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2015-12-22于瑞强,黄春波,谢艳娟

职教通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模块化图案岗位

地方高校“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于瑞强,黄春波,谢艳娟

摘要:“图案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影响了其教学功能的发挥。分析了“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贴近行业与职业岗位需求、与课程项目化衔接、与后续课程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其构建思路,强调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并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考核评价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广西仫佬族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MB110045);广西教育厅2013年教改一般A类项目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教师教学学术与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A215);广西教育厅2014年教改一般B类项目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GB211);广西教育厅2012年教改重点项目课题“在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JGA193);广西教育厅2013年教改一般A类项目课题“产学研战略联盟视域下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A399);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视域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C409);河池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EB015);2014年河池学院校级青年科研课题“地域文化视阈下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4QN-H004);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仫佬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项目编号:RYB201408);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一般课题“仫佬族文化传承制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KY2015YB262);2015年河池学院院级重点科研课题“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治理研究”(项目编号:XJ2015ZD006)

作者简介:于瑞强,男,河池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形象与环境设计、区域文化与旅游景观规划、艺术设计实践及理论教学、高等工程教育;黄春波,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与技术。

通讯作者:谢艳娟,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图案设计”课程历来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注重艺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而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属性本身的要求,又决定了其具有实践性。地方高校在转型的背景下应立足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的意识,从专业认知、专业基础课学习、专业课程的深入到职业岗位的应用体现,每一环节都应始终如一地贴近行业发展的专业标准和要求。但事实上,自20世纪初期以来,从以陈之佛、雷圭元为代表的老一辈图案教育家将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引入国内课堂发展至今,该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因此,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课程目标与行业发展目标偏离

“图案设计”课程既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产物,又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可以说,凡是与视觉有关的一切事物、空间,它都应有所接触。“图案设计”课程以艺术设计学科为背景,与室内设计、陈设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装置艺术、动画设计、影视传媒设计、陶瓷艺术、服饰设计、饰品设计等多种设计领域或方向不同程度地有所交叉,并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它不仅是通过图形、色彩关系传递给受众的过程,更是一个从视觉到美学、从实际应用到文化内涵的过程,具有时空性。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当前,大多地方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载体、以知识传授为路径,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展独创性方面存在一定弊端,呈现出与具体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的状况。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教学中,一直把“图案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来对待,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图案组织、构成方法、艺术特征等方面,教材缺乏实用性,只能通过某种载体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的传授与岗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尽管有时会以图片形式观看部分实践应用案例,但在课程作业中未将具体项目及标准纳入课程要求,缺乏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工学结合力度不够,脱离了设计构思转换为设计产品的可行性环节及岗位和行业实际要求,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由于忽视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带有盲目性,无法真正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

(二)课程表现方式和材料使用单一,缺乏创新能力的培育

传统教学的表现方式单一,多以各类笔、纸等图面化手绘的形式为主,表现手法不够丰富,容易形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思维。忽略在多种因素下对不同材料的尝试,如用泥塑材料做成浮雕、景观小品等形式的机会较少,缺乏对课程本位的客观性理解。尽管手绘可以锻炼学生对形态的表达能力和体现出其基本功,但作为专业基础课,最终去向应是以原创性的创意应用到具体实践项目中,因此,传统教学在对不同材料的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启发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弊端。这就要求教学中应结合行业企业需求,通过尝试多种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来实现目标,这样,既可以改观作品表达的单调性,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效果,又对培育学生举一反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帮助。

(三)评价方式单一化,无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督促学生掌握艺术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1]一直以来,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和课程的作品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作为课程最终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看似合理,其实还不够多元化,中间缺少对设计理念、创意策划、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环节的表达,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实际创新理念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应付了事的心理,在经营管理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培育的效果不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成果转化市场价值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因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偏重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和学生个体创意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对“图案设计”课程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围绕以课堂和校园主体的象牙塔为中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市场、企业工作方式的了解和职业岗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具体到某个专业,将课程作品转换成市场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表现不足,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市场价值和作品销售等环节的成本问题,不能延续从课程到创作再到销售获取经济效益的一体化,仅仅一直强化课程的主观意识。

二、以应用性为主的“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课程是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课程特色各异。[2]应用型地方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立足本土、服务地方,对人才的培养就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相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来确定。推行实践导向教学,强化实践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专业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增强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模块化教学方式主要源于德国学习领域和澳大利亚培训包,[3]是在欧美已较为成熟的一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学生在选课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模块,每一模块所配备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皆围绕着该专业方向所设置。[4]国内应用型地方院校采用模块化教学,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学习和企业设计项目实践密切结合,从而有效地连接了院校教育和市场需求。

(一)教学策略

1.强化教学理念,调整思路。在市场经济和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图案设计”课程应展现图案的发展和应用的时代性。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而言,以往的教学结构与行业脱节,教学内容滞后职业岗位所需,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图案设计”课程内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借助具体的项目,通过造型、色彩、内涵、材质、载体等形式表达出对图案的再创造所进行的综合性的设计工作,要紧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理实一体化方法推动教学。[5]可见,应用性的教学理念与新时代图案设计课程的专业要求相一致,更加注重社会功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中,强调以应用和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理念重构课程,明确办学方向,努力搭建好专业基础和行业标准的平台。为此,应借鉴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将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和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封闭的正三角形,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细化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变,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进行理论知识内化的能力,在模块配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应侧重职业岗位的需求。地方高校在课程模式改革中应加强程序性知识课程模块的比重。[6]

2.“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图案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面较广,该课程目标定位是力求培养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对具体空间的应用与创新,能够胜任室内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需要。基于此,在课程内容上,依据环境设计专业后续课程和企业岗位要求,需要开发和重组课程内容,设置满足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空间界面的组织形式、门窗和陈设艺术品的应用、景观园林道路铺装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具体项目开拓设计思维的能力和设计创新元素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上,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在教学方法上,开展任务项目驱动法教学,通过项目导入,采取项目现场了解基本流程等路径,阐述清楚与社会和经济的关联性[7],实现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在项目中教、在项目中学和在项目中做”的目标。总之,努力促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展全方位的“图案设计”课程改革,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更接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使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8]

为突出“图案设计”课程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性和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可将本课程划分为五个教学模块:课程认知、资料收集与准备、构思及设计过程、专题应用及创新过程、经营管理与项目评价。教学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续表1

(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作为一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核心和实现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媒介和手段,[9]其成效究竟如何,是否反映出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要结合岗位真实情景的要求进行评价。评价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模块的设定,项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教学抽查式考核。具体评价方式主要采取以下两种。

1.单元课程模块化内容考核。在单元课程模块教学完成后可适当进行考核。以行业中真实项目某一个相关流程所能应用到的知识为出发点,要求学生以独自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提出对问题分析的思路与解决的路径,以此来检验学生掌握子模块的应用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要通过反馈或会谈、点评等形式,给予合理的评价与建议。

2.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在完成课程所有子模块的教学任务以后,安排抽查一定范围内的学生,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拿到课程考核评定中进行。考核的内容着重突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甚至是创新能力和对问题解决的阐述能力。模块化教学的考核与传统教学成绩的评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强调做中学,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子模块和整个课程知识的连贯性的把握情况,从而为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牵手联姻”。

“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工学结合的路径,将职业岗位的要求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模式中,对教师在教学研究和精力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师生双方更加明确教学目标。而学生为达到模块目标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有效地做到融会贯通,促进知行合一的对接,从而对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及强化其创新意识方面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迟瑞芹,吴伟.应用型创新人才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4):116-120.

[2]孟庆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5-10.

[3]范婷婷.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锦州:渤海大学,2014.

[4]刁杰,王永进.将企业设计研发流程导入课堂——运动服装设计模块教学探索[J].装饰,2014(7):103-105.

[5]张野,纪托.学科交叉的品牌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探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4):51-54.

[6]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8.

[7]魏赤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反思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138-139.

[8]于瑞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97-99.

[9]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0.

[责任编辑盛艳]

猜你喜欢

模块化图案岗位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