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2015-12-23董蕴华,郑先锋,张新成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董蕴华,郑先锋,张新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深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阐述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实施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收稿日期:*2015-05-15

作者简介:董蕴华(1975-),女,河北高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办的本科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由我校独立培养。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地方性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在“老本科院校”群体中处于弱势和末流地位,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采用“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1]。专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在河师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色,将该专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12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知识、技术和实践深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校企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使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构建“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等方面合作建立通信技术综合实训中心,与万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成一个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技术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同时与新乡华星仪表仪器有限公司、新乡金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柏科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我们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构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深入分析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依托学校特色和优势建立了以培养务实创新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该培养方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为牵引,以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为主线,将工程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突出职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以确保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

图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 “3+X”课程体系

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该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为: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和电子产品工艺及管理。针对这两项技能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更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3+X”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电子信息类学科知识变化快、创新性强,课程体系应注重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其中不变的是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变的是技术手段、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使用的器件和设备。[2]“3”指的是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综合素质3个课程平台,这类课程内容和体系相对稳定,实现厚基础;“X”指的是专业技能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类课程突出的是变,即主动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基础素质课程平台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综合素质课程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课程平台是本专业的主线,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2 实践教学重视三种素质、四种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保障。本着“早实践、多实践、四年实践不断线”的指导思想,整合专业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分层次、分步骤开设创新实践项目,构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的新3层实验教学平台,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实践培训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简到繁,逐步推进,并与理论教学互相交融,实施“教学、实践”双循环的“工学”交替、“学做”交替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图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素质能力教学环节安排时间基础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相关课程实验、软件实习1、2学期专业素质工程认知能力认识实习、电子实习、电工实习2-4学期工程实验能力课程实验2-5学期工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硬件开发实训、SMT工艺实训、毕业设计4-8学期工程实施能力电子系统设计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6-8学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1-8学期

实践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分散实践+集中训练”的教学方式,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最关键的,应加强工程实训,提高应用能力。我们通过开设不同形式的工程实训系列课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3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本科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被浙江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厦门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宁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45%以上。

(2)就业质量高,毕业生深受欢迎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电子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近几年,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毕业生有50%以上选择在河南省就业,服务家乡建设,符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其中研发和技术支持岗位占比50%以上,专业对口率较高,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在华为、中兴、富士康、浙江天煌教仪等大中型企业就业,有部分学生快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成立电子设计协会,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各种技能大赛,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本专业学生连续参加多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河南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的成绩。

4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按此方案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技能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责任编辑吕春红)

参考文献:

[1]蔡志奇.近 20 年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与展望[J]. 现代教育科学,2014( 4).

[2]贺胜军. 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2(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As an Exampl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DONG Yun-hua,et al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Xinxiang 453000)

Abstract:This paper is aimed to establish a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by analyzing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ep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 insur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alents training mod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