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
2015-12-25邓先强,肖琳,阚丽萍
老年抑郁症患者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
邓先强肖琳阚丽萍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目的探讨肇庆市老年抑郁症的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 及自编问卷表对肇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716份。结果肇庆市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16.62%;睡眠、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性格、体育锻炼是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人抑郁症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非抑郁症组。结论抑郁症是老年人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保持健身运动、与人和睦相处、积极心态与老年抑郁症低发生率有关,应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卫生服务。
关键词〔〕抑郁症;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No.JXGG201309)
第一作者:邓先强(1969-),男,讲师,主要从事体育康复、运动医学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数据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威胁人类的第二大杀手,而老年人有自杀倾向和自杀者50%~70%继发于抑郁症〔1〕。抑郁症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消极悲观、兴趣、思维和意志活动减退,同时伴有运动能力障碍〔2〕。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水平,也可以缓解抑郁症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探究运动能力与老年抑郁症之间的内在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2~3月向肇庆市端州区城西5个社区60岁以上的800名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按知情同意、自愿原则参加运动能力测试及问卷填写。回收有效问卷716份。
1.2问卷调查法①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2〕。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容易激惹、活动减少、消极悲观、痛苦、退缩的想法。GDS共计有 30 个条目。每个条目以选择题进行“是”或“否”形式作答。30个条目中 10 条反序计分,20 条正序计分。每项中表示抑郁的选项问答得1分,反之得0分。评分标准为:0~10分为正常,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21~30分中重度抑郁症。②自行编制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婚姻、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障等一般情况。
1.3测量法①闭眼单脚站立平衡测试(平衡能力):受试者闭眼,身体自然站立,听到“开始”的口令后,任意抬起一只脚,测试员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抬起脚着地或支撑脚移动,立即停表。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4〕。②选择反应时(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反应测试仪进行测试。受试者用中指按住“开始键”,等待信号发出,当有任意信号键发出时(声音、光线同时发出),受试者用最快速度去按该信号键;信号消失后,重新开始第二次操作。受试者完成5 次信号应答后,所有信号键都会同时发出声音和光,提示测试结束。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测试所用仪器为国家指定国民体质监测专用仪器〔4〕。③10m距离步行速度(位移速度):受试者听到“开始”的口令后,以最快的步行速度通过12m的测试区,测试员在受试者通过2m的预走区即刻按表计时,记录10m的通过速度。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单因素分析。
2结果
2.1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抑郁119 人(16.62%),其中轻度抑郁106人(14.80%),中重度抑郁13人(1.82%)。
2.2老年抑郁症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无论男女,非抑郁症组闭眼单脚站立平衡测试、选择反应时、10m步行速度3项运动能力指标均明显优于抑郁症状组(P<0.01)。见表1。
2.3人口社会因素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关系婚姻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和职业、社会保障、有无固定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性别运动能力比较( ±s)
与抑郁症组比较:1)P<0.01
表2 人口社会因素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关系〔n(%)〕
2.4生活状况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关系如表3所示,生活居住条件、睡眠质量、食欲和家庭/亲友/邻居关系等4项中随着自评程度的下降,抑郁症状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1); 在性格是否乐观、是否喜爱体育运动、有无业余兴趣爱
表3 生活状况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关系〔n(%)〕
好、是否主动获取预防保健知识方面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由于调查工具、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不同,各地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袁群等〔5〕报道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3.5%;高月霞等〔6〕采用抑郁量表在南通市的调查显示16.11%的老年人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陈静等〔1〕对武汉市 898 名城区老年人调研,结果显示抑郁症发生率为6.35%。本次调查表明抑郁症也是肇庆社区老年人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的逐渐衰退,经济收入及社会角色等的改变,心理负担增加,疾病的增多,适应环境能力的下降等都会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Tsutsumi等〔7〕的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体育活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Mcneil等〔8〕研究发现,体育运动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症状。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体育锻炼的生理机制主要是减少抑郁状态下释放的激素、油脂;提高老年人体内的肾上腺髓质产生的茶酚胺,从而降低抑郁引起的焦虑感;运动对大脑神经中枢具有良好的刺激,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减慢神经细胞的萎缩和退化过程;体育活动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间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无显著性,可能与调查的样本有关。国内有学者调查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与增龄有关〔10〕。本研究老年人抑郁症状非在婚老年人比在婚老年人发生率要高,这与多数学者调查报告结论相一致〔11,12〕。非在婚老年人由于独自生活,缺少交流沟通对象,容易孤独,身体功能减退,失去伴侣时无法尽快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家庭成员、亲友、邻里相处和谐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Brown等〔13〕和Wade等〔14〕调查发现抑郁症与平时较少关心照顾与社会支持有关。个性乐观的老年人能积极地对待生活,与人交流,较少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减少出现抑郁症状。文盲、小学教育的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远高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因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产生自我评价低下,从而带来负性情绪,产生抑郁症状。抑郁症状与所从事职业有差异显著,无业及工人GDS评分较高,主要是与其医疗保健无保障、经济收入低、生活居住条件较差有关系。
综上,在防治老年抑郁症方面,应帮助培养老年人乐观积极的性格,积极面对生活过程中不愉快的事件,加强居住社区康体设施的建设,倡导老年人积极地参加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和邻里和谐相处,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支持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从而降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陈静,张黎明,高莉,等.武汉市城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27(3):275-6.
2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20-1.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6-131.
4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15.
5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746-8.
6高月霞,徐红,肖静,等.南通市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15-7.
7TsutsumiT,DonBM,ZaichkowskyLD.Physicalfitnessandpsychologicalbenefitsofstrengthtrainingincomnunitydwellingolderadults〔J〕.PerceptMotSkills,1998;87(37):1003-11.
8McneilJK,LeblancEM,JoynerM.Theeffectofexerciseondepressivesymptomsinthemoderatelydepressedelderly〔J〕.PsycholAging,1991;6(3):487-8.
9张红,李萍,严建雯,等.老年人体育锻炼及其对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850-2.
10韩冬梅,付云,仝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6):466-71.
11胡志,徐晓超,秦侠,等.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4): 311-2.
12吴蓉,余跃生,陈海贞,等.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20): 67-81.
13BrownGW,HarrisT.Socialoriginsofdepression〔M〕.London:TavistockPub,1978:1-9.
14WadeTD,KendlerKS.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supportandmajordepression:cross-sectional,longitudinalandgeneticperspective〔J〕.JNervMentDis,2000;188(5):251-8.
〔2014-04-17修回〕
(编辑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