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应用
2015-12-23唐世芳
唐世芳
(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内科,湖南 益阳 413000)
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应用
唐世芳
(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内科,湖南 益阳 41300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78例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9.7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有效率7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效果;有效率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 ocardial infarction,AMI)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该病发速度快,患者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目前,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进行积极治疗加强护理应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1]。本文就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78例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应用做了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78例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6~78)岁,平均(60.5±10.5)岁;病程(16.5±3.0)年;住院时间11~21 d,平均17.9 d。所有78例ACI患者均有颅脑CT或头MRI确诊缺血灶,且合并AMI,AMI除临床表现外,患者均有心电动态演变及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改变。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AMI患者需要较低的血压以减轻心脏负荷,而ACI患者则需要较高的血压以维持脑的供血,治疗难度较大[2]。一旦发现可疑ACI合并AMI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确保患者血压的波动范围控制于(120~140)/(70~80)mm Hg,既保证了患者大脑的血液灌注,又不加重患者心脏负担[3]。②心肌梗死的观察:对于存在既往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脉搏速率、节律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注意防止失语患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发生。③脑梗死的观察:ACI患者经常出现嗜睡等意识状态和肢体肌力的改变,严重的ACI患者可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其时间的长短视ACI患者缺血灶面积大小而定,因此对于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的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应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
1.2.2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①入院前护理干预:因绝大部分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护患者的发病均在患者家中或者距离医院较远的地点,在入院前争取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于挽救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有这重要的意义。患者发病时,应该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可让患者走动,等待救护人员及时到达实施抢救,护理人员及时除颤,对患者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②入院后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颅脑CT或头MRI检查等进行确诊。对患者进行声明体征检测以及心电监护,每15 min测量1次血压,建立患者静脉通道,保证患者电解质、水和酸碱的平衡。③饮食护理干预:通常发生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具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饮食护理干预,严格控制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饮食,指导患者多进食低脂肪、低热量、易消化、帮助排便的食物,保持每天少食多餐,防止患者因绝对卧床造成便秘,影响病情。④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初起时会有压榨性疼痛,且疼痛时间较长,有的患者可持续疼痛半小时以上。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所造成的恐惧和焦虑会导致患者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对患者给予注射止痛镇静的药物以外,护理人员应当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疏导、安抚,使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的情绪。
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其绝对卧床,耐心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急躁下床活动的想法和焦虑的情绪,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9例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治疗后有效率比常规护理组39例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率提高17.95%,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常规护理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脑梗死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4]。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5]。急性脑梗死时由于患者颅内压的增高、压迫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的加快,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心肌梗死。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病发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医护人员应当对该病给予重点关注。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加强护理措施,另一方面要知道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工作,防止患者出院后因生活习惯不良再度复发。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病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常规护理组显著提高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此可见,对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入院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杨秋玲.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8(4):90-92.
[2]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5.
[3]金中杰,林菊英.内科护理[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
[4]孙瑗明,韩晓红.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9(10):56-57.
[5]金中杰,林菊英.内科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
R473.5;R473.74
B
1671-8194(2015)02-0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