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休克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与采血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015-12-22周珣李浩
周 珣 李 浩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孝感 432000
神经性休克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与采血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周 珣 李 浩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讨神经性休克患者采血时间与血常规测定参数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0-10因其他疾病就诊或临床诊疗过程中诊断神经性休克患者30例,分别在休克时、苏醒1h、苏醒2h、苏醒3h等四个不同时间段对患者采血抗凝并进行血常规测定,分析这四个时间段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等血常规参数与采血时间相关性。结果 神经性休克患者休克时与苏醒1h、苏醒2h、苏醒3h血常规测定参数存在差异(均P<0.05),苏醒1h、苏醒2h、苏醒3h间相互比较在血常规测定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测定各项数据与采血时间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神经性休克患者采血时间与血常规测定数据不存在相关性,患者在苏醒后血常规参数之间不存在差异。
神经性休克;血常规测定;采血时间
神经性休克[1]是指控制循环功能神经系统本身遭到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因损害或作用,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而引起血管扩张,血管外循环阻力降低,周围循环血量减少低血压状态,研究发现[2],此类休克发生迅速,具有很快逆转的倾向,临床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健康。但在发生休克时往往要求医务人员进行血常规测定来观察患者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临床表明[3]在实际工作中,采血时间不同会影响血常规测定数据变化,但具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次研究通过在测定四个不同采血时间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数据来探究采血时间与血液中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自2010-10因其他疾病来我院的神经性休克患者30例,年龄29~61岁,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2±9.8)岁,其中烧烫伤9例,骨折5例,摔伤2例,麻醉引起6例,用药引起5例,其他3例。
1.2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临床诊治或急救过程中发生神经性休克符合临床诊断且符合此次研究要求。(2)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研究并积极治疗。(3)患者经心电图或脑电图等诊断排除心、脑、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患。(4)患者在神经性休克发生时若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和血压降低等生命体征降低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1.3 仪器和设备 采用日本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北京东方创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稀释器和DB-1样杯,血液抗凝管(上海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浏阳三力集团生产的一次性采血管和天津华宏科技有限公司采血针。厦门海欣公司提供的Cdpack(稀释)液溶血剂及清洁液。1.4 检测方法[4]30例研究对象在发生神经性休克时,医务人员分别在神经性休克发生时、苏醒1h、苏醒2h、苏醒3 h四个时间段分别进行采血10mL,抗凝后将120份血样用一次性采血管装入特定的DB-1样杯中,混匀,放进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按照事先设定的数值测定120份样本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等参数。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采血时间与血常规测定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测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休克时、苏醒1h、苏醒2h、苏醒3h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采血并进行血常规数据测定 见表1。结果显示,休克时与苏醒后1h各项血常规参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1h和苏醒2h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97,0.124,0.027,0.209,0.199,P>0.05)。苏醒2h和苏醒3h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031,0.03,0.126,0.642,0.04,P>0.05)。苏醒1h和苏醒3h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0.091,0.095,0.432,0.189,P>0.05)。
2.2 对采血时间与血常规测定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别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与四个采血时间(休克时、苏醒1 h、苏醒2h、苏醒3h)不存在相关性(r=0.377,0.422, 0.411,0.397,0.386,P>0.05)。
表1 4个时间段采血时间血常规测定参数数据分析
3 讨论
神经源性休克[5]指由于创伤或剧烈疼痛等强烈神经刺激而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突然增多,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瘀滞于扩张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休克。本次研究发现,所选取患者中引起神经性休克病因主要是剧烈疼痛、药物以及麻醉,这与朱华栋[6]在神经源休克的病因和治疗结论一致。本次研究发现神经性休克发生时,引起神经性休克的原发病灶剧烈疼痛、局部炎症血象存在引起白细胞的增多[7]。苏醒后血常规参数更接近于正常血常规数据。表明患者在经临床治疗苏醒后,血常规检测逐渐恢复正常。但在苏醒后1h、苏醒后2h、苏醒后3h相互进行检验,表明这三个时间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苏醒后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参数测定比较稳定,这与肖晓红[8]在神经性休克采血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一文中所得出的结果一致。经过相关检验,采血时间与血常规测定中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不存在相关性(P>0.05)。说明采血时间与血常规各项参数测定没有相关性。
本次研究虽然得出神经性休克时与苏醒后之间血常规测定上不存在相关性,在苏醒后血常规参数不存在差异。但对于休克持续阶段或苏醒后不同时间段与血常规测定是否存在相关性还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Meister R,Pasquier M,ClercD,et al.Neurogenicshock[J].Rev Med Suisse,2014,10(438):1 506-1 510.
[2]Wood GC,Boucher AB,Johnson JL,et al.Effectiveness of pseudoephedrin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neurogenicshock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 case series[J].Pharmacotherapy,2014,34(1):89-93.
[3]Godoy DA,Manzi R,VegaRamírez C,et al.Clinical Reasoning:a 61-year-old woman with neurogenicshock follow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J].Neurology,2012,79(15):e126-130.
[4]胡锦霞.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88-689.
[5]Kwon OY,Lee JS,Choi HS,et al.Shock bowel caused by neurogenicshock: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J].J Emerg Med 2012,43(4):e251-253.
[6]朱华栋.神经源性休克的病因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6):12-13.
[7]戴小辉.血常规中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J].中国医药指,2008,6(2):65-66.
[8]肖晓红.神经性休克采血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0):1 573.
(收稿2014-07-06)
R441.9
B
1673-5110(2015)10-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