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到个体教会大学的史海拾遗
2015-12-23
从整体到个体教会大学的史海拾遗
中国人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西方的“外来和尚”——传教士们创建的教会大学,在清末民国时期,与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一起构成三足鼎立之势,甚至更为占优。
声名显赫的燕京大学
提到燕京大学,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生于中国杭州的美国传教士后裔,曾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也做过美国驻华大使,而他最引以为豪的一个身份是燕京大学校长。
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振。
建校伊始,燕京大学的处境非常窘迫。为此,校长司徒雷登费尽周折,在美国好友亨利·卢斯的帮助下,为学校筹集资金。他骑着毛驴、自行车转遍了北京四郊,为学校寻找新校址。最后经朋友建议,他买下了陕西督军陈树藩在北京西郊的二百多亩的宅子——勺园。司徒雷登又邀请建筑师亨利·墨菲主持设计了校园,建造了极富中国特色的燕园。1926年夏,燕京大学各院系正式迁入新校园。
燕京大学校门
1924年的燕京大学女子学院
燕京大学的校址即现在北京大学的主校园燕园。当时校园建筑的主轴线正对着玉泉山塔,从校友门(北京大学西校门)经过石拱桥后,是一处方院,院子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可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就建在湖畔。校园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均、备4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分布着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等建筑。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虽然是一所教会大学,但燕京大学的学术气氛十分自由。学校聘请了诸多知名学者任教,包括留洋归来的刘廷芳、洪业、胡适、闻一多、吴宓、冰心、冯友兰、萧公权等,还有国内久负盛名的陈垣、周作人、郑振铎、钱穆、钱玄同、俞平伯、朱自清、顾颉刚等人。
1952年,燕京大学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改组后的北京大学迁入了燕园。
1936年司徒雷登与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的合影
燕京大学校歌:“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轮奂美且崇;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原金陵大学古建筑,现位于南京师范大学内。
最美丽的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的建筑师亨利·墨菲有理由赢得众人的尊敬,因为他设计出了既能满足现代实验所需,又非常方便生活的建筑。而且它们都有着中国特色的美丽屋顶和装饰。”1923年,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开幕式期间,当时的《美以美会教报》这样评价。
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只有两个字——厚生。据说它的含义来自《约翰福音》第10章10节耶稣所说的话:“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先是在南京绣花巷办学,后由校长德本康夫人筹划建造新校园。新校园的建筑群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于1922年开工建设,1923年落成。
整个校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学和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合并为南京师范学院。
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含义: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
群星灿烂的圣约翰大学
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如果要找出这些杰出人物的共同点或者是纽带,那么校友是最好的标签,因为他们均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的雅称。圣约翰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经济学家周有光回忆,圣约翰大学不仅信教自由,而且思想自由,“我从图书馆借来马克思的《资本论》英译本,埋头看完,没有看懂”。
原圣约翰大学校长楼
圣约翰大学早期的建筑主要来自两种风格的叠加,即西方的殖民地外廊式的连续半圆券立面和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其中,怀施堂是圣约翰大学早期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早的中西合璧式校园建筑,于1895年2月落成,建筑面积为5061平方米,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四合院式教学楼。建筑正立面采用安妮女王式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风格,侧立面窗为新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背立面窗为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1951年3月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以纪念该校1921年毕业生,我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因该楼在华东政法学院校舍中排列在四十一位,故又被称作四十一号楼。
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目前原校址所在地为华东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