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安全

2015-12-22万宇雄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嘱医师抗菌

许 强,万宇雄

江阴市人民医院信息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安全

许 强,万宇雄

江阴市人民医院信息科,江苏 江阴 214400

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用药安全和监测,改进传统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方法 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监控指标,实现术前控制用药、术中限制用药和术后延续用药的要求,控制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后,其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规范,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基本实现信息化监控的功能。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实施信息化管理,能达到实时监控,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安全;规范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6021

standardization

由于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1],因此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正逐步成为医院降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常规治疗。但是,如果缺乏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控制和监测,将会导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滥用[2],不仅没有达到预防感染的治疗效果,反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增加,延长了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治疗费用的增加等一系列后果[3]。鉴于院级水平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控制监测的复杂性和有效工具的缺失性,江阴市人民医院尝试采用信息技术来保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复杂性

1.1 抗菌药物的选择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抗菌药物层出不穷,以及部分抗菌药物供应商采用不良的商业手段,导致医院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具有盲目性和随从性(如不论手术切口的大小以及手术切口有无感染,一律给予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忽略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和多种药品联合用药的指征,导致手术患者的菌种数量失调,产生更多的复杂性的耐药菌种。

1.2 用药的时机和时间以及使用量的问题

围手术期用药经常存在给手术患者随意时间段内用药,以及不根据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意给予大剂量抗菌药物。例如:某些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是术前2 h内才能使用,有些临床医师则在手术前几天就已经给手术患者使用。还有一些是术后才能使用,而且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的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则可能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在给手术患者使用。另外,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有些手术患者不仅在院期间一直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时还带走大量口服的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药物时间和剂量使用的不合理性,导致原本不会在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手术患者却发生了感染,抗菌药物的作用,未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所以,加强医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4]。

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具的缺失性

基于传统医嘱模式的术前抗菌药物管理采用的是医师自主用药,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相关科室才能进行事后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采集、分析和统计等工作,以此来判断医师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导致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术前使用控制的滞后性。同时,医院院内感染科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手工统计和查询医师开具的医嘱、和书写的病历,等)来实现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结果不能及时根据患者在院期间进行动态控制和监测,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也不能实现国家对医院院内感染的控制要求。因此,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的院内感染科迫切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证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安全使用和有效控制[5]。

3 方法

3.1 信息技术

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范要求,依托于医院使用的电子医嘱、电子申请单和结构化电子病历等资源,基于各个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维护模块,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控制各个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对医师在开具手术医嘱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即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时和有效控制等功能,事后则实现对其围手术期抗菌用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要求。

3.2 围手术期手术医嘱控制规范

有些医院根据国家指导原则规范中的要求,虽然初步实现了对医师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控制,但是其实现的方式是针对全院级别的,没有考虑到各个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范围的不同,从而导致全院医师在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时,不能根据本科室的特殊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使用,出现全院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千篇一律的现象[6]。鉴于上述现象:首先,该院利用信息手段详细地调查了各个科室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要求各个科室将本科室使用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进行对照,然后上报给院内感染科。其次,院内感染科通过对各个科室上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使用适应证的校对,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范要求,如果符合规范要求,则通过信息系统后台维护界面,将其使用科室、使用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使用适应证进行对照关联。最后,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考虑传统医嘱模式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术前控制难点、科室的个性化、手术中切口类别和手术是否需要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四个维度设计了围手术期手术医嘱控制规范。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采取局部试点的原则,在试点科室使用效果良好后,再在全院逐步推广。这样既可减少因程序设计的缺陷性,也能根据临床实际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及时提醒和控制,指导和建议临床医师规范化、合理地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7]。

3.2.1 围手术期手术医嘱的术前控制规范Ⅰ类切口应无条件直接进入预防性限制用药,Ⅱ类切口则再次提示医师选择是否使用预防性限制用药还是治疗性用药。如选择Ⅰ类切口预防性限制用药,根据“申请某药物使用”的原则填写“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Ⅱ、Ⅲ类切口选择预防性限制用药则根据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维护范围类使用,不需要申请即可使用。其中,Ⅱ、Ⅲ类切口如果使用过敏等特殊药物时则需要填写“围手术期(Ⅱ类Ⅲ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须由主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填写,而住院医师填写该申请表时需输入主治以上医师的授权工号和密码后方能填写。治疗性用药则只需要填写“围手术期治疗性抗菌药物申请表(术前)”即可,则进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流程。

3.2.2 围手术期手术医嘱的术后控制规范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术后控制模式有三种:①临床医师自己判断是否进入术后管理;②根据手术室对患者手术是否完成来判断进入术后管理;③根据医师开具的围手术期术前医嘱的开始时间来判断是否进入术后管理[8],但三种模式各有特点:①如果完全由临床医师自己来判断,则用药的随意性太高;②手术室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不能及时完成手术记录;③因医师开具围手术期术前医嘱时,其医嘱的开始时间是可以修改的,因此作为判断条件也会产生误差。江阴市人民医院根据以上各种模式会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判断处理。程序中优先判断手术室手术结束时间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则使用该判断条件,如果不能满足则判断围手术期术前用药的开始时间是否满足条件。以上条件如果都不满足,说明该手术患者没有进入术后管理。如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则自动进入围手术期术后管理状态:①Ⅰ类切口术后继续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则必须要重新填写“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且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是术前申请使用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否则不能使用;②根据围手术期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要求,必须24 h再次申请的原则,在程序中增加对其进行自动停嘱控制,隔日须再次申请的功能;③Ⅱ、Ⅲ类切口术后继续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可继续根据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维护范围类使用,不需要申请即可直接使用。如术前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为过敏药物,则术后也只能使用该过敏药物;④术后选择治疗性用药,则只需要填写“围手术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术后)”即可;⑤对于术前没有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情况,则在术后医师开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时,提示医师是否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之后则根据医师的选择来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术后控制。最后,因术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具有时间控制性,故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加入判断,如达到其规定的要求,则会自动停止其术后抗菌药物医嘱,达到控制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控制的要求,防止医师在手术患者手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反而会增加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9]。

4 结果

江阴市人民医院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围手术期手术医嘱控制规范后,临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2008—2014年院内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比中发现,江阴市人民医院的院内感染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一个“∧”型。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时,其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逐年上升的。说明传统的院内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而我们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师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控制和实时对临床治疗结果的监测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了明显的下降(如表1所示)。

表1 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统计 %

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后续管理后,该院的抗菌药物感染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临床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将有益于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1]李丽.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05-307

[2]姜燕.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503-505

[3]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57-59

[4]李炜清,应庆茹,陈忆伟.Ⅰ、Ⅱ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3):407-409

[5]古东东,潘涛,徐武夷.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74-76

[6]毕绮丽,唐栩.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06,6(11):51-52

[7]陈世文,刘玲,姜宁.某院198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4):1882-1886

[8]陈中英.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术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9):850-852

[9]卢潇潇.浅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J].海峡药学,2014(5):127-129

The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medi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u Qiang,Wan Yuxi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Jiangyin 214400,China

Objective To realize the safety and monitoring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medi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Methods We made some monitoring index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policies in order to control medication before operation,restrict medication during operation,and continue medication after operation.Most importantly,we aimed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With the ai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e were able to standardize antibacterial medication,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significantly,and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monitoring.Conclusion The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medication can be monitored real time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In the end,we have received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effor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ioperative period;antibacterial medication;safety;

R-058

A

1004-5287(2015)06-0677-03

2015-06-24

许强(1978-),男,江苏江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医嘱医师抗菌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