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2015-12-22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

河北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方法: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组)100例,与正常对照者(NC组)92例的IMT及血清CRP。结果:MHD组和NC组IMT分别为(1.15±0.18)mm和(0.74±0.21)mm;血清CRP分别为(18.70±9.32)mg/L和(0.75±0.31)mg/L。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清CRP及IM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明IMT与CRP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MT较对照组为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CRP加重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缩短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C反应蛋白

文章编号:1006-6223(2015)12-2013-02

基金项目:*河北省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13009)

文献标识码:B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欧美国家统计,透析和肾移植患者约40%~45%死于CVD。在我国CVD是慢性肾衰竭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其死亡率的47%。CRP代表炎症反应的发生,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以循环CRP水平增高为标志的慢性炎症反应参与了CKD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够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超声检测IMT,有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为此,本研究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组)100例,与正常对照者(NC组)92例的IMT及血清CRP水平,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MHD患者CVD,改善预后。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组)10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41.8±15.4)岁。正常对照组(NC组)为健康体检者92例,男例53例,女39例,年龄(45.5±7.33)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心﹑肾、肝功能不全,肿瘤等潜在炎症相关因素。

1.2方法:IMT应用超声机(飞利浦iU22型)检测(探头频率为6~12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同一医师操作。于两侧颈总动脉远端(颈动脉球部膨大起始处10mm内),颈内动脉近端(距颈动脉球部分叉处10mm),沿血管走行进行测量。于其前后1cm处测量3次,计算IMT平均值。评判标准: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ESH/ESC,IMT≥0.9mm定义为增厚;IMT≥1.3mm或超声观察到显著的斑块表现,定义为斑块[2]。血液标本: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静脉血(血液透析患者为透析当日透前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白蛋白采用TBA-120FR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检测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

2结果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IMT及血清CRP、ALB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1

NC组和MHD组血清CRP、ALB及IMT检测结果(详见表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有统计学意义);且据有关分析,表示IMT与CRP呈正相关。

3讨论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我国约47%的透析患者死于CVD,占CRF患者死亡的第一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AS负荷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颈动脉内膜最早被累及,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IMT增加可以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检测指标。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属非特异性炎症蛋白,已经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预测和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临床价值[3]。临床已将CRP作为CVD筛查的新指标,可作为MHD患者CVD发生、发展和死亡危险性的重要标志[4]。MHD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与其摄入不足及蛋白丢失相关,同时亦与此微炎症状态直接相关。低白蛋白血症是预示MHD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该研究结果显示CRP及IMT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ALB显著降低。表明MHD患者存在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MHD患者CVD的发生、发展进程[5]。综上分析,积极、有效的控制微炎症状态延缓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进程,对延缓MH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益,以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6]。因此测定MHD患者的IMT及血清CRP水平对MHD患者预后预测及临床治疗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83~1893.

[2]李建初,主编.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51~55.

[3]Schomig M,Eisenhandt A,Ritze E. The microinflammatorystate of uremia[J].Blood Purif, 2000, 18:327~332.

[4]于敏, 原新茹,王姣,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微炎症与营养不良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47~2949.

[5]郑法雷.尿毒症性营养不良-恶液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1):1~3.

[6]许先进,董旭.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2(8):665~668.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
饮食控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所致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