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基点

2015-12-24徐锋李声智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领悟文体

徐锋 李声智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教学是一种文体思维。”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针对不同文体的话语体式与结构方式去定位文本、走进文本,以文本特有的路径针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寻找教学的基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不同的文本风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何谓教学的基点,笔者认为,基点的含义应有两层,一是明白教什么;二是选择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以《最后一分钟》为例谈谈小学高段现代诗歌的教学基点。

一、 走进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与韵律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作者用凝练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在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无论什么文体都应从整体入手,当然诗歌也不例外。怎样引导学生在整体中体会诗歌大意,在整体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为深入研读奠定坚实的基础呢?

1.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完这首诗后,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用一个词写上感受。

3.认真阅读每一小节,思考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否发现自己又有别样的情感?

4.出示下列词语:风雨归程、叩问、嘴唇、伤痕、灵魂、沸腾、钟声。

(1)阅读上面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的韵母是什么?

(2)这些词语在诗歌的哪儿?

(3)再尝试读读这首诗,你发现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教学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和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诗歌的韵律,并在反复对比诵读中感受韵脚的作用和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 补充资源,领悟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由于其语言高度概括和提炼,象征意义极强,加之大量运用了现代诗歌独有的比喻、用典和含蓄等表现手法,尤其是诗中的脊梁、硝烟、虎门和紫荆等许多意象,含义较深,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很大。怎样突破诗歌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冲突,这无疑形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抓住意象读懂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二节,体会“欢腾与寂静”中的自豪。

(1)自主阅读诗歌的第二节,认读:欢腾、寂静。

①读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②读含有这两个词语的诗句,你又有什么发现?

③你有什么疑惑?你想提什么问题?

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问题。

(2)想像画面:诗人描写了哪些欢腾的场景?描写了哪些寂静的场景?

(3)引读:所以在诗人的眼中,最后一分钟是——

(4)资源补充,在这最后一分钟,摄影师们还抓拍了很多很多精彩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香港回归时精彩瞬间的经典图片。

(5)你能仿照诗句中的形式写两句吗?

2.引导学生自学诗歌第三节,体会“痛苦与欢乐”中的欢欣。

(1)请你找出第三节中的一组反义词,体会痛苦指什么?欢乐指什么?

(2)教师播放关于香港回归、虎门销烟和关于香港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图片、文本、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快速浏览并获取有效信息。

(3)看到这些,你有着怎样的心情?这就是诗人笔下的——

(4)引读:

①这种痛苦伴随着我们一百多年,虎门上空的硝烟一直如阴霾般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挥之不去,直到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才——

②每一张不平等的条约,都包含着刻骨铭心的伤痛,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所以说诗人说它是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③此时此刻,这些条约的悄然落地标志着百年屈辱、百年痛苦终于画上了句号。每个中国人的心情无比兴奋,所以诗人说——

3.解读“午夜与清晨”,感知深情祝福。

(1)弄清“最后一分钟”的时间节点以及含义。

(2)明白“紫荆”作为香港的标志。(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图片,简介香港的标志。)

(3)读出深深地祝福。

现代诗歌文体的主要特征就是善于用抽象的意象表现诗人独特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将其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的情感。课堂教学就是要在陌生处着力,因此,笔者针对学生不熟悉的这些历史事件,通过各种资料的呈现,适时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尽管课程标准中强调诗歌要反复吟诵,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其中的意境,读出感情是很难的。基于此,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还通过用语言对诗歌中关键句子的解读帮助学生领悟诗情,这样的引读真正达到了在读中涵泳诗味,在读中品味诗意的目的,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不断升华。

三、 拓展阅读,积累诗歌的语言形式

由于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所选的现代诗歌数目不多,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其独有的文学特质进行教学,但是学生接触的材料有限,加之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诗歌,他们对其表现形式的领悟往往会昙花一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特点,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积累诗歌的语言形式。

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首现代诗歌,也初步感知了其特有的表现手法。请大家仔细阅读作者李小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的《从<最后一分钟>谈新诗的几个特点》这篇文章,老师相信大家也会对新诗有所了解的。

2.比较阅读艾青的《下雪的早晨》。简要思考,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3.阅读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简要思考,诗人有哪些奇特的想像?每一节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能否以《如果我是……》为题创作一首诗歌。

通过多篇同类文体的阅读,能将阅读的理念浸润到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同诗人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诗歌表现的共性和差异,积累诗歌的语言形式。因为语言的学习运用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领悟文体
多么痛的领悟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另类文体巧谋篇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