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

2015-12-23王羿元

魅力中国 2015年17期
关键词:英语文学跨文化交流

王羿元

摘要:早在几百年前,歌德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这是人类跨文明交流的首次出现,随着时间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文学的翻译也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一直是重点难点,这主要是由于中英文化差异、传统文化浸染不同所导致的,每个典故里不仅包含着文学意义,还有历史、宗教、信仰等多重意义。接下来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的重难点,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英语文学 跨文化交流 典故翻译 “遭遇滑铁卢”

一、英语文学中典故的主要来源

(一)异教神话体系

要注意,所谓“异教”是针对基督教而言,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异教。这一划分标准是基督教所规定的,划分内容自然也是有别于基督教的其他神话体系。其中有我们最熟知的希腊神话体系、北欧神话体系,以及诺斯替教等一系列宗教内容。这其中的典故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随着在时间长河中多次的沉淀,原本的神话传说也被赋予上了文学的或者其他层次的意义,以希腊神话中“阿基琉斯的脚跟”为例,原本它只有神话功能:英雄阿基琉斯刀枪不入,只有一处罩门一一他的脚踝。所以在后世的文化演变中,英语文学中常用“阿基琉斯之踵”来形容一个人致命的弱点[1]。如果不了解这一比喻后面的神话背景,必然无法理解英文的字面意义。

(二)基督教神话体系

这一划分也可以称为“宗教”典故,因为在英语文学中宗教一词就是“基督教”的代名词。与前文提到的异教神话相比,基督教神话的典故更具系统性和象征性,尤其是象征性。它不仅是基督教神话典故的主要特征,更是它承载文学作用的主要手段一一通过象征来发挥文学作用。有关于基督教典故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数不胜数,举几例说明:“犹大”。这一词语本是耶稣门徒的姓名,后来这一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出卖了耶稣,使其被抓捕,在这一意义的延伸下,“犹大”一词在后世的英语文学作品中就象征那些背叛他人、卖友求荣的人。与之相对的是“该隐”,他是亚伯的兄弟,是第一个犯下谋杀罪的亚当后人,也是传说中第一位吸血鬼,后世文学作品中有用它代指凶手,也有用它代指“反抗者”这一意思。

(三)真实历史事件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些大事除了承载历史作用以外,也在文学作品中承担了更多指代性作用。最广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莫过于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许多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遇到“he/she met The Waterlooof his/her life”如果逐字翻译,就是“他/她遭遇了他/她人生中的滑铁卢[2]。”令不懂得这段历史的读者看的一头雾水,事实上在此“滑铁卢”一词就不代指拿破仑遭遇的那一场战役,而是它的引申义一一人生中的大败。因为在这一战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被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大败,他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因为这场大败截然终止。

(四)民间俗语

这一划分标准层引起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民间俗语不能算作典故之中,因为其没有故事内涵。事实上许多民间俗语只是流传了下来,但它的原本意义和故事早在流传中销声匿迹。但是作为英语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俗语不仅可以起到润色文章的作用,更是文学作品最具有生命力的本源性构成,况且抛开这一切,仅从翻译角度来谈,如果不了解这些民间俗语,根本无法对英语文学作品做到准确翻译。举最简单一例说明:杰克(Jack)。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会出现两个陌生人对话一方称另一方“Jack”。是否他的名字就是Jack?不见得。原来“Jack”一词用在这种语境,是指对不知道名姓的男性轻蔑性的称呼。如果了解了这一缘由,不仅翻译者可以准确地翻译原文,更能在翻译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情感性内容(轻蔑性)可谓是一石二鸟。

二、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法的意思就是不对原文本做任何变通,直接翻译而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最大程度上还原原文本,做到原汁原味。如前文所提“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对知晓这一事件的读者而言,这种翻译不仅保存了英语原文本的样式,体现了对原作者的尊重,更让读者有一种思索和阅读的乐趣。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直译法的弊端也体现出来:它对读者,而不是翻译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读者必须掌握与典故相对应的知识,才能看懂翻译,体会其中奥妙。

(二)意译法

又称间接译法。著名英国翻译家菲兹杰拉德在翻译波斯诗人我莪·海亚姆的《鲁拜集》时就采用了这种译法。这种译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把重心更多地集中到了读者这一边,意译法中的“意”是指让读者理解的意思,所以通过意译法翻译的文本对翻译受众而言是十分容易阅读的。还是以“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为例,意译法可以翻译为:“他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读者读来,简单明了,不需要再做解释。缺点就是必定会对原文本造成损害,某种程度上而言,对原作者不够尊重。

(三)套译法

套译法可以看做意译法的某种加强。在遇到内涵晦涩的语义群时,仅通过意译法也不能完全让读者心领神会,这时就可以使用套译法,既将英文典故和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典故对应起来,让读者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增强对翻译内容的理解。如英语文学中“black sheep”直译“黑羊”,套译就可以用“害群之马”一语中的地将其内涵完全展开,读者读来不仅理解,而且生动熟悉。再举一例:“Handwriting on thewall”直译“墙上的字迹”,它其实是指巴比伦王的故事:此王登基時天降大手,在墙上书字,后人解之:乃人死亡国之意,后来果然如此。面对这样的内涵,意译也无法准确概括其中含义,而通过套译“不祥之兆”则轻松地解决了其中问题[3]。

总结

同中文一样,英文中应用典故可以对文章起到润色增彩的作用,而对翻译工作者而言,如何准确、优雅地将这些典故翻译出来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为了增加读者阅读体验的必修之路。在翻译过程中做到“信、达、雅”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英文典故的翻译,除了“信达雅”之外,我们更要看重其中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深入发掘,然后用最浅显易懂的口语做出表述。要灵活运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同时也要认识到除了这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外还有许多翻译手段,我们要多方面的掌握,做好英文作品中典故的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慧艳.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2]杨艺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

[3]白鹍.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猜你喜欢

英语文学跨文化交流
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高职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
英语文学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