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省域空间差异研究

2015-12-25丁刚,上官碧芬

关键词:基尼系数差异评价

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省域空间差异研究

丁刚,上官碧芬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在建立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GPCA模型和基尼系数分解法的运用,对我国30个省域2006-2012年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在评价区间内,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各省域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西部地区的提升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三大地区之间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差异有所减少,且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GPCA;基尼系数;评价;差异

中图分类号:F224;F205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能源的损耗与日俱增,来自能源方面的压力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节约意识较为薄弱、节约型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尚未充分建立等现象。

目前而言,已有学者开始对如何建立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但其系统性和可资应用性仍有待提升,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套学界一致认可的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且已有的研究大多仅围绕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如,刘晓洁等从节约发展指数和节约协调指数两大方面进行扩展分析,建立了包括4个层次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建设状况[1],但其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有待检验,且单独使用熵值法并不能对各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动态性不足。丁刚等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绩效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其指标体系设计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数据的处理方面,仅仅将福建省相关指标数据与全国平均绩效进行了简单的横向对比[2],也存在动态性不足的缺陷。孙福明等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径规划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寻求福建省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对策,以定性描述为主,未能从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对区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问题进行综合探讨[3]。

针对区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空间差异问题,学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各异。如,向琳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武汉和长沙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的差异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指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与不足[4]。吴小节等在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5]。付双双亦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6]。上述研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以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为立足点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General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模型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其空间差异进行较全面系统分析的研究尚未在该领域充分开展。

综上考虑,本文拟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6-2012年省域节约型社会绩效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并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各个省域之间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分析,从而为促进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统筹提升提供对策建议和实证依据。

二、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和反映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由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系统非常繁杂,层次繁多,各子系统之间又相互交汇以及互为输入输出,因此,必须在繁杂的指标中挑选出那些可度量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7]。再根据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深层次涵义,结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的一些基本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来构建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

以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为立足点,根据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所有指标数据均可通过各种统计年鉴获得),借鉴已有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1-2],经过专家咨询与反复研讨,去除其中明显相关的指标,最终从四个操作性较强的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基于GPCA模型的评价过程

1.GPCA模型简介

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数据的积累,在目前的研究中,人们对于数据的分析不仅仅局限在截面数据,开始对大量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截面数据表序列进行分析。若单独对各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则不同的主超平面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年份的数据表中,因此难以保证各年份的数据表分析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在对这种面板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就要通过寻找一个对全部数据表而言是统一的简化的子空间,使各个数据表能够在该子空间上映射并且表示出来,使得该子空间能够取得最合理的综合效果,经过上述处理的模型称为全局主成分分析[8]。为实现对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动态把握和准确评价,本文拟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来达成这一目的。

对于GPCA模型的构建原理和基本步骤,有相关文献[9]已做了详细介绍,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2.评价过程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2013),本文构造了一个2006-2012年全国各个省(市)区的相关指标数据集(由于数据可获取性的原因,这里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并将获得的相关数据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制成全局样本数据表。首先标准化数据,然后利用stata10软件在上述的基础上运用KMO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结果显示,KMO的数值为0.8613(一般当KMO值大于0.7时,即认为适合做全局主成分分析),可见对样本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是可行的。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可得到全局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见表2)。

表2 全局特征值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

由表2可知,前4个全局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已达82.18%(高于80%),分析效果较好。其中f1,f2,f3,f4(分别代表第一至第四个全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82%,10.88%,9.81%,6.68%,本研究可将上述四个确定为所应该提取出来的全局主成分,由此可得如式(1)所示的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综合得分F综的评价公式,并经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F综=0.5482f1+0.1088f2+0.0981f3+0.0668f4.

(1)

(三)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各省域的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同2006年相比,2012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域各省(市)区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综合评价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经计算可知,同2006年平均得分相比,2012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平均综合得分上升的幅度分别为0.68,1.69和2.02,其中东部上升最少,中部次之,西部上升的幅度最大,全国范围内各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2006—2012年排名上升的省(市)区共有13个,分别为宁夏、广西、内蒙古、陕西、四川、浙江、福建、山东、海南、湖北、湖南、安徽和山西,其中西部地区有5个(占比为5/13),而东部和中部各4个(占比均为4/13);排名下降的省(市)区共有12个,分别为青海、新疆、云南、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河北、江西、黑龙江、吉林和河南,绝大多数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为5/12和4/12);由此可知,西部地区的提升相较于东部和中部更为明显。

三、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分析

为了对所得结果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本文进一步使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各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处于何种水平。

(一)基尼系数测算方法简介[10]

本文使用的基尼系数分解法借鉴了Dagum[11]的研究成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基尼系数可进一步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Gw和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Gb,即G=Gw+Gb.据此计算得出的基尼系数值介于0和1之间,其数值越大说明其存在的差异越大。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分析

本研究应用如前文所述的基尼系数分解法,基于统计分析软件matlabR2010,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6-2012年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空间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

1.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同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基尼系数最高,说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域间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差异最为明显,其数值虽然在2008年有所提升,但是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从2006年的0.34下降至2012年的0.25(年均下降速度达1.6%)。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从2006年到2012年一直处在波动状态,但波动幅度非常小,基本保持在0.01以下。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基尼系数高于中部地区,小于西部地区,从2006年的0.0973下降到2012年的0.0496,只下降了0.0477,年均下降速度低于0.8%.

2.区域间差异分析

从表3可见,东部与西部之间、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异较显著,而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东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下降速度也相对较快,从2006年到2008年先降后升,而在2008-2012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不论是东西之间、东中之间,还是西中之间,区域间基尼系数自2006年始的变化趋势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8年)基尼系数先变小后增大;第二阶段(2008-2012年)东西、东中和中西部之间的基尼系数均有一定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0.1011,0.0399,0.0720。

3.总体差异分析

据表3可知,总体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而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所占比例非常小。自2008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基尼系数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0.0627下降到2012年的0.0461,占总基尼系数的比重也由25.8%上升到27.6%,说明在我国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差异中,东、中、西部内部的差异所占比例有所提升。2006-2012年区域间基尼系数占总基尼系数的比重从75%下降到72%,说明其影响程度正逐步减少。

四、结论

本文从中国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可信任度及其代表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指标体系,运用GPCA模型,在得到我国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综合得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2006—2012年,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各省(市)区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西部地区的提升相较于其他两个地区更为显著。

2.虽然近年来各地区之间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但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仍存在显著差异。从区域内部层面来看,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基尼系数的差异较为显著。2012年,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基尼系数数值达到0.2476,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数值都低于0.05。从区域间层面来看,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2012年,东西部区域间的基尼系数的数值达到0.2213,而东中部区域间的基尼系数的数值仅有0.0817。从总体来看,区域间差异是产生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各省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之间的差异仍十分明显,不均衡态势尤为突出。现阶段为促进各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统筹协调发展,应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全国整体来看,考虑到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一直居于全国后列,应将这些地区的节约型社会建设作为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加以对待;对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位居前列的地区,应继续支持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其他地区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洁,沈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382-391.

[2]丁刚,金少芸,黄志强.我国省域人口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7-12.

[3]孙福明,卿松,陈旻.福建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研究.东南学术,2012(5):97-105.

[4]向琳.“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武汉大学,2013:95-99.

[5]吴小节,杨书燕,汪秀琼,等.广东省21个地级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城市观察,2014(4):148-156.

[6]付双双.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186(4):15-18.

[7]左其亭,吴泽宁.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关键问题.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13(3):1-4.

[8]任若恩,王惠文.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理论、方法、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9]丁刚,胡联升.中国区域人口安全发展态势及其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基于GPCA模型和ESDA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84-87.

[10]王云飞.我国地区收入差异变化趋势——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28-32.

[11]Dagum C.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Empirical Economics,1997(4):515-531.

Study on the Provincial Spatial Differences

of China’s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DING Gang , SHANGGUAN Bi-fe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Fuzhou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vincial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this paper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spacial differences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30 provinces from 2006 to 2012 through GPCA model and Gini coeffici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n the evaluation interval,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he provincial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has decreased to some degree, and inter-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Key words: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GPCA; Gini coefficient;evaluation; difference

(编辑:赵树庆)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差异评价
相似与差异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什么是基尼系数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