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重趋势预测模型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预测分析
2015-12-21方亮
方 亮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基于二重趋势预测模型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预测分析
方亮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摘要]主要针对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增加趋势和周期循环态势,预测未来几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增加趋势和周期循环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态势,分析其具体的原因并提出双向控制、承接大势、农村先行和稳定房价等建议。
[关键词]二重趋势;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一、引言
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是居民所消费的产品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情况,是不同时期上的消费品价格相对数,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1]。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从九十年代以来总体呈上升态势,进入2000年以后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明显。从政府角度看,这反应了国民经济保持全面较快发展的势头,价格运行有良好的宏观环境;从市场的角度看,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价格的波动反应了市场供求状况的相对平衡,虽然产品类别不同而价格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高的城市消费价格指数严重影响消费需求,带来资源配置低效、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675年英国经济学家Voughan在其作品《铸货币及其货币铸造论》中将1650年与1352年的商品价格进行对比分析[2],并创立了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1961年美国成立物价指数研究委员会专门针对于物价指数编制和调整进行研究[3],1993又提出名义价格指数和实际价格指数[4]。我国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先借鉴国外的编制方法在北京和上海编制了工人生活费指数[5],谢安(1998)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需要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6];顾海兵(2001)提出要针对不同收入主体编制分群消费价格指数,建立除目前的平均价格指数以外的年末价格指数[7];张鸣芳等(2004)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序列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季节调整面临的问题[8];刘慧(2010)分析了居民消费影响的主要因素等[9]。近几年随着物价指数的持续攀高,尤其2007到2008年消费价格指数跌宕起伏,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吸引了很多学者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研究。
二、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总指数的二重趋势分析
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相对数,一般在编制时根据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在此用环比价格指数法分析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变化情况。如下图1所示(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4》),图中直线为趋势线。
图1 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数据图
根据图1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数据图可以看出,1998-2013年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特征呈现出长期的增长趋势和周期的循环态势,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因此可以用二重趋势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情况。
确定周期时,考虑误差的影响和指标对未来的影响程度不同,1998年和1999年的数据暂不考虑(远期数据影响度小),这样周期变化的规律更明显,为2000-2003年四年为第一个周期,2004-2007年四年为第二个周期,依次循环下去。
1.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移动平均值
移动平均可以将原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修匀,消弱了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使其变化趋势的规律更明晰。本研究取移动跨期为3。
2.计算各年度指数和周期指数
年度指数=实际值/移动平均数,周期指数为各个周期对应的年份的年度指数平均数,即同期年度指数平均。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3.长期趋势值
根据趋势表现出来的特征利用不同的趋势方程拟合法反映现象的发展趋势,如果是线性特征就用线性趋势方程拟合法,如果是非线性则用非线性趋势方程拟合法。趋势模型的判断可以采用增长特征法,判断依据为:因变量的一阶差分为某一个常数(或约等于某一个常数)可以判断为线性趋势方程,自变量二阶差分为某一个常数(或约等于某一个常数)可以判断为抛物线趋势方程[10],而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的可以判断为总指数曲线趋势方程。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根据数据特征判断趋势方程近似为总指数曲线趋势特征,故用指数方程拟合法,可以判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近似符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趋势方程一般形式为y′t=a×bt。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yt,年份为t。
表1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移动平均和年度指数
Tab.1Average and annual index of Anhui city residents' consumer price index
年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t)移动平均Tt年度指数ft2000100.92001100100.001.00200299.1100.300.992003101.8101.731.002004104.3102.371.022005101102.230.992006101.4102.570.992007105.3104.231.012008106103.401.03200998.9102.630.962010103102.431.012011105.4103.531.022012102.2103.330.992013102.4
表2 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周期指数
表3 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趋势判断
得出: lny′t=lna+t×lnb
则:y′t=e4.62×(e0.025)t=101.491×1.0025t,结果如下表4所示。
4.建立预测模型求预测值
预测值=周期指数×长期趋势值,结果如表4所示。
同样,可以预测2014年和2015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5.05、106.69,2014年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相对于2011年和2012年度有减无增,受到近几年价格指数稳中有增的“趋势”上升和四年一周期的“循环”下降两股力量的影响,总体上价格指数呈现下降态势;2015年预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又会在“趋势”上升和“循环”上升的两股力量影响下呈现上升态势。
表4 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趋势值和预测值
三、价格指数变化原因
与预测结果分析
1.从消费价格总指数增加趋势上看
首先,随着中国加入WTO,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从2003年开始,安徽经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政府积极进行环境改善和经济设施建设,国债投资带动了安徽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必然推动总体物价上涨;第二,近几年安徽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持续上升,这提高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扩大了消费产品的结构,另外国家整体市场流动性货币供应充裕等都助长了消费价格指数增加;第三,安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增大,经济将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这些要素成为引发安徽城市商品物价上升的重要因素;第四,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升的影响较大,根据安徽的统计数据,食品类和住房类对CPI的贡献率始终在70%以上,2007年的全国食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安徽省城市以食品为主的部分商品价格上升,2012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103.6、饮料、烟酒104.0、衣着102.5,这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他们推动了同比的CPI上涨。预测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同样是影响2014年和2015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因此,2014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有较小程度的增加趋势,并且有理由相信2015年和2016年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2.从消费价格总指数周期循环态势上看
消费价格总指数周期循环态势包括下降和上升两种趋势交错分布,其中下降的年份包括2001年、2002年、2005年、2009年和2012年五个年份。2001年和2002年在国内是全面性的通货紧缩,安徽省通货紧缩现象正处于加剧时期,商品供应相对充足,而消费者购买需求乏力,导致了价格指数下降态势。2005年安徽省城市粮食消费价格指数为98.7,安徽作为农业省份,城市的价格指数受到了粮食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产品的市场供应充足,人们购买力不足,再加上浙江、江苏地区出口转内销的影响,安徽省内产品市场供求向供给方进一步倾斜。2009年和2012年消费价格总指数的下降主要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安徽生产总值近十年连续保持在10%的高水平增长,生产总值增长一直伴随着低膨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务院自出台一系列严控土地的政策,逐步收紧土地闸门,提高了土地取得和保有的成本;2007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逐步收紧了信贷闸门;同时在投资方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等;住房价格是影响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指标,国家制定了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包括2010年实行五年内转售非普通住房全额征收营业税、通过税收和信贷方式控制投机性房地产买卖、推广物业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式控制房价。这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安徽的城市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部分产品价格基本稳定,部分商品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总之,这些因素势必使得2015年和2016年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基本稳定,即使有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惯性影响也相对于2013年增幅不大。
从周期循环态势上看,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年份主要包括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七个年份。2003年和2004年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主要受到国际粮食、食用油、成品油等价格的较大波动对安徽省相关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安徽省粮食、食用油、汽油、柴油等价格的上升;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受到了包括食品在内的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奥运会等国际盛事的影响而带来日用消费品生产、基础设施等引发的投资增加以及安徽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和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主要受到猪肉、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影响,特别是粮食、肉禽、干鲜瓜果、蛋类等食品成为了当期供给的短缺产品,导致了该时期的物价水平处于高位运行状态。2015年和2016年将会产生类似于上述因素对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影响而保持周期循环态势,可以预测2015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会先收到周期循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指数下降的现象,但是缺乏重大事件的正面推动和受到前几年度价格稳定政策的反向抑制,可以预测201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在2015年基础之上会略有增加。
3.从消费价格指数增加趋势和周期循环态势对比上看
根据上述分析,周期循环态势增减幅度大于消费价格指数增势的幅度,当周期循环态势增加时,协同增加趋势将居民价格指数推高;而当周期循环态势下降时,周期循环态势抵消了增加趋势,并且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保持较明显的周期循环态势变化,而长期上缓慢攀升。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二重趋势预测模型对安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立足于近十几年的数据,利用数据中呈现的增长趋势和周期循环态势二重特征,通过分解分析推断2015年和2016年安徽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在增长趋势和周期循环态势的双重趋势下将呈现稳中微增的局面,也就是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增加的幅度将会放缓。
1.双向控制价格上涨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仍然是以包括食品在内的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为主,需要控制该类产品生产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动力、工业品出厂价格,还要控制生产下游的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安徽省第一类地区的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等较大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防止出现原材料涨价在行业的连锁反应以及大城市物价带动中小城市物价的现象。第二,要充分落实关于促进粮食、豆类、肉禽等农产品和农产品制品原材料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原料生产行业的扶持,保证食品产品的原料供应,稳定食品的生产、供给和价格稳定。第三,严格市场环境监管,严禁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要注意加强对流通环节的调控、管理、监督、服务等工作,审时度势,适时出台干预措施,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品市场供应,确保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
2.承接大势,强化薄弱环节
2009年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泛长三角经济发展战略”,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汇地带,是华东地区通向中部省份的枢纽,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安徽又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而农业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因此,安徽省应顺应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充分利用其中优惠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引导信贷资源主要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证产品的供给,特别是零售商品的供给,满足安徽城镇居民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防止出现产品的供应短缺现象,实现供求的协调和平衡,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地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3.稳定城市物价,农村先行
从产业链条上来说,城市食品主要由农村生产和供应,农村位于城市食品供应链的上端,食品价格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和费用,农村物价稳定,是城市市场稳定最为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把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放在稳定价格政策的核心来考虑。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略高于城市,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而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又主要受制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影响。从数据上看,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农业生产资料中以农用工具、饲料、产品畜、化学肥料和农具等涨幅显著。还有,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要低于城市地区,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低水平生产和供应无法适应城市的需求。因此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解决好农副产品生产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原料的供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稳定化学肥料、农具和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从而保证城市食品生产成本稳定。还可以采用“点带片”形式,具体规定某个城市关联某片区域的农村,通过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落实城市对农村蔬菜生产基地和生猪、家禽、水产生产基地的建设。例如合肥关联肥东、肥西、长丰等周边农村,芜湖关联繁昌县、芜湖县、南陵县等周边农村。
4.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
稳定房地产价格是稳定安徽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要保障城市土地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制度,控制好楼盘地价、建筑成本、各种税费、房地产利润的监管和控制,特别需要加强对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合肥、马鞍山、蚌埠、黄山、淮南、芜湖等城市房价的控制,加强对合肥、铜陵、亳州和蚌埠等近几年房地产价格指数走高的城市房价的控制;并且,要对安徽省城市居民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确保中低层收入居民的合理性住房消费;尽量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减少房地产投机、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 M.G.. Kendall and A Stuart [J].The Advanced Theory of Statistics, 1973(31):45-52.
[2]Quah.D. S. P. Vahey. Measuring Core Inflation[J]. Economic Journal,1995(3):105-108.
[3]Roger S. Core inflation: concepts, uses and measurement[R].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1998.
[4]Boskin M J, Dulberger E R, Gordon R J, et al. Consumer prices,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cost of liv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8, 12: 3-26.
[5]孙慧钧.指数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谢安.浅析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环比”与“同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08):19-22.
[7]顾海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仍需进一步完善[J].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01(03):23-24.
[8]张鸣芳,项燕霞,齐东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季节调整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4(03):133-144.
[9]刘慧.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国内外文献综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15-118.
[10]黄良文.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蒋萍)
【文学·艺术学】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Anhui City Residents' Consumer Price
Index Based on Double Trend Forecast Model
FANG Lia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Anhui city resident's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creasing trend and cycle situation of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ecasts the situation of Anhui city residents' consumer price index in recent fu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creasing trend and cycle trend, then explains the specific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cluding two-way control, complying with macro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untryside, stabilizing housing price and so on.
Key words:Double Trend; Anhui City Residents; Consumer Price Index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5)03-0095-06
[作者简介]方亮(1980-),男,安徽寿县人,博士生,黄山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黄山市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SQRW148ZD)。
[收稿日期]2015-03-10