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杭州归于杭州的司徒雷登
2017-11-06徐迅雷
文 徐迅雷
生于杭州归于杭州的司徒雷登
文 徐迅雷
“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一个死在美国却葬在中国的美国人。”
初夏杭城,此时凉爽如春;细雨蒙蒙,仿佛润物无声。
在西湖南边长桥侧畔的唐云艺术馆,有一个高品质的展览《一位“特殊”的杭州名人:司徒雷登在1946》,于2017年6月19日在这里开展。
展出第一天下午我就骑车前往参观,逗留了一个多小时。
唐云艺术馆一楼和二楼的空间,恰好容纳了这个展览。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寿人寿世——司徒雷登的70寿辰;涉入外交——成为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重回杭州——获授杭州市荣誉公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司徒雷登用过的皮箱,穿过的睡衣,拄过的拐杖,揣过的怀表;你可以看到一大批珍贵的老照片,比如司徒雷登与周恩来的会见照片;你可以看到1946年司徒雷登70大寿之时各位名人赠送的字画贺礼;尤其宝贵的是,你可以看到这一年司徒雷登回杭州“探亲”时,被授予“杭州市荣誉公民”的证书和金钥匙……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那个现在叫“耶稣堂弄”的地方,已然是杭城的黄金地带,这里有值得一看的司徒雷登故居纪念馆,这里静静地伫立着司徒雷登的雕像。司徒雷登的父母早年从美国到中国传教,“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是一位在中国奉献了半个世纪的美国人。司徒雷登成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一个死在美国却葬在中国的美国人”,这里的特殊性确实非同一般。他是个杭州通,有一个略为夸张却很形象的说法是“他杭州话说得比英语还要好”;他总说西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这里就是他的故乡;而他的父母和他的一个弟弟,辞世后都归葬于杭州九里松墓地。
司徒雷登早年的全家福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铭记着司徒雷登这位“特殊”的杭州名人。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归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生于杭州归于杭州”,这是最好的归宿;而回到中国安葬,正是司徒雷登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2016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欢迎宴会的致辞中这样提到司徒雷登:“140年前,1876年的6月,曾经当过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先生出生于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的骨灰就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杭州名人纪念馆特别推出这次纪念展,让历史的记忆再一次复活,司徒雷登又一次活生生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设立于本世纪初的杭州名人纪念馆,是用来珍重纪念先贤的,辖有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张苍水祠、于谦祠、于谦故居、司徒雷登故居、唐云艺术馆等名人纪念馆所。这次“司徒雷登在1946”特展,展出的是杭州名人纪念馆馆藏的珍贵文物,有关司徒雷登的各种文物保存完好,到展览现场看了会惊叹;所选取的是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为1946年对司徒雷登来说意义重大:
司徒雷登与周恩来
司徒雷登为燕大学生冰心和吴文藻证婚
6月24日他迎来了70岁寿辰,7月12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10月18日应邀回杭州参访,接受了杭州市金钥匙和荣誉公民证书,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回到杭州。10月19日那天,在杭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四楼会场,司徒雷登接受了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杭州市“荣誉公民”证书为隶书书写,装在咖啡色木盒中,盒盖上用隶体书“杭州市荣誉公民证”8字。金钥匙装在长10.5厘米、宽6厘米、厚2.5厘米的锦盒内,正面用中文镌刻着“杭州市钥”四字,以西湖三潭印月图案为背景,背面镌刻中文“杭州市荣誉公民司徒雷登先生”和“市长周象贤赠”19字,下方镌“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十九日”11字。
司徒雷登重返故里时,杭州居民热烈欢迎,市政府特意将耶稣堂弄改名为“司徒街”,以此向司徒雷登先生表示敬意。司徒雷登走进故居中他诞生的房间,温暖的目光抚摸了不曾远去的一切。杭州给了童年的司徒雷登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他在11岁时才返回美国读书。
杭州·“司徒雷登在1946”特展现场
《燕京学报》纪念司徒雷登先生70诞辰专号
司徒雷登生前使用过的怀表
授予司徒雷登杭州市荣誉公民的证书
馆藏有司徒雷登的妻子艾琳的老照片。艾琳中文名叫路爱玲,1904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和司徒雷登结婚。翌年,婚后不久,艾琳即随司徒雷登来到杭州。这次回中国,司徒雷登的身份是传教士,“杭州与湖州之间的广大乡村区域是我传教的范围,这也让我熟悉了吴语的各种分支方言。”1926年,艾琳在北京不幸辞世,安葬于燕京大学公墓。“直到那时,我们夫妻的幸福生活才终止。”司徒雷登此后终生未再娶。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司徒雷登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信念。司徒雷登首先是传教士,继而是教育家,最后才是外交家。他在唯一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中,回忆了在中国的经历——彼时中国,波诡云谲。书中记录了他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有反思与总结,从中可见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书中开篇第一段就说:
我这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这个国家的一切早已经融入于我的灵魂之中——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在那里拥有无数的朋友。我完全是一个中国式的美国男孩,当我长大后,又以一个传教士、中国文化研习者的双重身份回到那里。传道者、神学教授、大学校务长,这是我回到中国后的诸多角色。1946年,我被“派遣”到位于南京的美国使馆担任驻华大使一职——这是我在中国的最后一个角色。
对于杭州,司徒雷登充满怀念的情愫。这里是他的出生地,他学会的第一种语言,是跟着奶母所学的杭州话。他在回忆录里这样描写天堂杭州:
司徒雷登先生70诞辰嘉宾签名册上有周恩来、董必武、胡适等人的签名
展出的图板:司徒雷登访问耶稣堂弄故居
司徒雷登用过的皮箱
杭州,一个古老而隽秀的城市。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的天堂。城郊的西湖、环绕西湖的众佛之山,以及钱塘江的潮汐。马可·波罗曾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并耐心地描述这个城市里奇妙的运河、小桥、小街。这里曾经是南宋的首都,被“胡虏”侵犯的北宋皇室仓皇逃到了这个城市。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苏州和杭州在中国人心里不可逾越的地位……
2008年,杭州半山安贤园,在司徒雷登先生骨灰安放仪式上,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说:“中国是司徒雷登先生热爱的国家,他出生在杭州,今天又回到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旅途。他相信教育是加深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变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司徒雷登先生好友傅泾波的后人、美籍华人傅履仁先生这样说:“司徒雷登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回到中国是他最后的心愿。”
度尽劫波西湖在,莺啼陌上人归来。名人是城市的文化瑰宝和历史“地标”,珍重每一位杭州历史文化名人,是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题中应有之义。
青年时期的司徒雷登
(作者为《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