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湛江人龙舞传承研究

2015-12-23刘舟

武术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湛江传承

刘舟

摘要:人龙舞是湛江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升对人龙舞的理论认识,提高对人龙舞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措施,这对保护和传承人龙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 湛江 人龙舞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85-03

1前言

具有“东海一绝”美誉的“人龙舞”,是湛江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人龙舞的记载最早记载出自于《韩非子·十过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民国《海康县续志·地理志风俗》记载:“舞龙者一人为龙头,后为龙尾,次一人直卧和抱前者,脚夹后者,挨次递抬,向街直走,则念日:骑龙头,龙头落下水,骑龙尾,龙尾竖上天。”人龙舞以其极大的参与性、民族性、观赏性、娱乐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人龙舞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极大考验和挑战。本研究将人龙舞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将文化生态学运用到人龙舞的研究领域,探讨人龙舞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分析人龙舞与各文化生态系统的关系,提升对人龙舞的理论认识,提高人龙舞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这对人龙舞文化、发展人龙舞产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2文化生态学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文化变迁的理论》,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产生。这一著作中,斯图尔德对文化生态学作出了定义。他认为,文化生态学是研究特定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的学科。“文化生态学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同时,它还结合变革的其他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

文化生态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文化生态适应”,“文化生态适应”是指在某个历史时期、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文化,在另一个历史阶段和环境中得到改造和适应的过程。

湛江人龙舞从明末清初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还是社会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人龙舞的发展和传承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和理论来研究湛江人龙舞人龙舞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人龙舞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湛江人龙舞的传承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湛江人龙舞的传承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发生变化,都会对人龙舞的延续起到极大的影响。自然生态包湛江人龙舞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人文生态包括湛江区域人文思维方式、价值观、体育活动方式等,社会生态包括湛江人龙舞区域社会变迁情况等诸多方面。这三个层面一起构成了完整和谐的湛江人龙舞文化生态系统。

3.1湛江人龙舞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

湛江位于我国南端的雷州半岛上,三面环海,一面陆地,属于海洋性气候。湛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包括闽、粤、琼文化,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南部沿海自然文化生态环境,对于体育的发展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学者亨廷顿(E.Huntinton)在1945年出版的《文明的主要动力》一书中,他的基本主张是:温和的气候更有益于产生理智的思想。因此,湛江的民间艺术,传统体育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显得极具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湛江现存的民间艺术就有110多种。

湛江人龙舞发展初期,我国的闭关自守,湛江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又是烟瘴蛮荒之地,人们过着耕渔织牧的靠海吃海生活,捕捞也成为当地的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于当地的人龙舞,也正符合当地人“敬海”、“护海”的区域文化特点。因此,人龙舞作为湛江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1984年,随着湛江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沿海城市,单一的“靠海吃海”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养殖、加工等等多元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变化,人们开始接受新的体育形式,来自于生产生活的传统体育项目人龙舞,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样区域的变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多的人把时间转向经济生活中,导致参与人龙舞运动的人口减少,特别是参与人龙舞运动的年轻人,更是逐年减少,这也给人龙舞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危机。

3.2湛江人龙舞人文生态环境的变迁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湛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不仅仅有优秀的中原文化,还有古老的南越、俚僚等外来的文化,文化的交流呈现一种多元交流的态势,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殖民文化,又有本土文化;既有海洋文化,又有中原文化。这些不同形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交融与发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这里的文化类型众多,但基本上是服务于祭祀活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人龙舞作为湛江地区经久不衰的民俗风情,是当地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一种习俗。然而随着文化交融的日益深入,更多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出现在生活中,人们可选择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同时西方各种节日庆典方式的加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使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过西式节日,而本土的传统节日则日渐冷落,这也使人龙舞等传统民间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有所减弱,人龙舞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无论是内容和形式均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3湛江人龙舞社会环境的变迁

湛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由于其特色的地理位置,海路、路路交通便利,几千年来,勤劳聪明的湛江人们不仅仅创造了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作为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能力提高,人们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社会的转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出现。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处于一个极其活跃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各种西方文化产品侵入,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形态,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形态,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当代青少年。西方的种种经济和文化的输出,不仅仅是赚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宣扬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疏离与本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联系。endprint

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开始经商,出国,务工等等,特别是对于湛江地区的年轻人,对于像人龙舞这样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或远离,同时,像人龙舞这样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上传下的口传身教的方式,对人龙舞后备人才的储存和培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老一辈人龙舞表演者的相继退出舞台,未来人龙舞的参与者和传承者将会少之又少,甚至难以得到传承。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湛江人龙舞从产生一直发展到今天,原有的生态环境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变化使人龙舞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与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即使政府行为和民间行为开始大力挖掘与推广人龙舞,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后,我们可以看出,似乎一阵锣鼓喧天、鼓乐齐鸣的挖掘整理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除了一堆数字,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挖整成果,更看不到由于挖整而带来的新气象。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湛江人龙舞,原有的祭祀、信仰等功能已经弱化,更多的是用于娱乐表演,仅仅是被欣赏而已,再者西方的体育文化的侵入,原有的社会基础早已不存在,因此,作为湛江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人龙舞要传承与发展下去,就需要革新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不能革新的民族,也是保不住古的”。革新不仅仅是自身的革新,更需要我们当代社会人价值观念的革新,唯有此,湛江人龙舞才能传承下去。

4.2建议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之一的湛江人龙舞,传承与发展仅仅是政府的挖掘与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即需要从内部加以改进填充,也需要在外部大环境中加以改善。

4.2.1增添内容

希尔斯说,对传统而言,“增添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只有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迹地融入现在,成为活着的传统。湛江人龙舞的传承,需要在根植于传统文化和技术上,需要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增添,绝不能更在西方后面跑,用西方模式、方式方法来解决人龙舞传承问题。

首先,需要充分的认识湛江人龙舞文化的内涵、形式等等,只有完全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才能谈及扬弃与增添。其次,需要内外兼容,要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体育文化变革的方向、社会的需求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到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湛江人龙舞文化。最后,要将湛江人龙舞文化的技术、内涵“讲清楚”,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需要面向普通人,乃至国际社会讲清楚人龙舞的文化内涵,寓意典故等等,要让人龙舞的历史通俗易懂、老幼皆宜。再次,是“教清楚”,只有将人龙舞的文化,动作等等教清楚,才能使人学清楚,只有学清楚后,才能真正的用清楚,这样的人龙舞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4.2.2转变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转型,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的生活和价值观的侵入,导致人们价值观出现了多样性,甚至出现了困惑与迷茫,围绕民族/世界、东方/西方、物质,精神、物/心、器物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等多种尖锐的冲突在古今中西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仿徨求索,在如今商业的大潮中,传统文化已经让人不知何去何从,使人们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究竟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面对她,以至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离人们越来越远,甚至视而不见。湛江人龙舞也未幸免,也未逃脱被冷漠的下场。

中国民族文化价值观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化,而第三次正是我们目前处于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观的转化,这样世界性文化碰撞与融合,文化间的冲突与侵入,使我们民族文化面临的严峻的考验,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定位和取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忘记本民族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不能忽略西方现代文化的优越之处,当今的中国,需要一场文化革新运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每个人的思维力,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对自己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自尊心。要人们认同如人龙舞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教育,本民族价值观体系的传承更是重中之重。

4.2.3改进传播方式

当今世界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数字化不仅是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对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人龙舞的传播与推广目前更多是采用口头传播,形成文字、图片的记载并没有得到推广,湛江地区以外的人更多的仅仅是通过某些活动或者是电视某个节目来了解人龙舞,何谈深入了解或者学习?

目前,人类进入了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斯媒介和新技术给文化传播带来全新的变革。湛江人龙舞的文化传播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报刊、电视等等,更要运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介进行“多点对多点”的人龙舞文化的传播,让人很容易获得关于人龙舞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曾预言:“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有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进入新世纪的变革期,湛江人龙舞要想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多元文化融合的浪潮,以自身为根基,以融合为模式,以现代传播方式为纽带,以全新价值观为基准点,推动人龙舞的传承与发展,就像维尔·杜伦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那样,富有生机,聪明智慧。”湛江人龙舞虽然曾衰败,但是她总是能再度复兴!”endprint

猜你喜欢

湛江传承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方桩H型桩尖在湛江地区老粘土中的应用
宝钢宽厚板生产线将迁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