐”的审美效果,令观众感到快乐、顺受的审美体验;当然,其也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揭示出反观喜剧之丑的喜剧兴想。如果说喜剧艺术的这种独特魅力诚如《黄帝内经》所言,笑为七情之首,能化淤滞,通气血,有益智健脾之效,常笑之,可延年;那么,对喜剧艺术的审美关照便是一种生存风格的选择。《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也就是作者的人生艺术化选择。这也就是说说《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可以当作魏先生的喜剧写作来解读,我们通过作品的阅读,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自身素质和修养在作品中的魅影显现。换句话讲,虽然该著作中无处不见中国喜剧艺术作品的身影,却又处处显示出他渴望跳出艺术作品,来表达他所体悟到的喜剧美感的强烈书写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比较》《现实主义新论》《喜剧艺术与中国历史》《中国喜剧美学》《世界喜剧历史》《艺术审美性命》《禅宗与文化革命》《道德与虚无》等著作,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来呵护生命,这正是魏先生喜剧美学书写的真正价值指向,热爱生命是、同情生命、敬畏生命是就是这种指向的性命维度,这也是从西方美学中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喜剧感悟而来。他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科技化和货币化世界,我们的心灵被物欲遮蔽在晦暗的角落,而他将写作作为一种体悟,悟得实在、真实、充实的生命,在平静而致远的写作的道路上,感受性命的滋味。作为生存美学的关注者,我看到了他在写作路上用率真的性情、敞亮的心境所体验着的美妙人生,因此,我相信,只要身体在,体悟在,他的喜剧美学书写,作为生存的风格就一直行进在学路上。

当然这种以性命体验为生存风格的美学书写,也是魏先生为中国喜剧美学薪火相传构筑的精神境界,其宏大精神足以扩展喜剧美学宣言,昭示喜剧美学的后生者,在今天的话语时代,彰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意识形态,并以此在喜剧生活中调配出更为丰富的人文色彩。

参考文献:

[1]邝邦洪.新时期喜剧美学研究概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2]仪平策.古代与近代喜剧关学之比较[J].艺术百家,1989,(3).

[3]朱立元.一部具有原创性的喜剧美学范畴史著作一一评介《幽默理论关键词研究》[J].东岳论丛,2010,(11).

[4]修倜.喜剧美学: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一一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论推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5]俞吾金.喜剧美学宣言[J].中国社会科学,2006,(5).

猜你喜欢

喜剧美学历史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纯白美学
新历史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妆”饰美学
历史上的6月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