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成像与谷胱甘肽转移酶P1的相关性

2015-12-25刘明,许峥嵘,刘熙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成像与谷胱甘肽转移酶P1的相关性

刘明许峥嵘刘熙鹏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张家口075061)

摘要〔〕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PA)的磁共振成像(MRI)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的相关性。方法接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手术治疗的PA患者106例,分析手术结果及垂体腺瘤的GSTP1表达情况,PA鞍底扩展与GSTP1表达情况,PA 鞍旁扩展与GSTP1表达情况及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和侵袭性联系。结果侵袭性PA 的GSTP1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PA(P<0.05)。Spearman法分析PA向下扩展程度和侵袭性呈正相关(r=0.764,P=0.000)。累及鞍底的PA GSTP1表达水平较未累及鞍底者更高。肿瘤和颈内动脉连线关系对PA侵袭性判定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4,P=0.000)。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A颈内动脉包绕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9,P=0.000)。累及海绵窦的GST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累及海绵窦者(χ2=5.382,P=0.000)。结论侵袭性PA MRI与GSTP1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联系,临床诊断可结合二者的征象及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判定,最终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成像(MRI);谷胱甘肽转移酶P1

中图分类号〔〕R736.4〔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技攻关项目(No.1321101D)

第一作者:刘明(1980-),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侵袭性垂体腺瘤(PA)是一种常见型颅内肿瘤,虽然其在组织学上归属为良性肿瘤,但由于侵袭性PA可呈现出侵袭性生长,进而侵犯周围的组织结构,经过手术治疗较难彻底根除,容易复发,增加了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诊断与鉴别的难度〔1〕。报道指出〔2〕,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甚至与肿瘤的侵袭呈现出正相关联系。本文拟研究侵袭性PA MRI与GSTP1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2014年我院接受MRI诊断及手术治疗的PA患者106例,纳入标准〔3〕:①均满足WHO关于PA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55岁;③均接受MRI及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4〕:①有其他类别的恶性肿瘤;②手术禁忌证。男48例,女58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3.8)岁。原发性PA 95例,复发性PA 11例,距离上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4年。

1.2研究方法使用GE Signa 1.5T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为轴位和是矢状位及冠状位的自旋回波(SE)T1 WI,其中TR为600 ms,TE为20 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其中TR为4 000 ms,TE为80 ms。层厚是3 mm,间隔是0.5 mm。相关扫描野FOV是18 cm×18 cm,而矩阵是256×192。增强扫描选择静注北陆药业公司的Gd-DTPA,用药剂量为0.1 mmol/kg体重。组织标本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STP1表达。其中鼠抗人GSTP1单克隆抗体及相关试剂均产于上海的长岛公司。标本经过脱蜡封闭及热修复,而后滴加抗体测定。胞质或者胞核为黄棕色染色为阳性,无黄棕色为阴性-,浅黄色及小灶区染色为弱阳性+,黄棕色及大片状的弥漫性着色为强阳性。

1.3观察指标手术结果及垂体腺瘤的GSTP1表达情况,PA鞍下扩展与GSTP1表达情况,PA鞍旁扩展与GSTP1表达情况及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和侵袭性联系。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手术结果及垂体腺瘤的GSTP1表达手术结果证实,共有侵袭性PA 67例,其中仅累及鞍底者12例,仅累及鞍旁者11例,累及鞍底与鞍旁者44例。侵袭性PA的GSTP1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PA(u=4.564,P=0.000)。见表1。

2.2PA鞍底扩展与GSTP1表达56例累及鞍底的PA中,在蝶窦腔内发现肿瘤者32例(57.14%),但未累及鞍底者50例并无此征象。见表2。PA向下扩展程度和侵袭性呈正相关(r=0.764,P=0.000)。

2.3PA 鞍旁扩展与GSTP1表达67例侵袭性PA的134侧海绵窦内,累及海绵窦者50例70侧,累及海绵窦内有95.71%(67/70)的肿瘤越过颈内动脉的外侧壁连线。未累及的海绵窦均未达到颈内动脉的外侧壁连线。见表3。肿瘤和颈内动脉连线关系对PA侵袭性判定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4,P=0.000)。

2.4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和侵袭性联系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完全包裹于肿瘤者累及67.14%,未累及海绵窦者则并无此征象。累及与未累及海绵窦PA颈内动脉包绕程度的差异显著(χ2=133.89,P=0.000)。将肿瘤朝两侧扩展越过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以及床突段的外侧壁连线,包绕颈内动脉的范围超过2/3作为PA侵袭海绵窦的有关标准,累及海绵窦的GSTP1表达水平〔(18.78±6.51)μmol/L〕显著高于未累及海绵窦者〔(12.79±8.31)μmol/L〕(χ2=5.382,P=0.000)。

表1 垂体腺瘤的GSTP1表达分析〔 n(%)〕

与非侵袭性PA比较:1)P<0.01

表2 鞍底骨质变化与侵袭性关系( n)

表3 肿瘤和颈内动脉联系、包绕程度和侵袭性分析( n,侧)

3讨论

临床上,PA是指腺瘤呈现为结节样生长,并且易于累及周围包膜的病症。部分学者亦称〔5〕硬脑膜浸润型PA即是侵袭性PA,主要是由于PA细胞侵犯四周正常的组织结构,如硬脑膜和骨质及脑和窦腔等,从而引发的相应破坏。由于此病经手术较难根治,术后较易复发,加之肿瘤呈现为弥漫性生长,对影像学诊断和鉴别产生了较大困难。报道表明〔6〕,GSTP1和肿瘤侵袭性具有正相关的联系。

本文提示鞍底骨质变化预示着侵袭程度的明显加剧,符合奚之玉等〔7〕的报道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使得鞍内压上升,继续生长后周围骨质将被广泛地侵蚀或完全吸收,至肿瘤充填到整个蝶窦,甚至通过蝶窦侵入颞下窝及鼻腔。虽然此种方式诊断侵袭的敏感程度比较低,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都是100%。因此,若发现蝶窦内有肿瘤或已进入到颞下窝及鼻腔,则可诊断是侵袭性PA。将肿瘤朝两侧扩展越过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以及床突段的外侧壁连线,包绕颈内动脉的范围超过2/3作为PA侵袭海绵窦的有关标准。Shah等〔8〕发现,影像学若提示PA累及海绵窦,则术中诊断的侵袭性与之高度一致。MRI冠状位上,腺瘤的鞍旁扩展横径大于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以及床突上段的横断面中点的连线时,经手术证实有侵袭性。由于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有肿瘤完全包绕诊断PA侵袭性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是100%。因此,若产生该征象,就可加以诊断,然而临床上此种征象却不常见。使用此种诊断方案进行鉴定亦可获得较高的价值。因GSTP1是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家族,可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硫基与亲电子疏水化合物进行结合,而后通过一系列的生化代谢反应,促使此类化合物转换成亲水性、易排泄类物质。所以其在致癌物和诱变剂及其他类细胞毒性物质的胞内解毒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报道证实〔9,10〕,GSTP1在多重抗药的肿瘤细胞中含量上升,同时乳腺癌患者体内Jun/Fos蛋白对于基因表达产生的诱导作用主要为抗药性乳腺癌细胞中GSTP1水平上升,对于转移性乳腺癌而言,GSTP1水平的上升程度更高。这亦证实了GSTP1与肿瘤转移侵袭具有较大的联系。Nishiike等〔11〕亦有类似的结果可加以佐证。综上,侵袭性PA MRI与GSTP1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联系,临床诊断时可结合二者的征象及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判定,最终获得最佳效果。

4参考文献

1刘健.垂体腺瘤侵袭性生物学指标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5):430-3.

2De Almeida Brito LB,Tinoco P,Tinoco T,etal.Right ectopic sphenoid sinus pituitary adenoma〔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4;80(5):451-2.

3代从新,刘小海,孙博文,等.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9):717-8.

4Pawlikowski M,Radek M,Kunert-Radek J,etal.Overexpression of prothymosin alpha is related to pituitary adenoma recurrence but not to adenoma invasiveness and proliferation〔J〕.Endokrynol Pol,2014;65(5):382-6.

5孙玉学,于金录,孙默,等.弥漫性钙化泌乳素型垂体腺瘤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1):77-8.

6Rao KV,Gangadharan JL,Vazhayil V,etal.Arterial infarct following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J〕.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4;5(4):434-6.

7奚之玉,王守森,赵清爽,等.垂体腺瘤患者鞍隔的MRI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8):807-11.

8Shah S,Hrabovsky D.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a patient with pituitary adenoma:can alertness prevent tragedy〔J〕.Singapore Med J,2014;55(9):150-1.

9乌优图,白吉伟,李储忠,等.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对嗅觉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8):853-5.

10Machado MC,Kodaira S,Musolino NR,etal.Persistence of intrasellar trigeminal artery and simultaneous pituitary adenoma:description of two cases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ellar lesions〔J〕.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2014;8(6):661-5.

11Nishiike S,Tatsumi KI,Shikina T,etal.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secreting 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 of the nasopharynx〔J〕.Auris Nasus Larynx,2014;5(14):115-6.

〔2013-12-07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