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研究

2015-12-22张雪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研究

张雪璐

(中国药科大学 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1198)

[摘要]近十多年来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不断增加和深入,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的五大热点即社会化的必要性、出现的主要问题、服务模式、服务实践和有效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社会服务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张雪璐(1987-),女,河南安阳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这一议题近十多年来被图书馆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早在1985年,吉林大学图书馆杨春元先生就提出并倡导。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5年夏,50多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图书馆馆长参加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与服务创新”国际研讨会,并讨论通过了《武汉宣言》。《武汉宣言》在图书馆界产生了热烈反响,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极大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其中第2条指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新世纪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5期推出专栏讨论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问题。为了把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拟对近十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和文献分析,以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总结和概括,揭示目前这一议题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未来应补充的研究内容。笔者以主题为“高校图书馆”并含“开放”OR篇名为“高校图书馆”并含“社会服务” 对CNKI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从2005年1月到2014年12月。删除重复与无关的论文,共检索出612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的论文共有155篇,普通期刊来源的论文有457篇。这些文献发表的年代分布如下表格所示。

所检文献涉及的理论研究包括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遇到的障碍与应对的措施,开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开放的对象等,也不乏基于现状调查的实证研究。大多数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持肯定态度,认为其有利之处大于客观存在却可以克服的弊端。也有学者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呼吁社会对此进行冷静思考,认为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进行了误读,更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做了不可行性的论述。但持此种观点的文章占少数,在我们所主要研究的155篇核心期刊文章中,只有3篇。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1.高校图书馆有着无可替代的自身优势

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拥有更加丰富和专业的馆藏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000余所公立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仅为4亿册。除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以多媒体等形式被保存和收藏,如 “超星”、 “方正”、“金图国际”、“Net Library”等电子图书数据库,“Elsevier”、“Springer”、“Emerald”、“CNKI”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更新及时,收入文献学科齐全。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他们具备专业的文献管理和信息检索知识,能很快完成对信息的筛选、查询和传递。有很多图书情报人员还可以结合社会的需要开发出信息产品,为校外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而且,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保障机构,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化的情报信息技术设备投入大,速度快,远远超过了企业和其他情报机构。

2.高校图书馆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并不高,图书流通率平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寒暑假期间,本校师生很少到图书馆学习,导致大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闲置。“没有围墙的大学”应成为高校的努力方向,敞开大门,接纳社会读者。可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逐步实行对外开放。如寒暑假外地求学大学生的回归,还有当地的一些中小学生,都可以成为高校图书馆假期间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不仅能够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扩大高校的影响。

3.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比如服务社会面临的更多挑战,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丰富自身馆藏。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仅能够加快馆藏的更新速度,还可以激励高校不断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利于高校科研的创新。社会服务中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条件收取的一定费用,是高校图书馆的合法创收,可为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图书馆在走向对外开放的路途中一直被形形色色的障碍阻拦,除馆员社会服务意识淡薄、人力资源和设施有限、信息资源的“阻塞效应”等传统关注的困难外,随着社会化实践的不断深入,暴露出了更多需要重视的问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由于受众范围扩大,无形中增加了著作侵权的风险。比如高校图书馆除向社会读者提供纸质资源借阅外,同时向其开放本馆的电子资源,允许社会读者使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并向其提供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从而增加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风险。有部分图书馆还会向社会读者提供VPN服务,使其在校外也可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若没有合理的监管,某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社会个体就会利用这种便利,未经许可通过网络在公众开放的网站传播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借助微博、微信、BBS等平台传播享有著作权的文字、录像、科研论文等,甚至对原作品进行复制、篡改、剽窃以牟取商业利益。此外,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时,数据服务商一般都会在电子资源许可使用合同中对作品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进行约定,如果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违反约定使用电子资源,就可能因违约而侵犯著作权,并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2.对社会读者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图书管理制度都是针对校内用户制定的,关于校外读者的规定,形式粗放内容简单,不仅无法确保校外读者顺利利用图书馆资源,还会对管理造成困难。且尽管高校图书馆对开放的对象进行了限制,但社会读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倘若他们把不良的习惯带入高校,将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干扰。此外,校外读者进入图书馆必须办理相关的手续,包括出示身份证明、进行基本信息登记、提供身份担保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个人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如果被窃取,将会给社会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有失信息公平。

3.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

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实行的是有限制条件的社会服务。限定的内容包括社会服务对象的范围、借阅权限、人数的控制、服务内容的控制等。这些限制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本校师生享有正常服务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为社会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这些限定条件却很难合理把握,比如尽管很多高校把服务对象细分为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校友、社区区民等,但依然很难甄别出真正需要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人员,某种程度下反而把没有需求的人员圈了进来,把有需求的人员排除在外。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最理想的状态是补充公共图书馆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但有高校在对外开放后,较多的是向社会读者提供普通借阅服务,且借阅的多为以消遣为目的的读物,这在公众图书馆就可以实现,没有发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主要作用。所以开放程度的控制是一个值得细细思量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探索

国外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已有多年实践经验,发展成熟且服务模式多种多样。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校际合作或与社会组织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与国际化,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5所大学图书馆合作的 Sakai project计划,哈佛大学等与Google合作过期图书数字化和馆藏信息服务。美国各区域图书馆之间构筑的各种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图书馆联盟达到155个之多。知名的联盟有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世界性图书馆联盟组织OCLC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企图书馆联合服务模式

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承担着图书馆的角色,基础设施完备,文献资源具有行业特色。但很多企业信息资源类型单一、分布不集中、服务系统分散。而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综合性的馆藏资源,而且服务部门多样化系统化,分别设置有采编、流通、参考咨询、信息技术等服务部门。但高校图书馆在特定专业的信息储藏方面不如企业图书馆细化和全面,所以校企图书馆的联合可以优势互补。比如关于参考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由于行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开展较深层次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而企业开展的科技定题服务已有多年经验,那么便可弥补高校图书馆的不足。企业图书馆没有专门从事参考咨询的专职人员,无法开展实时在线的咨询服务,而高校图书馆构建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可通过QQ、FAQ等在线咨询方式及时提供服务。

2.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地。主要有培育社区文化和开展社会教育的功能。而很多县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阻碍了它的发展,很多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变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或者即使勉强建设了起来,也由于馆舍面积小、资源短缺等因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政府、企业连同地方高校的联合支持无疑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利用行政权力和政策,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为社区图书馆联盟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和财政支持。而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自身优势如丰富的馆藏、专业的人才队伍、完善的服务系统等优势自不必说。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社会服务模式在国外和国内都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如流动图书馆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姻、高校图书馆联盟等。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

1.社会服务实践总览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提出至今已有30年,有关这一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全面,然而却似乎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王玉林等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调查了1649 所高校图书馆,其中只有 276 所向社会读者开放,开放率仅有16. 74%。总体观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对象进行了细分,采用交纳押金的办证服务,服务内容因高校不同具有差异化。

2.社会服务实践的特点

我国高校图书馆因所在地域不同,开放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开放比例较大的高校图书馆多集中在京津、江浙、广东、广西、山东、四川地区。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对开放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制,倾向于向校友、科研人员、企事业人员等有单位的人员开放。不同图书馆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馆藏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图书馆多能提供包括文献借阅、复制、数据库使用、参考咨询等服务,但也有一部分图书馆仅对社会读者提供图书借阅等一两项单一服务。且面向社会读者的开放程度和服务内容与校内读者相比差距很大,存在着较严重的资源限制问题。

3.社会服务实践存在的问题

国外一些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的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基本都由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馆员专项负责。从实践中可看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而国内图书馆并没有划拨出专项人才来负责此项工作,常常是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或期刊部任意有空闲的馆员来做,不仅会增加馆员的负担,也会使社会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国外高校图书馆成立专门面向社会服务的部门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社会服务实践已如火如荼在我国进行,但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对外服务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服务深度跟国外比也远远落后。

五、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有效措施

1.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专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国外高校图书馆由于有健全法律的保障,早就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如美国1925年制定的《图书馆法》和1997年颁布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不仅规定了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还确保了它的合法性和发展性,更为没条件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人比如贫困家庭儿童特供了很好的保障。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现今只是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和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法规中有所提及,权威性和指导意义远不及国外高校的相关法规。所以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取得实质进展的前提,应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出台一部专门详细的图书馆法。

2.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多年以来进程缓慢,除了缺少专门的法律保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心理学表明,人的行为受利益的驱使和支配,利益产生动力,诱发人的行为,驱使人的行为朝一定的方向努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后,其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一个变为两个甚至多个,不仅增加了馆员的服务压力,高校的管理成本和经费开支也在无形中增加,且从现行体制看,高校并不能从社会开放服务中获得直接的收益。而高校图书馆由于在现行法律下并没有对社会读者服务的义务,所以经费投入并不因其开展了社会服务就相应增加,只增加工作量而没有激励机制,对高校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之所以开展得好,与其建立了较成熟的利益驱动机制有很大关系。若想高校的社会化取得旷日持久的发展,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驱动机制,比如地方政府可以拨出专款用于高校的社会服务,或改革分配制度,把馆员个人的晋升、奖金等与其开展社会服务的程度及优劣挂钩等。

除此以外,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有效措施还包括完善更新体制、改革服务理念等等。

六、结语

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文章很多,本文试图总结了这一主题的五大研究热点,但不免挂一漏万。很多热点问题尽管已被反复探讨,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笔者发现,研究者只是泛泛论述,有些理由过于空洞或甚至似是而非,还需进一步结合实践进行切实的思考和研究。且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的成效或结果研究的较少,大都集中在实践前和实践中的理论探索和问题研究,笔者认为这一议题应成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肖烨.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思考[J]. 图书馆,2011(4):111~113.

[2]王玉林,崔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著作权保护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9):35~38.

[3]洪跃,王贵海.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4):6~11.

[4]冯向春. 校企图书馆联合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型企业服务的新模式[J]. 情报资料工作,2014(1):79~82.

[5]唐虹. 湖南省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J]. 图书馆,2010(2):100~102.

[6]余侠,张文凤,郝群. 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利益驱动机制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19):42~46.

[7]王玉林,曾咏梅,崔然,裴毅. 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 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8]胡万德,吴瑾.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4):12~17.

[责任编辑:Z]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